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们在黄埔军校的学习内容很丰富,每天学习8小时,其中文化课4小时,军事课4小时,文化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部分理论;第二部分是孙|中山的革命理论;第三部分是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世界历史。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女生和男生一样,要参加军校的政治宣传,包括到街头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或者开群众大会,一旦宋庆龄或者何香凝演讲,女兵们就会被安排负责站队,这是一道从未有过的靓丽风景线,群众很感兴趣,女兵们也分外骄傲。
对于女兵们来说,这种日子充实又快乐,不过愉快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蒋|介石的策动下,四川军阀杨森和湖北的夏斗寅进攻武昌,准备一举打倒武汉国民政府,当时防守武昌的只有叶挺的独立师,武汉政府的大佬们商量后决定西征,打退这两个反动的军阀,保卫武昌。
黄埔军校全体女兵一起西征,这是女兵们第一次上战场,不过组织上没安排她们真的上前线,只是负责跟在部队后面搞宣传,从出征到返回一共34天,女兵们没遇到危险,倒是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
女兵们驻扎在咸宁的时候,听说当地有一个叫“活阎王”的地主恶霸,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都恨之入骨,听到这个消息,女兵们兴奋了,她们立即出动准备捉拿,当赶到“活阎王”家里时,人没找到,却发现楼上挂着很多腊肉,李坤泰把腊肉一块块全甩出来,分给了老百姓,大家纷纷鼓掌叫好。
大家回来的时候兴致不高,“活阎王”跑了嘛,没想到回到部队驻地后,发现院子里有很多人,一个灰头土脸的中年人正蹲在地上,游曦正得意非凡的站在那里,拿枪看守着,这个丫头机灵的很,有一个小媳妇向她汇报了“活阎王”的踪迹,游曦悄悄带人把这个恶霸给抓住了,立了大功。
在撤退回武汉的途中,出现了重大事故,女兵们分两批撤退,第一批乘坐轮船,当经过武汉金口的时候,船只出事沉没,轮船上的女兵全部牺牲。
等女兵们返校之后,还没有从悲痛中回过神来,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宣布分共,武汉局势全面恶化,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决定提前结业,女生队被迫解散,她们每个人都领到了一张黄埔六期的毕业证。
恽代英给女兵们做了最后一次报告,他说,现在形势越来越恶劣了,分校现在结束了,你们有家的可以回家去,没有家的,可以跟部队一起走。
女兵们有的回家了,有的被送到苏联学习,有的被分配到叶挺和贺龙的部队,有的被分配到叶|剑英的军官教导团,跟随部队跋涉上千公里,参加广州起义,最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女兵有20多人。
前面说了,那个叫游曦的机灵鬼,她就被分配到了叶|剑英的部队,参加了1927年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总指挥张太雷牺牲,随后总指挥部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是女兵们和指挥部失去了联系,不知道撤退的命令,她们坚守在天字码头,与数倍于自己的敌军展开浴血奋战,13日凌晨,女兵班除一人奉命回指挥部报告外,其他人全部壮烈牺牲。
女兵们正值青春年少,牺牲时都是花儿一样的年龄,游曦牺牲时才19岁,和她一起的战友连名字都没留下。
黄埔军校女生队解散以后,李|坤泰被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这里她改了个名字,叫李|一超,在学习期间,她认识了同学陈|达邦,两人相识相爱相恋,最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莫斯科的夜晚宁静而美丽,两个年轻人在异国抱团取暖,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温馨而美好,在莫斯科的一年,是李|坤泰一辈子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光。
1928年冬天,因为怀孕,李|坤泰返回国内,根据组织安排,她在上海和江西等地开展地下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组织上决定将她派往东北,参与领导东北的抗日工作。
东北抗日不是地下工作,带着孩子肯定不合适,在去东北之前,李|坤泰找到丈夫的五哥,将儿子寄养在他家里,五哥只知道这个弟妹叫李一超,这一走就再也没了消息。1942年,陈|达邦回国,和自己的儿子生活在了一起。
为了顺利开展工作,到达东北后,李|坤泰又改了一个名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赵|一曼。
到达东北后,赵|一曼展现出非凡的工作能力,她先在沈阳和哈尔滨领导工人运动,1934年春,她担任了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和铁北区区委书记,还组织了游击队,亲自带着队伍真枪实弹和鬼子干。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战斗中受伤严重被俘,被俘后又遭到酷刑,导致赵|一曼生命垂危,鬼子为了获取情报,赶紧将她送往医院抢救,赵|一曼的脑袋多好使,在住院期间,她争取到了看守警察和护士的支持,1936年6月28日,两人决定带着赵一曼逃跑,可惜在前往游击区的路上,被伪骑警追上,1936年8月,赵|一曼被日军杀害,年仅31岁。
在被囚禁的大半年时间里,赵|一曼遭受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各种酷刑,包括钢丝鞭、老虎凳、电刑、辣椒灌水、烙铁等等,无所不用其极,每次都是被折磨的昏死过去,醒过来之后依然一言不发,坚决不透露任何秘密,让日军完全没有任何办法,觉得她是一个“超人”。
在逃走又被抓回来后,日本人继续用酷刑折磨赵|一曼,可是她依然一个字都不说,日本人彻底明白了,从赵一曼嘴里休想得到任何有用的情报,决定处死她。
在最后关头,赵|一曼向看守的警察要了笔和纸,写了一封遗书,这是写给她儿子的:
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承认,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转眼间,新中国成立了,陈达邦和儿子心里越来越明白,自己的妻子,儿子的母亲,极有可能牺牲了,让人揪心的是,两父子只知道李一超这个名字,她是什么时候牺牲的,在哪儿牺牲的,全都一无所知。
他们到处寻找,甚至给周|恩来写信,周|恩来一番查探之后,也没搞清楚,在革命的年代,各种意外的事情太多了,很多人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没有了。
没人知道李一超去哪里了,但是赵|一曼的英雄事迹却流传了下来,导演将她的事迹拍成电影,随着电影在全国各地的上映,赵一曼成了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大英雄,但是却没人知道这个英雄是从哪里来的。
出名以后,线索就多了起来,经过赵|一曼的战友和赵|一曼纪念馆确认,终于确定了赵一曼的真实身份,赵|一曼就是李一超,至此,赵|一曼的儿子才终于知道,电影上的那个伟大的抗日女英雄居然是自己的母亲。
在赵|一曼纪念馆,他终于看到了母亲写给自己的信,不由泪如雨下,嚎啕大哭,他既伤心又骄傲,他没想到自己的母亲居然受过那么多残忍的折磨,骄傲的是母亲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更多的是无尽的遗憾。
我想这就是革命者的伟大之处吧,为了民族的未来,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在革命的道路上,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没了,悄无声息,但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才有了如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