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昭宁三年
六月二十三日
午后的阳光慵懒而和煦,御花园中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竞相争艳。
一位身姿玲珑、气质婉约的美人,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穿梭在这斑斓的花丛之间。她便是大秦婉妃薛宝钗。
薛宝钗身着一袭素雅的青色纱裙,裙裾随风轻舞,耳坠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她的脸上虽带着几分难掩的倦意,却依旧难掩其温婉动人的气质。
此时,她腹中的孩子即将临盆,她特地来到御花园散步,想借此舒缓一下身体的疲惫。
她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缓缓踱步,时而停下脚步,欣赏着亭台楼阁的秀丽风光;时而驻足湖畔,凝视着湖中荷花的婀娜多姿。然而,就在她沉醉于这美景之时,突然,一阵剧烈的腹痛如闪电般袭来。
薛宝钗登时面色一变,娇躯微微一颤,不由自主地扶住了身旁的石桌。冷汗瞬间从她的额头冒出,她强忍着疼痛,
急忙唤来贴身宫女,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地吩咐道:“快,速回蘅芜殿,再派人去请太医,同时立即禀报陛下,就说本宫身体不适,恐是要临盆了!”
宫女们见状,吓得花容失色,赶忙上前搀扶住薛宝钗,小心翼翼地护送她往蘅芜殿赶去。一路上,薛宝钗咬着嘴唇,双手紧紧地护住腹部,每走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与此同时,被派去请太医和禀报皇帝的宫女们也如离弦之箭般飞奔而去。不一会儿,一队太医在太监的引领下,匆匆朝着蘅芜殿赶来。他们个个神色紧张,手中提着药箱,脚步急促。
当太医们赶到蘅芜殿时,薛宝钗已经被安置在了床上。太医们连忙上前,为她诊脉问诊。
片刻之后,太医总管面色凝重却又带着一丝喜色地说道:“婉妃娘娘,恭喜您,您的孩子即将降临人世。不过,看娘娘的脉象和症状,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生产。娘娘务必放宽心,好好休息,我等定会在旁悉心照料。”
听闻即将临盆的消息,薛宝钗轻轻抚摸着隆起的腹部,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温柔的微笑。她出身皇商之家,如今,腹中这个孩子无疑是她生命中最大的期盼,是她未来母凭子贵的希望和依靠。
“有劳各位太医了,你们就在附近候着,一有情况立即来报。”薛宝钗声音微弱却又不失威严地嘱托道。
太医们恭敬地领命退下后,薛宝钗独自躺在床上,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那时,她青春年少,深得昭宁帝喜爱,封为婉妃。
在那金碧辉煌却又透着几分压抑的皇宫深处,蘅芜殿内静谧而祥和。薛宝钗身着一袭淡粉色锦缎宫装,斜倚在雕花大床上,窗外的阳光透过薄纱窗帘,轻柔地洒在她微微隆起的腹部。她微微眯起双眸,沉浸在对往昔的回忆之中。
曾经,她怀着满腔的憧憬与期待踏入这深似海的皇宫。初入宫闱时,那一道道审视的目光,那一场场暗藏玄机的争斗,都如同一把把利刃,在她的心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
而如今,腹中这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成了她在这冰冷皇宫中唯一的温暖慰藉。
就在薛宝钗沉浸在回忆中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紧接着,太监总管戴权迈着匆忙的步伐匆匆走进殿内。他一进殿门,便“扑通”一声跪地,声音略带颤抖地奏道:“婉妃娘娘,陛下听闻您身体不适,即将临盆,龙颜关切,即刻便会赶来。”
薛宝钗微微点头,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轻声说道:“有劳陛下挂心了。”她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肚子,仿佛在给腹中的孩子传递着一份安心。
不一会儿,远处再次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那脚步声由远及近,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紧接着,一身玄色龙袍的昭宁帝杨起如一阵疾风般冲进了蘅芜殿。他的脸上满是焦急与关切,平日里那冷峻的面容此刻也因为担忧而变得柔和起来。
一见到躺在床上的薛宝钗,杨起便急忙走到床边,伸出他那宽厚而温暖的手,紧紧握住薛宝钗的手。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轻声问道:“宝钗,你感觉如何?朕听闻你身体不适,心急如焚,便立刻赶来了。”
薛宝钗微微抬头,看着眼前的皇帝。他的眼神中满是关切和爱意,这让她眼中满是感动。
她努力挤出一丝微笑,轻声说道:“陛下,臣妾并无大碍,只是腹中的孩子快要来了。”
杨起点了点头,坐在床边,紧紧握着薛宝钗的手,仿佛这样就能给她力量。他安慰道:“你放心,有朕在,一切都会平安无事的。”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就像一颗定心丸,让薛宝钗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就在两人正说着的时候,薛宝钗突然觉得肚子一阵剧痛,
一名太医和有接生经验的稳婆匆匆走进殿内。他满头大汗,一进殿便跪地奏道:“陛下,婉妃娘娘的孩子即将降生,请陛下移步殿外等候。”
杨起点了点头,神情庄重地说道:“朕在殿外等候,定要亲眼见证朕的皇儿诞生!”
