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后乌拉那拉氏端坐于那华贵的凤椅之上,双眸微微眯起,带着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扫视着下方一个个躬身献礼的皇子。只见那案几上,珍奇异宝、琳琅满目,皆是皇子们为讨皇阿玛与皇额娘欢心而精心挑选的端午佳节礼物。
她轻轻捻起手中的帕子,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缓缓开口道:“你们这群孩子,献上礼物的时候也不通知一下永基。”那话语听着似是带着几分关怀,实则却如冬日里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和阴阳怪气的讽刺。
言外之意,再是明显不过。在她看来,这些皇子们分明是联合起来排斥她的儿子永基,故意在这等重要的节日里,将他孤立于外。她心中暗暗咬牙,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与愤怒。永基也是她的骨肉,为何就要受到这般的冷遇和排挤?她定要寻个机会,为永基讨回这份公道。
说罢,她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似是包含了无尽的委屈与无奈。然而,在场之人皆是心思敏锐之辈,又岂会听不出她话中的弦外之音?一时间,大殿内的气氛变得愈发微妙起来,众皇子面面相觑,心中皆是暗自思量,这继后乌拉那拉氏,怕不是又要生出事端来。
就在这时,三阿哥永璋壮着胆子,迈出一步,躬身行礼,声音虽略带颤抖,却努力保持着清晰有力:“皇额娘,并非我等有意如此,只是永基弟弟近日偶感风寒,怕他舟车劳顿,身子吃不消,所以未曾相邀。”他低垂着头,不敢直视继后那锐利的目光。
继后乌拉那拉氏闻言,冷笑一声,那笑声如同寒冰一般穿透大殿,让人不寒而栗。她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永璋,仿佛要将他看穿一般:“哼,偶感风寒?你们倒是会找借口。永基是皇子,金枝玉叶,岂有因为这点小病就被你们弃之不顾的道理?”她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就在这气氛剑拔弩张,仿佛一根弦随时可能断裂之时,太后突然开口,她的声音冷冷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却尖锐无比的讽刺:“不是皇后娘娘整天以永基是嫡出为傲,看不起其他庶出的皇子,如今怎的倒怪起他们来了?永基是皇子,这没错,但其他皇子难道就不是皇上的骨肉了吗?皇后娘娘这般偏心,岂不是让皇上寒心,让后宫之中永无宁日,不得安宁吗?”
太后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带着刺骨的寒意,直刺继后的心窝。继后脸色骤变,她万万没想到太后会在此时此地,如此直白地揭露她的心思。她心中怒火中烧,却不敢轻易反驳,只是狠狠地瞪了众皇子一眼,那眼神中既有愤怒,也有不甘。
然而,她深知此时不是发作的时候,于是强压下心头的怒火,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那笑容却比哭还难看:“太后言重了,臣妾只是心疼永基,并无他意。臣妾身为皇后,自当一碗水端平,只是有时候难免有些偏爱,还请太后恕罪。”
然而,大殿内的气氛却已经因为太后的这番话而变得更加微妙和紧张。众皇子心中皆是暗自思量,这后宫之中,风波不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们这些皇子,夹在中间,又该如何自处呢?是应该站队表态,还是应该保持中立,明哲保身?
就在这时,皇帝也冷冷地开口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讽刺和不满:“嫡出?永琮是朕的原配发妻孝贤皇后富察氏的嫡子,那是朕心中永远的痛。乌拉那拉氏,你一个继后,在原配嫡后所出的嫡子面前,摆什么皇后的架子?你可曾想过,你的偏心和不公,会让朕想起孝贤皇后,会让朕的心如刀割?”
就在这大殿之内,气氛因皇帝的言语而降至冰点,继后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眼中闪过一丝错愕与羞辱。她万没想到,皇帝竟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直白地贬低她的身份,抬高原配孝贤皇后的地位。
皇帝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让大殿内的温度瞬间降至冰点。继后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她微微颤抖着,却仍努力保持着镇定,不敢在皇帝面前露出丝毫失态。
“皇上,臣妾……”继后欲言又止,她深知在这个时刻,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她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皇帝的讽刺和太后的指责,心中却如同翻江倒海,五味杂陈。
皇帝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他冷冷地扫视着大殿内的每一个人,仿佛要将他们的心思都看得清清楚楚。众皇子和大臣们皆是低眉顺眼,不敢与皇帝的目光相对,生怕一不小心就触怒了龙颜。
皇帝却并未给她辩解的机会,目光如炬,继续说道:“皇后当以大局为重,而非偏袒一己之私。永基虽是你的嫡子,但朕的皇子众多,每一个都是朕的心头肉。你若不能公正对待,又何以母仪天下?”
