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屋子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暖黄色的灯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显得格外温馨。
景春熙微笑着看向阿衡,轻声说道:“阿衡,吃完饭去找小蛮玩,他老是惦记着你,还给你和妹妹买了礼物。”
阿衡听到这话,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迫不及待地扒拉起碗里的饭,神情中满是兴奋。前一段时间的相处,已经让他们俩处出了深厚的感情,阿衡也有点想小蛮了,小蛮跟他联系也教他武功,跟他相处起来特别投缘。
景春熙看向薇姨,接着说道:“从建安郡起程的时候,就往家里送了封信,现在应该也收到了,家人指不定等得多着急呢,我们也不能耽搁太久。明日签个契约,我们就马上起程。”
这个决定,还是她后来跟阿七商量才决定下来的。只要今晚拟好契约,明日大家只要没什么分歧,签字画押再一起吃个便饭,就可以成行。
这样,还能早一些回到青山庄。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早点回去,也能让家人安心。
这么一说,薇姨和承智都表示理解,也明白他们出来太久了,所以没有挽留的话。
薇姨轻轻点了点头,低声说道:“你们早点回去也好,家里人肯定都盼着呢。”承智也跟着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不舍,但更多的是理解。
只是阿悦坐在旁边,忽然用力扯住了景春熙的袖子,眼神里都是恋恋不舍,没有哭也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抓着袖子,看得出很难过。
景春熙看到阿悦的样子,心中微微一疼,她用手又摸了摸阿悦的小揪揪,轻声安慰道:“阿悦别难过,姐姐还会来看你们的。”
她又冲着薇姨和前面的几个人说:“现在在九江郡和建安郡都有了买卖,每年都会来看我们阿悦和阿衡的。”她知道,阿悦还小,对离别特别敏感,需要更多的安慰。
刚刚还神情低落的阿衡,听到这话,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兴奋地点了点头,突然冒出一句:“要是碰上学院放假,熙姐姐去建安城是不是可以带上我?”
阿悦也明白了哥哥的意思,扯着景春熙的袖子更紧了,也一直看着她,眼神中满是期待,那意思就是,她也想去见爹爹。
景春熙不敢直接回答,只能宽慰道:“肯定会有机会的。”她想了想,自己出门带个弟弟妹妹也很正常。
再看向薇姨,如果她愿意装扮成自己的母亲或是伺候自己的姑姑,想见萧大人一面应该也不是太难,建安城也没人会认识她们。
她心中默默盘算着,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帮他们实现这个愿望,不然一家人分居两地,老这么牵挂着,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团聚,太让人揪心了。
忽然想到什么,景春熙往自己的袖袋里掏了掏,掏出一块黑色刻有字的木牌,递给薇姨,说:“若是碰上什么为难的事,带上这个去找江郡守。”
薇姨满眼狐疑地看着景春熙,好像有点不明白。景春熙又给她一个安慰的眼神,说:“江郡守是自己人。”
她知道,薇姨可能不太了解外面的局势,所以需要给她一个明确的依靠。
浔阳城现在的官员是怎么安排的,谁人安排的,景春熙没有跟他们说,要说也应该是胥子泽直接说。她只是希望薇姨和孩子们能有一个安全的依靠,其他人在外面做事,才能安心。
阿衡看向景春熙的眼神亮晶晶的,仿佛看见了什么宝贵的珍宝,可能是觉得景春熙给了他们靠山,心里涌现出无限的希望。
他轻声说道:“熙姐姐,有你在,我们什么都不怕了。”
景春熙冲他笑,眼神里都是欣慰:“跟着承智表哥好好学,你爹等着你呢,别让他失望。”阿衡不住点头像捣蒜似的,脸上尽显欣喜之色。
他心中明白,景春熙的话不仅仅是安慰,更是一种期望,他一定要好好努力,以后才能更好的帮到爹爹,也能够帮到陶家。
景春熙又冲着薇姨说:“如若不是什么大事,不想找江郡守,去县衙找童县令也行,就报景长宁的名号。”一听说景姓,薇姨抬头又点头,心中满是感激。她知道,景长宁肯定是景小姐的家人。
但是薇姨谨小慎微,也不想给夫君和世子惹事,所以冲着承智和阿衡说:“我们尽量不招惹麻烦!”
承智这个年纪,自然知道尽量不麻烦别人的道理,有些情分用得太多,也会让人厌烦,会把别人的好心消磨掉。
所以,他坚定地点了点头。阿衡也跟着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坚定。他们都明白,外面的世界虽然复杂,但只要安分守己,就不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景春熙又笑着说:“你们活得安稳,孩子们也能学到东西,就是世子和萧大人最大的安慰。其他的,你们不用去冒险了。”
说到最后这句话的时候,景春熙看向了阿衡,又看向承智:“若不是建安那边发话,就不要再穿原本那套衣服。你们上面有世子,有爹爹,有承睿表哥。这边又有江郡守和童县令,没你们什么事。”
阿衡年纪小,承智回来的主要任务,又是照顾姨母一家。
所以,都不该再去冒险,他们需要的是安稳的生活和学习的机会。
承智和阿衡都点了点头,景春熙的话他们明白。自然是说让他们不用再去扮乞丐,不用再去胡乱打探消息。
如果不是背负着家族的血海深仇,当初他们也不会冒这种险。现在有那么多人帮他们顶着,他们自然会做他们该做的事,不会再乱出头,让哥哥(表哥)和长辈们放心。
阿衡轻声说道:“熙姐姐,我们都知道了,我们会乖乖地,不给你们添麻烦。”
承智看着景春熙也一脸坚定,说:“有机会,承智哥也会参加科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