他站起身来,去了旁边的偏殿等候,在殿内来回踱步,眼神不时望向产房的方向,心中满是期待和担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蘅芜殿内的气氛紧张而又凝重。太医们对稳婆们交代清楚后也离开了寝宫,
稳婆和宫女们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接生工作。薛宝钗在产房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的尖叫声不时传出来,每一声都揪着杨起的心。
杨起在殿外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双手紧握成拳,指甲都快嵌进肉里。
他不断地在心中祈祷着,希望薛宝钗和孩子都能平安无事。
终于,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打破了殿内的寂静。这哭声如同天籁之音,让杨起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下来。“恭喜陛下,恭喜婉妃娘娘,是一位皇子,母子平安!”一位宫女满脸欣喜地走出产房,向杨起报喜。
杨起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他急忙站起身来,大步走进产房。
只见薛宝钗正虚弱地躺在床上,她的脸色苍白如纸,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母性的光辉。
她怀中小心翼翼地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婴儿的皮肤粉嫩如雪,双目微睁,模样十分可爱。
杨起走到床边,轻轻坐在薛宝钗身边。他看着怀中的婴儿,眼中满是慈爱。他伸出手指,轻轻触碰着婴儿的小脸,说道:“这是朕的皇子,朕的骄傲。”
薛宝钗看到杨起进来,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杨起连忙走上前去,制止了她,说道:“你刚生产完,身体虚弱,不必多礼。”
杨起伸出手,想要触碰却又怕惊醒了他,只是悬在半空,眼神里满是怜惜。
良久,他直起身子,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却又不失温和:“这孩子生得灵气逼人,朕为他取名杨皓!希望皓儿日后能成为我大秦的栋梁之材,带领我大秦走向更加昌盛的未来!”
说罢,他转身看向一旁静静侍立的大太监戴权,扬了扬手道:“戴权,传朕旨意。”
戴权连忙上前,恭敬地跪地,从怀中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明黄绸缎圣旨,双手捧着,低头聆听。
杨起目光坚定,一字一顿地说道:“婉妃薛氏,温婉贤淑,端庄大方,深得朕心。
今诞下皇嗣杨皓,为我大秦延续血脉,功不可没。
朕心甚喜,特晋封婉妃薛氏为‘华贵妃’。
望其此后,悉心抚育皇嗣,协理六宫,以贤德之风表率后宫,为朕分忧,为大秦社稷添砖加瓦。钦此!”
戴权微微颤抖着双手接过旨意,高声应道:“奴才遵旨!”随后站起身,快步走到床边。
此时,薛宝钗正坐在床边,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
听到戴权宣读的旨意,她激动得连忙起身,跪地谢恩:“臣妾多谢陛下隆恩!臣妾定当不负陛下所托,好好扶养皓儿,将他培养为我大秦的栋梁之材!”
杨起走上前去,伸手扶起薛宝钗,微笑着说道:“爱妃快快请起,你为朕诞下如此可爱的皇子,朕自然不会亏待于你。
日后,这后宫之事,还需你多多费心。”薛宝钗微微颔首,眼中满是坚定:“陛下放心,臣妾定会竭尽全力。”
就在这时,襁褓中的杨皓仿佛听懂了众人的话,突然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啼哭。
那哭声响亮而有力,仿佛是在宣告着他的到来。
杨起微微一笑,伸手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小脸,轻声说道:“皓儿,你日后定要成为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人,守护我大秦的江山社稷。”
窗外,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个新生命的诞生而欢呼。
在这明亮的日光之下,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他就像一颗闪耀的星辰,必将为大秦带来新的希望和未来。
而华贵妃薛宝钗,也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将皓儿培养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