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领导在校务会上宣布了刘光福的任命以后,刘光福也就讲了两句像什么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国家多培养人才之类的套话,就结束了校务会。
刘光福在秘书的指引下,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刘光福这就算正式履职了。
第一天,刘光福仅仅让秘书把学校的规章制度给他拿过来,他要研读一下。
第二天,刘光福就是让人事把教工档案给他拿过来,他要知道全校教工的名字。
第三天,刘光福又要了全校学生的花名册,他要熟悉一下学生的名字。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这一个星期就过去了,刘光福是上班一进办公室,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没出来后。
作为党政一把手,刘光福的做法让想观察他的人,都茫然了。
谁也不知道,刘光福究竟是要干什么。
要是他们知道,刘光福就是想躺平,就是想做咸鱼,不知道他们该怎么想。
刘光福到任的第二个星期,刘光福竟然像保卫人员一样,也不让秘书陪着,天天在校园里闲逛。
第三个星期,刘光福就在图书馆里跟个学生一样,看了一个星期书。
第四个星期,刘光福竟与体育队一起训练了一个星期。
……
一晃时间就过了半年,学校里就好像没有刘光福这个人一样,都是该干嘛干嘛。
原有警惕心的一些人,也都放下了戒心。
就在大家以为刘光福是萧规曹随,一切都按部就班的时候,刘光福出手了。
刘光福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在校园里,经常有那么一些男学生,不去图书馆学习,竟然在学校里四处骚扰女生。
还有一些女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专门去找一些模样好的男生搞对象。
通过他侧面的扫听,知道这些学生都不是参加高考入学的。
而是他的前任搞的所谓特招生,家里都是外事部或者政务院职能部委领导家的子弟。
就是那些被社会上传说的高干子弟,就是一帮纨绔膏粱。
期末考试了,这些人竟然全部通过,并且成绩还都不错,这里面要是没有猫腻,刘光福是一点都不信的。
通过查询学生档案,刘光福已经记住了这些学生的名字了。
于是刘光福就以评价优秀学生,不能只靠老师评价为由,要对优秀学生进行校内测评。
他在教务处,通过查询优秀学生名单的形式,在最近通过高考入学的两届优秀学生中,抽出来了四十名学生,其中这些高干子弟就有就占了60%。
让教务处的同志去通知这些学生,让第二天去小礼堂参加校内测评。
并且为了显示公平,刘光福还拿出一套考题,交给教务处,让他们组织几位老师,参加第二天的测评。
这件事在校园里引起了轰动,但是没有人认为,学校会是动真格的,
可就是走过场,也将那些准备订票回家的学生都给吸引了过来。
早上九点的小礼堂,刚一开门,热情的学生们,就都早早的来占据了座位。
九点半,刘光福带着教务处组织的老师们,走进了小礼堂。跟随刘光福一起来的,还有全体校务会的领导班子。
不过这些领导没有坐到主席台上,而是在测评台两侧的椅子上坐定,他们是来监督的。
不单监督这些优秀学生的表现,还监督刘光福这个主考。
声势做的很大,也是极为吸引眼球,可是大多数人都认为就是走过场,有可能还会表演的很精彩。
没错,就是表演,他们这些学生早有人在流传说,这些学生有内部考题,并且传考题很刁钻。
不过,事实让那些自诩消息灵通的学生大跌眼镜。
从第一名上场的学生开始,刘光福就没有使用过一句汉语,全程都在用这名学生教材所学过的单词语跟他对话,还故意说的很慢,让全部在场的学生都能够听清楚听明白。
全场这四十名学生,一共包括了德英日法俄,五个系,五种语言。刘光福一个人全程提问,还都是他们教材里的内容。
最后达到优秀的只有16人,勉强及格的四人,剩下的一半人,就连最基本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岁数,这些会话都不会。
那四个勉强及格的,就是简单会话回答上来了,所以刘光福给了他们及格。
不过,刘光福也不是要一棍子打死,在考评结束后,仅仅取消了那24名学生的优秀学生名头,
但是让那20个不及格的,在放假回来后,再进行一次入学考试,如果再不及格,就将取消他们的学籍。
这次考评引发了全校的大地震,这回全校的师生都知道了,这个年纪轻轻的学校一把手,竟然是外语天才,
并且不显山不露水的,就将这些所谓高干子弟的脸面,扯到地上踩踏。
这让饱受这些膏粱子弟骚扰之苦的学生们,大感振奋。
这次刘光福的立威行动,竟然引发了全校学生的学习狂潮。这让后来得知这一消息的刘光福,也是颇为意外。
但是刘光福的这一行为,引起了其他大学领导的异议,在校务会上和组织例会上,都有人挑头指责刘光福不顾全大局,说这会导致整个学校声誉下降。
刘光福只是一脸冷笑的听着,并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还要求在会议记录上记下所有人的发言,并让与会人员都在会议记录上签字。
为了此事,刘光福特意召开了校务会扩大会议,将两套班子的成员集中在一起,对此事要求他们畅所欲言。
就在这些人以为刘光福要开始绥靖的时候,刘光福暴起了,对着那些大放厥词的校领导就是一阵喷,
说他们尸位素餐,不配教书育人,不配坐在大学的管理位置上。并且让这些人写好检讨书,认清自己的错误,
不然,就打报告调离外国语大学。那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就是硬刚就是战。
这些人可是真的不服气,直接就告到了教育部,直言刘光福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大搞一言堂,听不进去群众的建议和批评。
结果还真的政务院协同教育部下来了联合调查组,这场理念之争,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关键时刻。
联合调查组一下来,并没有停刘光福的职,而是找到双方进行了谈话,发现双方已是不可调和。
就进入到了调查阶段,事实就摆在面前,有优秀学生测评考试的结论,有会议记录的签名,是非曲直直接就一清二楚。
联合调查组都有些懵了,这么简洁明了的事,能闹这么大,那些人是怎么想的,脑袋被门挤了么。
结论即已出来了,联合调查组就撤了,回去一汇报,上面的领导也傻了。
本来考虑是刘光福的问题,调查组下去一调解就完事了。双方一给梯子,一下坡,这事就完了。再说一下刘光福不要年轻气盛,敲打敲打,皆大欢喜。
可是这是截然相反的情况,这多数人为老不尊,恃老凌弱,公开对抗领导。
这处理上就不好办了,全部调走是肯定不行的,没有那么多位置安排啊。
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事就得找刘光福谈话了。而那些人就开始弹冠相庆了,认为组织找刘光福谈话是要调刘光福走呐,实际上刘光福也是这么想的。
到了地方,刘光福才知道,不是他想的那样。喊他来,是为了咨询他的意见。
刘光福直接就表明了态度,
“各位领导,我想你们也应该知道,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这是原则性错误,不谈他们的功劳,单按组织纪律来说,不说双开,撤职应该是合理的吧。如果不能调离不能撤职,那就把我调走吧,反正跟他们同流合污,这事我是不可能干的。”
看着刘光福的态度,这些领导们就挠头了。这事细说是不大,可是对方的行为,直接就给怼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了。
如果刘光福错了,这事好办,押刘光福认错就行了。
可现在既然是非明了,刘光福这里又上纲上线,只能把那些不识时务的调离了,没有位置,那就降职安排。
一场风波就此停歇,刘光福这个校长也是坐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