还有两天就要过年了,老天突然下起了雪,而且越下越大,虽然打扰了长安城内过年的气氛,但皇宫太极宫内十几个火炉烧着,没有寒冷的感觉。李世民批阅完了几本奏折,揉了揉了发色的双眼,起身来到了一个有火炉的窗前,顺手推开了窗户,目光坚定的望着远方陷入了沉思。
突然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对着阿难道:“今年各地的大都督们来长安了吗?”
“回陛下!大部分都来了,除了岭南和阴山那边,”
李世民没说话直接来到了大唐的版图前,默默地看着阴山那一块,片刻后自语道:“比起汉武帝来这块还是小了点,不过朕有的是时间!”,说完就快步走到了龙案前提起笔快速的书写了起来,然后拿起来又看一遍后,装进竹筒用火漆封好,对着阿难道:“让百骑司八百里加急送到侯君集手里!”……
李恪给手下的各个管事和掌柜们开了个会,定了定明年的目标,画了画大饼,然后发了奖金,最后在酒桌上勉励了一番便回到了书房,毕竟自己在赵钵他们还是有点放不开的。
来到书案前铺上了宣纸,拿起了笔思索了起来:这五年就这么过去了,“一五”算是超额完成了,下一步估计就要离开长安了,燕王也不错,最起码比起蜀王来说虽然不富裕,但好歹靠海,用十年的时间造船肯定是没问题了,北方树木也多,先木后铁吧!
“王爷!”,梅儿的声音打断了李恪的沉思,“您怎么自己在这,奴婢找了您一圈了,您这是要写东西呀?我来给您研墨!”
“不用了梅儿,明日要去大朝会,本王想先预习一下明日可能要说的话,你吃饱了?”
“奴婢没看到王爷所以……”
“行了!你先去吃饭吧,今日本王要守岁,过了子夜再休息,到时候你再过来就行!”
待梅儿走后,李恪便在纸上书写了起来:“二五”计划,贞观六年:通过萧瑀向蓟州,幽州输送人才,公孙庆,阿七,公输张王两家先派过去建设基础设施。朝堂之上尽量少参与,但得加快高昌覆灭。
贞观七年:就职属地,加快棉花,青霉素等推广,推出玻璃制品迅速敛财。改变现在税收制度,将蓟州作为试点,增加政府并细化部门,开启土地改革,同时开始准备造船。
贞观八年:通过商人朴德涣接触高句丽高层,扶持傀儡搅乱高句丽国内秩序,商队伺机而动,慢慢解救前隋汉人,请旨慢慢蚕食辽东。
贞观九年,开始逐步清理世家影响,推出廉价造纸技术,幽州,蓟州施行三年免费教育,请旨开拓武州商榷,与草原牧民展开交易。
贞观十年,李恪写到这突然嘴角一笑,重重的在纸上写到“完婚”!
不过是在幽州完婚呢?还是回长安好呢?自己倒无所谓,就不知道自己的母妃会不会求李世民让自己回长安,估计长孙无忌等人会阻拦吧!算了!不想了!随即将自己刚刚写完的简单计又看了看后,揉成一团扔到了火炉里。然后起身开始练功,看看能不能找到那天的那种感觉……
李恪是被三德子叫醒的,毕竟身体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又是过了子夜才睡的。打着哈欠洗漱完毕后又吃了饺子才算有了点精神气,梅儿给他穿戴好亲王的服饰后,李恪便坐着马车直奔皇宫去开大朝会。
今年和以往一样,先从中书省开始,不过杜如晦肯定是来不了了,房玄龄长篇大论了讲了半个时辰,然后是门下省的萧瑀,最后是尚书省长孙无忌,基本上都是报喜不报忧,但比起后世来倒是省了不少时间,随后李世民做总结,不过倒是单独的宣布了两件婚事,一是长乐公主与长孙冲准备明年完婚,二是城阳公主与杜荷准备定婚,大概是众大臣们早就知道了消息反对的人倒是没有。
站了一上午的李恪,虽然没有睡着,但也是无精打采的听完,当阿难宣布退朝时,才恢复了一点,随后带着李愔又来到了东宫准备用午膳。
“二哥,授衣后怎么也不见你来宫里了?我可是一阵的想念,对了今年的上元节,我还是找你去玩吧!”
“哎!青雀有所不知,自从授衣后,你二哥我哪有什么空来宫里呀!李师给布置的课业,皇庄的暖棚,再加上亲军营一些乱七八糟的琐事,太费心了!”
李泰一听心里撇嘴:你就酸吧,我也想要亲军营,不过父皇就是不准,看来自己留在了武德殿,也不是好事呀,不行过了上元节我也请旨出宫开府建衙去!到时候……
“各位皇弟们快快入座!”
“参见太子殿下!”
“拜见太子大哥……”
“快快免礼,今日是咱们兄弟的家宴,无需如此客套!来二弟,与孤坐这!”说着李承乾就拉着李恪,坐在了他的身边。
“多谢太子大哥!”,李恪本来不想的,可见李承乾如此热情,也就不管李泰的看法了。
“呵呵!太子大哥,听说你去年修缮房屋,没少赚呀!怎么今年还想弄?”,李泰阴阳怪气的对李承乾道。
“青雀哪里话,孤只是给长安的百姓做点好事,至于钱财之事,孤还真不得知,都是舅父他们在弄!”
李恪一听这话,心中暗觉不妙,这李泰明显是在找茬。李承乾面上依旧带着微笑,继续道:“青雀,你可别听他人胡言。”
李泰却不依不饶,“大哥,您这话说得,大家都心知肚明。修缮房屋本是好事,可您这其中的账目,您真的没看过?”
李承乾脸色微变,但还是克制住了“青雀,你是不知这里面的辛苦,哎!。”
李泰冷笑一声,刚要再开口,李恪突然说道:“青雀,今日是家宴,大家难得相聚,莫要为这些事坏了气氛。”
李泰看了李恪一眼,哼了一声,“哼,二哥倒是会做好人。”
李承乾感激地看了李恪一眼,“还是二弟懂事。来,大家都别站着了,动筷吧。”众人这才纷纷落座,开始用餐。但饭桌上的气氛,却变得有些微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