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方等一行人带着护卫,护送着那装有疑似轩辕弓的锦盒,一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
这一路上,他们跨越山川河流,穿越城镇村庄。每到一处,百姓们都投来好奇而敬畏的目光,窃窃私语着这把神弓的传说。
龙方等深知此事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不断地叮嘱护送人员提高警惕,以防意外发生。
终于,在数日后,他们远远地望见了咸阳城那巍峨的城墙。城墙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迎接着他们的到来。
龙方等勒住缰绳,看着渐渐清晰的咸阳城,心中涌起一阵感慨。
而此时的咸阳城内,早已是流言蜚语满天飞。大街小巷里,到处都在流传着轩辕弓出世的消息。茶楼酒肆中,人们围坐在一起,兴奋地谈论着这件奇事。
“听说了吗?张掖那边出现了一把神弓,据说是轩辕黄帝用过的轩辕弓!”一个身着粗布短打的汉子,一边大口喝着酒,一边大声说道。
他身旁的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推了推眼镜,一脸怀疑地说道:“这不过是传言罢了,哪有那么巧的事。说不定是有人故意编造出来的……”
另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摇了摇头,反驳道:“此言差矣。如今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况且朝廷都派人去查看了,想必不会有假。说不定这是昊天上帝赐予我大秦的祥瑞,预示着我大秦将迎来盛世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于此同时,在金碧辉煌的咸阳宫中,秦皇嬴安坐在龙椅上。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皇宫外,关于轩辕弓出世的舆情如汹涌的潮水般蔓延开来,百姓们茶余饭后皆在谈论,官员们也在议论纷纷。不少人直接认定这把从张掖送来的神弓就是传说中的轩辕弓。
然而,嬴安的心中却有所迟疑。他自幼饱读诗书,深知历史传说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三皇五帝时期太过久远,传说中的轩辕弓是否真的存在都尚未可知,又怎会如此巧合地在张掖现世?
嬴安觉得此事必有蹊跷,或许背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就在嬴安陷入沉思之时,一名白玉奴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宫殿,向嬴安行礼后说道:“陛下,太后娘娘请您即刻前往她的寝宫一叙。”
嬴安点了点头,他一边整理着衣袖,一边问道:“可知道太后找朕所为何事?”
白玉奴微微低头,轻声说道:“贱奴不知。不过,看太后娘娘的神情,似乎颇为急切。”
嬴安心中的疑惑更甚了,他加快脚步,朝着太后的寝宫走去。一路上,白玉奴们纷纷行礼避让。
来到太后的寝宫,嬴安轻轻推开宫门,走了进去。
李长离此时正坐在凤榻上,她身着华丽的宫装,面容端庄而美艳。
李长离看到嬴安进来,她微微一笑,说道:“安儿,过来坐。”
嬴安走到榻前,坐在李长离身旁,关切地问道:“母后,您找儿臣所为何事?可是为了那神弓之事?”
李长离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安儿,这神弓之事如今闹得满城风雨,百姓们都把它当作祥瑞,认为是上天对我大秦的庇佑。哀家担心,此事若处理不当,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嬴安微微皱眉,神情凝重。他向李长离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母后,儿臣实在难以相信这把弓便是传说中的轩辕弓。如今此事如此轰动,若最后证实是一场骗局,恐会让百姓失望,朝廷的威望也会受损……
而且儿臣总觉得这件事背后或许有人在故意操纵,想借此生事。”
李长离轻轻拍了拍嬴安的手,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沉稳。她缓缓说道:“安儿,你有此顾虑,说明你心思缜密,这是好事。但如今大秦的局势你也清楚,今年麻烦不断,先是闽越叛乱,朝廷派军平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接着征战高原,将士们在那苦寒之地浴血奋战;
哀牢内附虽是喜事,可安置之事也颇为繁琐;还有河西沙暴,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大秦的百姓们都渴望着能有一个好的兆头,期盼着国家能早日安定繁荣……”
李长离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者,民间一直流传着大秦注定二世而亡的谶纬,这对民心的稳定极为不利。如今神弓现世,满朝文武百官,乃至黎民百姓,都愿意相信这是祥瑞,是轩辕弓现世。
