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洋城的船队返回,并带来奥尔梅克文明的文字和少年们画下的各种建筑物图像。
美洲文明第一次完整的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而引起女官们注意的是两件物品,一件是少年送来的玉器,一件是奥尔梅克文明的金字塔。
这是非常特别的崇拜,对于玉石的雕刻和喜爱,一直是东方民族的执念。
西域雕刻精美的玉石很少被卖到西方,帕提亚和罗马对玉器没有丝毫的崇敬之心,它们更喜爱黄金和白银。
几位女官拿起玉器仔细观看,她们能看到这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只是这鸟有一条长长的蛇尾。
东夷人的先祖之一的少昊,就极其崇拜飞鸟,而东夷面朝东海,有没有可能奥尔梅克是他们的后代?
再看,白马少年的记录,她们发现奥尔梅克的历史可以再向前上溯千年。
这些也只是猜测,可奥尔梅特文明修建的金字塔,居然和古代华夏人航海用的牵星板,是如此的相似!
按照大祭司给的说法,这里是祭拜先祖之地,也是观察和测量星辰之地。
同样,牵星板也是用来观测北极星,并用来计算纬度的工具,是数千年中国海洋民族智慧的结晶。
古老的东方民族,千百年在大海上,是依靠牵星板才找到自己的纬度和回家的海路。
她们问询了现场的白马少年,绝大多数奥尔梅特文明的金字塔层数是八层。
而绝大多数的牵星板也是八层!
这是巧合?
放下疑惑,也放下猜测,女官们要求去奥尔梅特走访。她们想认真感受一下,这个正在衰落的古老文明。
问询过他们的族人,知道奥尔梅克文明的农产品,他们种植玉米,豆类,南瓜,辣椒,可可,木薯和棉花。
另外,他们有成片的橡胶树林,就那么生长在大地之上,并没有利用。
他们没有水稻,大豆,麦子,红薯,这些可以作为轮种植物,来保持土地肥力。
于是,一支满载腌制海鱼,红薯,水稻和麦子的种子,以及铁器农具的船队再次出发,这一次不奴族将指导和改造奥尔梅特文明,来应对未来的变化。
从两洋城出发,五条海船只用了两天,就抵达了奥尔梅克分海岸。
这里的人们再次看到他们的到来,感到欣喜,立刻派人通知大祭司。
在等待大祭司到来的这段时间,不奴族的人们走遍了海边城市,他们远远的观看过金字塔,进入农田仔细观察当地人的耕种,也看过石器制造的作坊,甚至和当地人共进饮食,相互学习不同的食物做法。
当那散发着浓郁香气的稻米、色泽金黄的小米粥、胖乎乎圆滚滚的馒头以及甘甜可口的红薯,还有各种各样青翠欲滴的青菜被不奴族人逐一摆放在桌面上时,原本平静的奥尔梅克海边小城瞬间沸腾起来,仿佛一颗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千层浪。
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好奇地围观着这些前所未见的新奇食物。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眼中闪烁着惊讶和渴望的光芒。女官们则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下人将一双双筷子放入锅中煮沸消毒,然后分发给每一个前来围观的人,让他们能够亲口品尝一下这些来自远方的美味佳肴。
小镇里的居民们小心翼翼地接过筷子,夹起一小口食物送入口中。那一刻,他们脸上露出了陶醉的神情,味蕾被这美妙的味道所征服。有的人为稻米的香甜而惊叹不已,有的人对小米粥的醇厚口感赞不绝口,更有人对馒头的松软和红薯的甜美回味无穷。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这些美食,整个小镇都沉浸在了一片欢乐与满足之中。居民们开始意识到,这些食物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还可能成为改善他们生活的重要资源。于是乎,众人纷纷向不奴族人表达了自己想要种植这些粮食作物的愿望,并诚恳地请求不奴族能够留下来,传授他们关于这些植物的培育方法和技巧。
不奴族的那些女官们,听到当地人们恳切的请求之后,一个个喜笑颜开,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下来。就这样,不奴族浩浩荡荡的数百人队伍,拿上工具,踏上了奥尔梅克的大地,进行一小片土地的开荒。
他们手持各式各样的农具,充满激情与活力地开始了辛勤劳作。在这小片原本荒芜的土地上,他们挥舞着锄头,一下又一下地开垦出一片肥沃的农田。
这些勤劳智慧的不奴族人不仅亲自示范如何正确耕种,还耐心细致地向当地人传授各种农业技巧。他们手把手地教导当地人怎样合理划分田地的垄沟,以确保农作物能够充分吸收阳光雨露;详细讲解不同作物之间应该如何轮流种植,从而最大程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精心设计并修筑更为精巧细密的水渠系统,让清澈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此外,不奴族人还带领当地人一起挖掘鱼塘,使得水中的鱼儿欢快畅游,为生活增添一份别样的生机。他们巧妙地利用森林间飘落的层层叠叠的树叶以及动物的粪便等天然材料,堆积发酵成优质肥料,滋养着脚下的土地。甚至连沼泽和池塘中的黑色淤泥也被他们变废为宝,挖出来用于肥沃田园。
劳动是辛苦的,但劳动中结下的友谊果实是甘甜的。
当大祭司缓缓踏入这座宁静而祥和的小城时,一幅令人惊叹的画面展现在他眼前。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奥尔梅克人与不奴人和谐共处,共同劳作、耕耘着肥沃的土地。他们齐心协力地播种、除草和灌溉,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默契与协作。
阳光洒下,映照出人们辛勤工作的身影。男人们赤裸着上身,肌肉线条分明,汗水顺着古铜色的肌肤滑落;女人们则身着素色的长裙,轻盈地穿梭于田间地头,将种子按照间距埋进耕耘过的土地。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欢快地奔跑着,为大人们递水送工具,银铃般的笑声此起彼伏。
