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县城中,军帐之内,烛火摇曳,黄盖、孙策、周瑜和陆绩四人围坐在一起,气氛凝重。黄盖手中紧握着张昭传来的信件,很是有些疑惑,他看向周瑜,率先打破了沉默。
黄盖眉头紧锁,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开口问道:“公瑾向来智谋过人,洞察入微。如今纪灵突然亲率大军前往灊县,公瑾觉得,究竟是何用意?”
周瑜微微眯起眼睛,神色平静却透着一股自信,他端起桌上的茶盏,轻抿一口后,缓缓放下,这才开口说道:“老将军,依我看来,纪灵定是已经探知了诸葛子瑜在芍陂驻扎水军的消息。他此番前往灊县,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堵截河道,防止我们的水军南下。一旦我们的水军顺利抵达,与我军里应外合,龙舒的势力必将受到打击。”
陆绩微微点头,补充道:“公瑾所言极是,此事万不能掉以轻心。纪灵城中人马本就不多,这数千兵马又是一股不小力量,不容小觑。若是让他成功守住,堵截了河道……”
黄盖抚着胡须,神色凝重,沉声道:“那诸位以为,该如何应对?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周瑜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胸有成竹的笑意,抬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说道:“公绩不必过于忧心。沘水河道狭窄,大型楼船以及大规模水军根本无法通行,想要借助水军从沘水南下作战,几不可能。所以,广陵水军在彼处,以威慑居多。袁术军对此有所忌惮,纪灵才会匆忙率军前往灊县,试图堵截河道。”
他微微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笃定,接着说道:“不过,这封信既然是张子布传来的,以他的心思缜密,必然也已经将纪灵的动向报知给了诸葛子瑜。子瑜为人聪慧,对局势的判断也十分敏锐,想必他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孙策微微颔首:“公瑾所言有理。子布办事,公绩不必多疑。只是,我们也不能仅仅依靠子瑜那边的应对。子布既然发信于我,舒县这边,我等也得有所行动。”
陆绩轻皱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伯符,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动?是主动出击,还是继续按兵不动?”
黄盖抚着胡须,目光炯炯有神,说道:“依我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既然纪灵分出了兵力去灊县,那城中的防守必然会有所松懈。我们可以趁机发动一次佯攻,试探一下城中的虚实。”
周瑜微微摇头,说道:“老将军的想法虽好,但此时贸然发动佯攻,结果未必便好。纪灵虽然带走了一部分兵力,但袁胤还在城中,其人必定会加强防守。”
孙策微微皱眉,问道:“那公瑾的意思是?”
周瑜目光深邃,看向营帐外的夜空,缓缓说道:“按兵不动,先密切关注纪灵大军和城中的动向。同时,与子瑜保持联系,了解他那边的情况。等时机成熟,我们再一举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陆绩微微向前倾身,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说道:“诸位,公瑾所言极是,此时贸然进攻确实不妥。不过,我军也不可在此闲坐。虽说现在不急于攻打城池,但我觉得可以先派出一些军马出城扎营,在城外形成一定的声势,以此来威慑袁胤。”
他稍作停顿,观察着众人的反应,接着说道:“如此一来,既不会暴露我军意图,又能给袁胤施加压力。让他时刻处于紧张戒备的状态,分散他的精力,也能为子瑜那边的行动创造机会。而且,一旦时机合适,这些扎营在外的军马也能迅速投入战斗。”
黄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抚着胡须点头道:“公绩此计倒是可行。”
孙策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兴趣,看向周瑜问道:“公瑾,你觉得公绩这个提议如何?”
周瑜微微眯起眼睛,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此计可行。派出部分军马出城扎营,的确能起到威慑袁胤的作用。”
孙策听闻周瑜也认可陆绩的提议,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抱拳望向黄盖:“将军,此番出城扎营,便交由末将带队吧!我愿亲率一部分精锐兵马出城,在城外建立营寨,威慑袁胤。”
黄盖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刚想开口劝阻,却见孙策目光如炬,浑身散发着一股舍我其谁的气势,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这时,周瑜也站起身来,走到孙策身旁,同样抱拳行礼,看向黄盖说道:“老将军,在下愿与伯符一同前往。伯符英勇无畏,冲锋陷阵自是不在话下,但行军布阵、统筹调度方面,还需有人从旁协助。我与伯符配合默契,定能将这扎营之事办妥。”
黄盖看着眼前这两位意气风发的年轻将领,心中满是感慨。
沉吟片刻后,黄盖缓缓点头,说道:“既然你们都有此决心,那老夫便应允了。不过,此去务必小心谨慎,切不可轻敌冒进。袁胤虽然不足为惧,但城中兵力也不容小觑,汝等定要见机行事,以确保安稳为上。”
孙策和周瑜同时抱拳应道:“老将军放心,我等定当小心行事!”
陆绩在一旁也站起身来,说道:“老将军,既然伯符和公瑾出城扎营,那城中的防守便由我与将军一同负责。我虽不擅长征战沙场,但在后勤保障方面,在下还是有些经验的。”
黄盖欣慰地看向陆绩,点头道:“公绩虽然年轻,但行事倒是稳重。有你在城中协助,老夫如何不放心?”
说完,他又将目光缓缓转向孙策和周瑜,眼中满是信任,郑重地说道:“伯符勇猛,有万夫不当之勇,乃虎将爷。此番出城扎营,有你带队,我自然是放心的。而公瑾足智多谋,深谙兵法韬略,行军打仗时心思缜密、考虑周全。有公瑾在你身旁协助,我更无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