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星熠同样非常震惊,大家都是同一个时间搞的试验,为什么他们的就不成功?这就没道理了!
结果翻开他们的记录档案,他很想骂娘,特别是冯雨欣,她也是这方面的科班出身,怎么这么低级的错误都要犯呢?
失败的原因很简单,湿度不够,也就是说在泥土中缺少水分。干巴巴的怎么发酵?
要怪就怪他们运过来的猪粪都是比较干的,水分不足,而他们在堆肥的时候,也没有多加点水。
再加上这几个月,这边基本上没下雨,地都干旱了。
他们又不像种羊肚菌那样,基本上每天都要喷一些水,保持足够的湿度。一句话就是懒,想要搞试验,又不花心思去弄。
人家研究团队基本上都天天去采集数据的,可以清晰可见地看到这几十天来土壤发生的变化。
“埋下去就不管了,天又不下雨,原来的水分也不多,里面早就干了。
湿度不够,温度不够怎么发酵?那当然发酵不快,时间就要长喽。”黄星熠没好气地说道。
他们辛辛苦苦忙活了几个月,结果得了个半成品。
“哦,那怎么弄?”冯雨欣问。
“浇水呀,还能怎么弄啊?以后隔三岔五浇点水,再过一个月肯定就能用了。”黄星熠提出了补救的方法。
黄星熠原来想着拿了人家那么多钱,都不好意思了,经过他们这一次做实验,他觉得心安理得了。
术业有专攻,就是给你抄作业,一不留神都能抄错。你也别怪人家能弄得出来,换到自己不懂就是不懂,还别不服!
不管是新农场还是旧农场,大家都有条不紊地忙活着,两边都是热火朝天。
黄芊颖这个人力资源部的经理,也开始忙活招人。不管是新农场还是小石村的农场人力已经开始短缺了。
这次新招进来的人员的待遇就有差别了。
农场这边黄芊颖还是给3000块一个月,不过招的都是本村人,如果本村都不愿意干,出现短缺招外村的,也只有2800的待遇了。
新农场那边招的都是外村人,招聘的时候按两千八来计算的。
就算是这样,新农场那边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过来工作,不像小石村这边挑肥拣瘦,3000还嫌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东岭村近水楼台先得月,第1批招聘的人就选择了他们村,有好几个被招进了新农场工作。
他们的第1份工作就是种红薯藤,这边把堆肥刚弄好,那边就在上面扦插红薯藤,一天到晚都是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不累但很枯燥。
可哪个农民没种过这些呀,枯燥总好过在家待着吧!
外村的人就不像小吃村的人那么愚昧,有两千八都抢着做,只可惜,现在新农场还没正式运转起来,要的人不多。羡慕死那些没能进来工作的人。
……
在忙忙碌碌中又迎来了一件事。
那就是去年在网上构陷黄星熠的那批人就开庭审判了。
至于那两位巡捕员的情况,黄星熠并没有过问,律师也建议他不要插手。毕竟不是他们这些平民百姓能左右得了的。
人家怎么判就怎么判,与他们无关。相信相关部门也会给他一个答复,他只需要知道就行了,过程没必要干预,也没必要问。
正因为黄星熠会做事,他日后在公家层面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因为通过这件事的确让一部分人得到了利益。
这些民事纠纷的,就没那么好了。黄星熠坚决追查到底,特别是那个恶意抹黑还申请高额赔偿的那个人。
他在这边关了快俩月了,春节都得在这边过,取保候审都没批,可想而知有多少想要拿他来开刀了。
谁叫他不知分寸,把事情搞得这么大,直接抹黑了一个地区的人员,不弄他怎么行?
这些事情也不需要黄星熠操心,全权委托律师做特别代理。
他可没这个闲工夫跟着人家瞎扯淡,有这个时间,直播卖多点货,回收多点货款他不香吗?
何况这证据链完整,一告一个准!相应的赔偿,早就弄好,至于能不能判那么多,那等判决后才知道。
……
现在人多了,动不动都要花钱。好在去年积累的资金够深厚,要不然现在恐怕都要捉襟见肘了。
所以说机会往往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有了去年的积累,今年才能大刀阔斧快速发展。
蚯蚓挖完,最开始弄蚯蚓土的那块地被吴教授给佂用了。
向黄星熠要了两百万的资金,这二十亩地,他要搞大棚种植,尝试着一年四季在可以控温的条件下,在里面种植羊肚菌。
黄星熠也是个与时俱进的人,也想着科学种植。他也不想再靠天吃饭,每年只种一茬羊肚菌。
虽然说年底种的那一茬,价格的确很高,可中间还有好几个月白白地浪费。用来种黄瓜蔬菜这些经济价格不高的觉得可惜。
既然投钱能有个机会改变现状,他也是敢于去尝试的。
一个敢于研究,一个敢于支持!
吴教授在退休之后真的找到了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更加奠定他在这里继续搞研究的决心。
开玩笑,以前在教书的时候申请个项目不是这边审批,就是那边审批,还不一定能通过。
现在好了,他刚申请,黄星炕那边直接就批准了,连扯皮的话都没有。
新农场那边都已经在建设了,温教授也不能不去看一下,但是路途还是有点远。
为了教授的出行方便,黄星熠给她配了一辆车。不贵,是一辆国产的SUV油车,十来万。
这也是温教授建议的,她本来就不是那些爱要面子的,出行非得豪车。在这乡间的道路,这些SUV刚好适用。
大家就这样忙忙碌碌的,为了整个农场的发展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新农场也在快速地成型。
……
3月12日,农场又有客人来到。
嗯,老朋友了。黄星熠见到这人也非常的高兴,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柳螺集团的张总。
张总是取经来了,就为了黄星熠结婚宴上吃过的大闸蟹!
这家伙本来就是个生意人,头脑灵活得很,自己又有两百亩的养殖基地,也想着用来养一些名贵的水产。而不是天天的养那低价值的石螺。
只是这次过来,不知道能不能说服得了黄星熠再次跟他继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