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玥很赞成张岩的话,
“张大哥所言极是。”
上官太傅跟着附和,
“姜将军参与科考,意义不同凡响。即便不中进士,也是会激起一帮女子跟风。”
会试考中者,便有资格参与殿试,满朝文武都在讨论,姜玥到底有没有资格参与殿试。
即便姜玥早已同陛下交谈甚广。
等待会试放榜的日子有些难熬。
会试首名为会元。
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人数不定,首名传胪,其余皆为两榜进士出身。
三榜,皆为同进士出身。一个‘同’字,降低了档次,也只能做个地方官员。
放榜的日子,姜玥照常入朝。
今日朝内谈论最多的,还是姜玥的成绩。
毕竟试卷都是密封,就连礼部尚书也没有权限知晓,到底哪张才是姜玥的卷子。
今日回家之刻,就看到姜府门前,报喜的官差排成了一队,都在等候姜玥散朝归来。
“会试捷报,恭贺姜将军会试金榜题名!”
周围两侧,奶奶和姐姐们笑得合不拢嘴,婢女小厮们也都乐呵呵的。
姐夫们大多忙于军务,程予初今日未能缺席,站在姜二妮身侧的他眼底除了高兴,还有羡慕。
他中举人,名次不算靠前,但足矣让他知足,如今再看姜玥,不能比,完全就不在同一境地。
姜玥知道,会试共取举子三百名。
她没有着急询问自己是第几名,只知道榜上有名,便是有机会得以殿试。
喜报官员只是恭喜一番便离开了,姜家人实在心急。
他们不知道的是,其他人都有名次,唯独姜玥没有。
姜玥准备殿试的同时,和以往那般照常入朝。
期间,明显感觉到礼部尚书和上官太傅等文官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终于到了四月下旬,殿试来临。
姜玥今日入朝,是为参与殿试。
这一次,她无需携带笔墨纸砚,考场自有准备。
姜玥和贡士们一起入朝,不同的是她轻车熟路,其余贡士们皆紧张谨慎。
验明正身,贡士们按照顺序接连入殿。
姜玥身后相随的,是同样的会试上榜之人,他们年轻者乃二十多岁的年纪,年长者已年近花甲,其中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赵崇修亲自出考,落座主位的他一眼便看到殿中那醒目的姜玥。
看着她的样子,竟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夹杂着不同心境。
一个女子,为何能这般努力?竟然将他的所有王宫朝臣全都比下去了。
所有贡士齐聚殿试,赵崇修觉得无人能出其右。
贡士们皆到齐了,各种礼节过后,便开始终极殿试。
此刻,礼部等位高权重的随考官员早已经殿下踱步,以防有寻思作弊之人。
殿试题目为策论,乃陛下出题,
“北夷金寇交侵,何以巩疆安民?”
举子们早就由先开始的紧张变成了埋头苦写,四周鸦雀无声。
姜玥看着殿试题目,思虑一瞬。
东临的科考一般较为务实,她一猜便知,列国统一,很多治国方面有所欠缺,才导致外寇盛行。
她提笔书写:
“析敌之弊,明疆患本质。”
“北夷金寇之患,是因东临大国出建,需分况行之。”
“实为东临内政外防双重失序之缩影。二者虽表象凶悍,然皆可溯至民生凋敝与政策僵化。故欲固疆安民,需以“疏堵相济”为纲,分治北金而统筹全局。”
“北夷之策,乃以利化兵,重构制敌良策。”
“开边市以绝虏患。于北燕、大金等各处设‘茶马互市’,以丝绸粮玉为营,边关外患“利市之得”而弃劫掠。”
殿试答卷,整个过程赵崇修的视线几乎一直落在姜玥身上。
因实在好奇她写了什么,不免走动几步,来到了她的身侧,注目看之。
先开始,赵崇修先是被姜玥那行云流水刚硬有力的字体给吸引了去。
往常和姜玥交涉多时,也曾收到过她的奏折,但今日姜玥书写的尤其入他的眼。
之后,又被她的治国良策来回复看。
“筑边墙而练精兵。”
“修缮长城烽燧,置九边重镇,修“车步骑协同”之法,编练火器营、骑兵队,凭地利扼敌以治。”
“以商代禁,化寇为民。”
“固本之策,乃安民富国,铸中兴之基,轻徭薄赋以纾民困。”
“治国必先富民,民足则无复外寇。”
“令边军‘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募流民垦蓟辽荒地。”
“统合之要:政令一统。”
“北夷金寇虽必然现象,但非不可驯。以互市疏其欲,以坚城挫其锋,以商贸导其利,以富民绝其源,四策并举则边患自弭。”
“……”
姜玥安定姿态继续书写。
一通文章细细看之,赵崇修薄唇微勾。
随即,他脚步轻移,看了看他人的答卷。
不乏有些举子因太过紧张,得知陛下在查看他的答卷时,笔都有些握不稳了,生怕污了答卷殿试作废。
赵崇修除了在姜玥身侧停留过久,其余举子也就稍过一眼,也便走开了。
殿试考毕,姜玥认真答完试卷,便和其余考子一起,排队整齐划一退出大殿。
殿外,姜家的马车早就等候多时。
前来接应的,是吴非和薛文。
“将军,殿试过后,您是不是能轻松轻松了?”吴非很为姜玥着想,知道她近三年间,日日寒窗苦读等的就是今日这刻。
薛文:“咱们将军位高权重,以为是你啊,整日除了训兵就是训兵。”
“说谁呢,你还不是。”吴非说这话,早已为姜玥掀起了车帘。
姜玥听着二人你一言我一句,不免说道:
“继续加强训兵,玄武营士气不可松懈。”
“是!”二位副将异口同声,驾着马车扬长离开。
家门口,奶奶和姐姐们早已等候多时。
姜玥在家人的簇拥下入了姜府,共进膳食之刻,谈论的都是近日里的家长里短。
殿试翌日,举子们都在等待数日后的放榜。
那么多考卷,阅卷也不是一瞬一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