太后在一旁,神色淡然,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她深知,皇帝此言,不仅是对继后的警告,更是对后宫所有嫔妃的提醒,让她们明白,在这皇宫之中,唯有皇帝的心意才是至高无上的法则。
众皇子心中更是五味杂陈,他们既为皇帝的公正而感到欣慰,又为继后的处境而感到一丝同情。在这后宫的旋涡中,他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被卷入风暴的中心。
皇帝的目光缓缓转向他右侧的皇贵妃馨澜,只见她温婉娴淑,端庄大方,正微笑着聆听太后的教诲,偶尔插话几句,皆是得体又贴心。皇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这样的女子,才是他心中真正的贤内助。
“皇贵妃,”皇帝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温柔,“你孝顺太后,悉心照料皇嗣,又妥善处理后宫嫔妃之间的纠纷,实为后宫之典范。你的贤惠与智慧,让朕深感欣慰。”
皇贵妃馨澜闻言,忙盈盈起身,福身行礼,柔声说道:“皇上谬赞了,这都是臣妾分内之事。后宫安稳,皇上才能一心处理朝政,保我大清国泰民安。”她的声音轻柔悦耳,如潺潺溪流,让人心生愉悦。
继后坐在一旁,看着皇贵妃如此受宠,心中的嫉妒如野草般疯狂生长。她紧紧攥着手中的帕子,指节泛白,脸上却还要强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他缓缓转回头,目光变得锐利而深邃,直视着下方跪坐的继后乌拉那拉氏,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与责备:“孝顺太后,你身为后宫之主,却未能常伴太后左右,以孝心感天动地;照拂皇嗣,你只见永基一人,对其他皇子却视而不见,未曾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与教导;
处理后宫嫔妃间的纠纷,你非但未能公正无私,反而让事态愈演愈烈,导致后宫不宁。继后乌拉那拉氏,你身为皇后,本应是我大清的表率,母仪天下,可你,究竟尽到了哪一点身为皇后的职责,身为皇后,你的德行与才能,又何在?”
继后被拖出大殿的那一刻,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绝望与恨意。她回首望向那高高在上的龙椅,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有爱、有恨、有不甘、也有无奈。她知道,自己的皇后之位已经摇摇欲坠
皇帝在继后被拖走后,冷冷地扫视了一圈大殿内的众人,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目光在令妃和舒妃身上停留了片刻,仿佛在审视她们是否能够担起辅佐皇贵妃的重任。随后,他开口宣布,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令妃晋位贵妃,舒妃同样晋位贵妃,你们二人要竭尽全力辅佐皇贵妃执掌后宫,确保后宫的安宁与秩序,不得有丝毫懈怠。”
令妃和舒妃闻言,心中皆是一喜,脸上不自觉地绽放出笑容。她们知道,这是皇帝对她们的信任和肯定,也是她们在后宫中地位提升的重要一步。她们连忙福身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与喜悦:“臣妾遵旨,定当竭尽全力辅佐皇贵妃,不负皇上厚望。”
皇帝微微点头,那眼神中似乎有着一丝赞许。他转而看向其他嫔妃,继续宣布道:“诚贵人钮钴禄氏,品行端庄,温婉贤淑,晋位诚嫔;忻贵人戴佳氏,温婉可人,知书达理,晋位忻嫔。以资鼓励,望尔等继续恪守妇道,为皇室争光。”
诚贵人和忻贵人闻言,同样是心中激动不已,脸上泛起了红晕。她们知道,这是皇帝对她们的赏识和提拔,也是她们在后宫中崭露头角的好机会。她们连忙上前几步,跪倒在地,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喜悦:“谢皇上隆恩,臣妾定当不负所望,继续为皇室效力。”
最后,皇帝的目光落在了那些答应和常在的身上。他微微皱眉,目光中透露出几分审视与不满。但他还是开口宣布道:“其他答应、常在,皆晋位贵人,以示朕对尔等的关怀与重视。”