在这里,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更是一种交流与融合的方式。奥尔梅克人和不奴人彼此分享着种植经验、烹饪技巧以及生活中的点滴趣事。
此时此刻,欢声笑语仿佛化作一条清澈的溪流,在天地之间潺潺流淌。这声音穿越了山川湖泊,传递到远方,让整个世界都感受到了这份和平与友爱所带来的温暖。大祭司静静地站在一旁,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打动。他深知,这样的团结与和谐来之不易,需要用心去呵护和珍惜。
不奴族送来大量的食物,农具和种子,双方签下协议,并留下百人协助他们耕种。
同时,不奴族也指导奥尔梅克的战士战斗,向他们提供金属刀剑和箭头,教他们阵型和战术,为他们能够建立安全的环境提供帮助。
以后奥尔梅克人将用种子的产出和橡胶树的汁液,来偿还不奴族的付出。
奥尔梅克将大海边的山地划给不奴族,海员们在大海边的高地,修建营地和码头,他们管这里叫做“友谊之城”。
公元一一七年的二月,友谊之城的第一块奠基石被埋下,奥尔梅克族和不奴族的历史线路,开始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融合。
人类的各个文明宛如璀璨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然而,当这些文明在和平的语境中相遇、融合,便奏响了最为动人的交响乐章,其珍贵之处,足以让每一个心怀敬意的灵魂为之动容。
和平的融合,是文明间相互尊重的深情对话。它摒弃了征服与压迫的蛮横,以平等的姿态,聆听彼此的故事。古丝绸之路便是这样一条文明交流的纽带,商队穿梭于漫漫黄沙,带着东方的丝绸、瓷器、茶叶,也带回了西方的宝石、香料、玻璃制品。在贸易往来中,东西方文明的智慧与美学相互碰撞,却没有硝烟与战火。阿拉伯数字的传播,让数学的精确之美跨越地域,成为人类共同的智慧财富;佛教从古老的印度传入中亚,再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衍生出独具特色的禅宗文化,丰富了人类对生命、宇宙的哲学思考。这种和平的融合,让文明不再是孤立的孤岛,而是相互依存的群岛,共同构建起人类精神的广袤大陆。
它更是文明间相互滋养的温暖馈赠。不同文明在和平融合中,分享着各自的智慧与成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奥尔梅克送给不奴族的礼物是如此宝贵,他们在数学,天文和历法上面的研究,让不奴族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原来数字可以是不同的进制?大汉的十进制,奥尔梅克的二十进制,那七进制可以吗?八进制是否可行?二进制呢?
虽然,袁华带来了宇宙的宏观表达,可奥尔梅克人能用星辰的具体方位和历史记录来完善整个宏观宇宙学说。奥尔梅克人千年观察宇宙星辰,他们数据精细的程度,让不奴族彻底被震撼和征服。
但科学在另外一个意义上,却在再次神话袁华。当不奴族拿出天体图,并详细讲解,奥尔梅克的大祭司全身都在震颤。他带领众人深入神庙,查阅千年石刻中的数据,并绘制成图,然后所有人对于各个行星轨迹,浩大的宇宙观瞬间通透。
在最古老的金字塔之上,遥望星空,所有奥尔梅特的祭司都陷入久久的沉默,如此宏大的宇宙观,除了神能看见,凡人如何得知!
在医学领域,不奴族在南美洲的巫师和祭司身边理解自然万物的伟大,在拜占庭学习到古希腊医学的理论基础,在帕提亚的军营里学习到阿拉伯人外科手术的方法,加上三位道长的中草药医学和医学实验基地的建立,他们奋力在推动医学的巨石向前,推动着医学知识的系统化发展。
在艺术的殿堂里,希腊和罗马在雕刻和绘画上的透视法传入不奴,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之美融合,在不奴族诞生了独具魅力的现代炭笔绘画风格;
而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线条美感,激发了希腊和罗马对于艺术形式与内涵的探索。这种融合,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江河,让人类文明的河流更加汹涌澎湃,滋养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和平的融合,更是文明间相互理解的桥梁。在和平的氛围中,人们跨越语言、肤色、信仰的隔阂,用心灵去感受他者的文化。不同文明的人们在交流中,学会了欣赏彼此的节日庆典、风俗习惯,懂得了尊重不同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这种理解,消弭了误解与偏见,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当不同文明的人们在国际舞台上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时,我们看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曙光。和平的融合,让人类不再是彼此陌生的过客,而是同舟共济的伙伴。
伟大的奥尔梅克族,他们不再消失,这个族群后来诞生了无数天文学家。祭司一直都被保留,但他们的工作被细分为观察整个宇宙,并记录所有星星的位置。
同时,罗马和大汉也在学习,罗马人在思考不奴族的船只,钢铁工具的构造,他们在靠商人的情报和自己的眼睛吸取着知识,罗马也在一天天进步。
大汉的工匠在研究不奴族的发动机,汉人的智慧,被发动机的往复运作点燃。大汉的世家也在投入巨资开始研究自己的发动机。
帕提亚关注不奴族的钢铁制造,而贵霜人开始研究热气球。
连非洲大陆的西南角的孩子们,也在前进城开始学习新拜火教的教义,他们也开始知道如何利用自然的伟力。
罗马,大汉,贵霜和帕提亚同时注意到不奴族的新拜火教,他们引进教义,开始派专人研究和学习。
公元一一七年,整个世界,开始正式进入“开天百年”。
这一年,袁华,二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