他们把这看作是上天对大秦的庇佑,是国家走向昌盛的象征。若此时安儿你执意去否定它,违背了人心民意,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所以,这把神弓不是轩辕弓也得是轩辕弓……”
嬴安静静地听着李长离的话,陷入了沉思。他望着窗外随风飘动的宫纱,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母后所说的道理,在这个关键时刻,稳定民心是重中之重。但是要他轻易地接受这把可能是假的轩辕弓,嬴安的内心还是有些挣扎……
李长离看着嬴安犹豫不决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道:
“安儿,身为一国之君,有时候需要权衡利弊,做出一些妥协。你要以大局为重,民心才是国家的根本。顺应民意,才能让大秦上下团结一心,共度难关……”
嬴安缓缓低下头,沉默片刻后,说道:“母后,儿臣受教了。儿臣会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处理好此事。”
不久之后,龙方等率人风尘仆仆地将那把疑似轩辕弓的神弓送进了皇宫。
此时,嬴安正端坐在御书房中。他听闻神弓已至,即刻起身,快步赶往神弓放置的地方。
神弓放在锦盒里。锦盒由金丝楠木打造,盒身雕刻着精美的云纹图案,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
嬴安缓缓打开锦盒,那把神弓便呈现在他眼前。
神弓散发着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气息,弓身纹理奇特,显的十分神异。
嬴安轻轻伸出手,触摸着弓身,只觉触手温润,似有一股微弱的力量在指尖流转。他仔细地检查了一番,心中暗自惊叹着这神弓的神异……
但即便如此,嬴安依旧无法确定这就是传说中的轩辕弓。
随后,嬴安召来文武百官,让他们一同查看这把神弓。
未几,群臣围在神弓周围,纷纷露出惊叹之色。一名对古代历史和弓箭颇有研究的官员更是两眼放光,激动地说道:“陛下,此弓之神异,世间罕见,定是那轩辕弓无疑啊!”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有的说:“这弓历经沙暴大火而无损,定是有神明庇佑,祥瑞之兆啊!”有的官员则道:“陛下得此神弓,实乃我大秦之幸!”
然而,在一番赞叹之后,几位大臣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位老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如今民间皆认为此弓便是轩辕弓,将其视为祥瑞。若陛下能承认这把弓是轩辕弓,必能安定民心,让百姓对我大秦的未来充满信心。”
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暗中建议嬴安承认这一事实。
嬴安心中一阵无奈,他深知如今民心开始浮动,百姓们渴望着一个能带来希望的象征。而这把神弓,无论真假,已经成为了这样的象征。
嬴安沉默良久,最终缓缓开口说道:“众卿所言有理。如今大秦正值多事之秋,民心稳定至关重要。朕便顺应民意,这把弓便是传说中的轩辕弓……”
武进五年初,新年之际,秦皇宫内外,处处张灯结彩,彩旗飘飘,热闹非凡。
这一日,正是秦皇嬴安率领文武百官祭祀轩辕黄帝的日子,整个咸阳城都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之中。
皇宫的广场上,早已搭建起了一座高大的祭台。祭台用汉白玉砌成,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圣洁的光芒。
祭台中央,摆放着那把被认定为轩辕弓的神弓,神弓被红绸包裹着。神弓旁边摆着轩辕黄帝的雕像。雕像和神弓周围摆满了各种珍贵的祭品,有牛羊猪三牲,还有美酒。
嬴安身着龙袍,头戴冕旒,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祭台。他的身后,是文武百官,他们身着朝服,神情肃穆。
嬴安登上祭台,站在神弓前,他微微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心中默默诉说着自己对轩辕黄帝的敬意和对大秦未来的期许。
然后,嬴安缓缓睁开眼睛,双手抬起,向轩辕黄帝的雕像行了礼。
文武百官们也纷纷效仿,在祭台下整齐地跪下,行着大礼。整个广场上,只听得见人们行礼时衣服摩擦的声音和轻微的呼吸声。
礼毕,嬴安转过身,面向文武百官,声音洪亮地说道:“朕今日率领众卿祭祀轩辕黄帝,祈求黄帝庇佑我大秦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今有轩辕弓现世张掖,此乃上天赐予我大秦之祥瑞。朕定当率领我大秦臣民,不负昊天上帝之厚爱,不负轩辕黄帝之期待,将大秦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
台下的群臣听到嬴安的话,顿时高呼:“为秦皇陛下贺!为轩辕黄帝贺!为昊天上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