这些低位嫔妃闻言,也是心中一阵惊喜交加。虽然她们的晋位并不算高,但这也是皇帝对她们的关注和认可。她们纷纷上前几步,跪倒在地,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与感激:“谢皇上恩典,臣妾定当尽心竭力,不负皇上厚望。”
说到此处,皇帝的目光突然一扫,落在了养心殿的宫女索罗罗氏身上。他微微颔首,声音中带着一丝赞许:“养心殿宫女索罗罗氏,侍奉朕多年,勤勉谨慎,忠心耿耿,特册封为答应,赐封号‘谨’,以示朕对尔等的嘉奖。”
索罗罗氏闻言,心中一震,随即喜极而泣。她跪倒在地,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谢皇上恩典,奴婢……不,嫔妾定当尽心竭力,侍奉皇上与后宫各位主子,不负皇上厚望。”
此时,继后已被太监们押出大殿,她的哭喊声渐渐远去,却仿佛还在大殿内回荡。皇帝神色冷峻,看都不看被拖走的继后一眼,只是淡淡地对新晋封的嫔妃们说道:“尔等皆需谨记,身为后宫之人,当以皇室为重,以皇上为尊。若有人胆敢心生邪念,搅乱后宫安宁,朕定不轻饶,严惩不贷。”
众嫔妃闻言,皆是心中一凛,赶忙齐声应道:“臣妾谨遵皇上教诲,定当尽心竭力,维护后宫安宁,不负皇上厚望。”
皇帝的话语在大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皇贵妃温婉娴淑,曾经协力六宫多年,处事大方得体,如今执掌六宫,乃实至名归。众妃应当多多协助皇贵妃,共同维护后宫的和谐与秩序。”
皇贵妃馨澜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深知,这是皇帝对她的极大信任与肯定。她起身,向皇帝福了一福,声音温婉而坚定:“臣妾谢皇上恩典,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上所托,与众位姐妹一同维护好后宫的安宁。”
众嫔妃也纷纷应声,表示愿意协助皇贵妃,共同为后宫的和谐贡献力量。她们知道,在这后宫之中,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赢得皇帝的赏识与信任,也才能在这复杂的环境中立足。
皇帝看着大殿内众嫔妃和睦的景象,心中稍感欣慰。他知道,后宫的安宁与和谐,对于整个皇室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后宫稳定,他才能安心处理前朝政务,为江山社稷谋福祉。
“朕希望,尔等都能以皇贵妃为榜样,勤勉谨慎,恪守本分。”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期许与告诫,
众嫔妃闻言,皆是心中一凛,赶忙齐声应道:“臣妾谨遵皇上教诲,定当恪守本分,维护后宫安宁。”
太后静静地坐在大殿的一隅,听着皇帝宣布让皇贵妃执掌后宫的决定,心中暗自思量。她明白,皇帝这一举动,既是对皇贵妃的信任与肯定,也是对她这个太后的一种暗示——皇帝对她痴迷后宫大权有所不放心。
太后微微眯起眼睛,心中暗自叹息。她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两位公主也已经出嫁,她本无意再插手后宫之事。但皇帝如此安排,无疑是在提醒她,后宫的权柄应当交还给皇帝和皇贵妃,由他们去管理。
“哀家的两位公主都已经出嫁了,才不操后宫这个心。”太后心中默念着,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她决定,既然皇帝有如此意愿,那她便索性放手,让皇贵妃去执掌后宫,也让自己能够安享晚年。
于是,太后轻轻咳嗽了一声,吸引了大殿内众人的注意。她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慈祥和威严:“皇帝说得极是,皇贵妃温婉娴淑,处事大方,由她来执掌后宫,哀家甚是放心。哀家年事已高,两位公主也已出嫁,后宫之事,便由皇帝和皇贵妃做主吧。哀家就在从慈宁宫颐养天年。”
皇帝闻言,心中一松。他知道,太后这番话,既是对他的支持,也是对皇贵妃的认可。他感激地看了太后一眼,然后转头对皇贵妃说:“皇贵妃,太后如此信任你,你定要竭尽全力,维护好后宫的安宁与秩序。”
皇贵妃馨澜再次福身行礼,声音坚定而充满自信:“臣妾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上与太后的期望,维护好后宫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