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灌渠功显,众望所归
灌渠功显,众望所归
“走水啦!走水啦!” 这喊声如同惊雷,炸响在寂静的夜空。
李元婴心头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莫非是新灌溉系统出了问题?
他一把拉住林婉儿的手,飞奔向事发地点。
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夜空。
混乱的人群中,哭喊声、叫骂声此起彼伏。
李元婴好不容易挤到前面,只见原本应该涓涓细流的灌溉渠,此刻却如同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冲垮了田埂,淹没了庄稼。
“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李元婴厉声喝问。
一个浑身湿透的农民哭丧着脸跑过来:“殿下,不好了!水渠…水渠决堤了!”
李元婴顿时感觉一阵头大。
这新系统才刚上线,就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这简直是当头一棒啊!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组织人员抢险救灾。
经过一夜的奋战,决堤的灌溉渠终于被堵住。
看着满目疮痍的田地,李元婴心中五味杂陈。
这新系统虽然提高了灌溉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看来,这改革之路,比想象中还要坎坷啊。
接下来的几天,类似的事件接连发生。
不是这里水渠堵塞,就是那里水量分配不均。
地方官员张大人,平日里习惯了敷衍了事,面对这些新问题,更是手忙脚乱,只会推诿扯皮。
王老农等一众老农民,本来就对新系统持怀疑态度,现在更是怨声载道,纷纷要求恢复旧的灌溉方式。
就连之前积极学习新技术的刘水利工匠,此刻也有些不知所措。
他虽然掌握了新系统的操作方法,但却缺乏管理经验,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常常手足无措。
特派监督官孙大人虽然尽职尽责,但也分身乏术,疲于奔命。
受灾的农民们更是叫苦连天,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李元婴忙得焦头烂额,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救火队员,到处灭火,却总有新的火点冒出来。
他揉了揉太阳穴,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林婉儿在一旁安慰道:“殿下,别着急,慢慢来,总会有办法的。”
就在这时,苏瑶拿着一个厚厚的本子走了过来:“殿下,这是我这段时间记录的…” 她的话还没说完,李元婴突然打断了她:“等等,先不说这个…” 他指着远处,神情凝重,“你看,那是什么?”苏瑶将手中的本子递给李元婴,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这段时间灌溉系统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她眼神专注,条理清晰地分析着每一个问题,时不时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李元婴看着她认真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瑶儿,辛苦你了。”他柔声道,眼神中满是爱意。
苏瑶俏脸微红,轻轻摇了摇头:“能帮到殿下,是我的荣幸。”
这该死的甜美!
李元婴心中暗叹,但眼下可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
他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集中到苏瑶的记录上。
“嗯…堵塞、分配不均、操作失误…这些都是老问题了。地方官员尸位素餐,老农民思想顽固,工匠缺乏经验…唉,这简直就是地狱模式开局啊!”他一边翻阅,一边吐槽,活像一个被游戏boss虐到怀疑人生的玩家。
突然,他眼前一亮,“瑶儿,你这‘以农治水’的方案…妙啊!” 苏瑶提出的方案,核心就是将农民组织起来,让他们参与到灌溉系统的管理中来。
“咱们这帮农民伯伯,种了一辈子地,对水利那可是门儿清。与其让他们抱怨,不如让他们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李元婴越想越兴奋,忍不住拍案叫绝。
说干就干!
李元婴立即召集了地方官员、老农民和水利工匠,宣布了新的管理制度。
地方官员张大人一听要增加工作量,立马哭丧着脸,试图推脱。
李元婴二话不说,直接一个眼神杀过去:“张大人,你要是搞不定,本王就让你回家种红薯!”张大人吓得浑身一哆嗦,立马乖乖闭嘴。
老农民王老农也提出了质疑:“殿下,这…这我们哪懂这些新玩意儿啊?” 李元婴哈哈一笑:“王老伯,您老可是种地的一把好手,这水利不也是为了种地嘛!放心,会有专业人士指导你们的!” 他还特意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水利工匠对农民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新系统的操作和管理。
新的管理制度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
农民们积极性高涨,纷纷参与到灌溉系统的管理中来。
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水量分配,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将灌溉系统运行得井井有条。
地方官员也开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农民的工作。
就连之前怨声载道的王老农,现在也成了新制度的拥护者,逢人就夸:“殿下这法子,真真是妙啊!”
看到这一切,李元婴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看来,这地狱模式,也不是那么难嘛!”他得意地想着,嘴角微微上扬。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殿下!不好了!王老农他们……”孙特派监督官神色慌张地跑了过来。
孙特派监督官上气不接下气地禀报:“殿下!不好了!王老农他们……和张屠户吵起来了!” 李元婴一听,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这好不容易消停了几天,怎么又出幺蛾子了?
他连忙赶到现场,只见一群农民围在一起,吵得不可开交。
原来,部分较为保守的农民对新的管理制度提出了质疑,认为这违背了传统的做法。
“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凭啥要听你们的?”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壮汉梗着脖子吼道,“这新玩意儿,我看就是花里胡哨,中看不中用!”他身边几个老农也纷纷附和,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李元婴见状,心中暗道一声“糟糕”。
这老思想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儿还真难扭转。
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他走到王老农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声说道:“王老伯,您老经验丰富,给大家伙说说,这新系统到底好不好用?”
王老农本来也有些犹豫,但看到李元婴信任的眼神,他挺直了腰杆,站了出来。
“各位乡亲,俺老王活了大半辈子,啥没见过?一开始,俺也觉得这新玩意儿不靠谱,可后来俺发现,这新系统确实比以前强多了!”他指着远处绿油油的庄稼,“你们看看,这庄稼长得多好!以前这个时候,早就旱得不行了!”
王老农一番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
他们虽然嘴上不服,但心里也清楚,这新系统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刚才叫嚣得最凶的络腮胡壮汉也低下了头,不再言语。
看到质疑的声音逐渐平息,李元婴趁热打铁,详细解释了新制度的好处,并承诺会持续改进,解决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番劝说,那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农民也慢慢接受了新的管理制度。
看着众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李元婴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新灌溉系统得到了全面认可,这让他感到无比欣慰。
然而,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要让新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夜深人静,李元婴独自一人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陷入了沉思。
如何保障新系统的长期稳定?
这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
“殿下,”苏瑶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您在想什么?” 李元婴转过身,看着苏瑶手中的一个卷轴,眉头微微皱起,“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