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听完,并未直接回应,而是突然站起身,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
“郑丞相,来!来!来!朕带你去检阅一下我大金的部队。”说完,不容郑清之拒绝,便拉着他走出营帐。
营帐外,金军将士列阵整齐,长枪如林长枪之上刺刀发着寒光,在夕阳的余晖下,散发着冰冷的寒光。
士兵们身姿挺拔,气势汹汹,呐喊声震得人耳鼓生疼。
杨康带着郑清之,杨康坐在敞篷马车上缓缓前行,享受着士兵们的高呼致敬。
郑清之战战兢兢的立在杨康身边。
走着走着,杨康突然转头看向郑清之,眼中带着一丝挑衅:“郑丞相,你饱读诗书,见多识广,朕问你,朕的金军比之唐军如何,比之魏武卒如何?”
郑清之望着眼前气势恢宏的金军阵列,心中暗自惊叹,但脸上依旧神色平静。
郑清之略作思索,拱手说道:“陛下,唐军横扫四方,威扬四海,太宗皇帝天可汗之名,远播域外。
魏武卒精锐无比,吴起率之,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
二者皆为当世强军,名垂青史。”
杨康哈哈一笑,眼中满是自得:“朕的军队破成吉思汗于大宁城,灭蒙古,破高丽,亡西夏,复有西域。”
“今又兵临广州城下,大宋覆灭在即,那些所谓的唐军、魏武卒,可曾有这般赫赫战功?”
杨康一边说着,一边挥动手中马鞭,指向远处的炮兵阵地,那里一门门火炮排列整齐,黑洞洞的炮口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郑清之心中一凛,面上却依旧沉稳,微微欠身道:“陛下的金军战功卓着,自是令人敬畏。
然古今时势不同,当年唐军以包容四海的胸怀,开创贞观之治,万邦来朝,靠的不仅是武力,更是德治与仁政,方得长久太平。
魏武卒虽锐不可当,但魏国后来的兴衰也证明,单靠强军而无稳固的根基,亦难守江山社稷。”
杨康闻言,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郑丞相,你这是在暗讽朕吗?朕以武力打下的江山,自能用武力守住。”
郑清之连忙摆手,神色诚恳:“陛下误会了,外臣只是就事论事。战争的胜负,一时在力,长久在人心。
陛下若想江山永固,在开疆拓土之后,更需以仁治国,安抚百姓,如此方能四海归心。”
杨康冷哼一声,脸上露出一丝不屑:“这些道理朕岂会不知?等朕拿下大宋,自会让天下百姓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明主。”
说罢,杨康不再理会郑清之,继续享受着士兵们的欢呼,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尽快拿下广州城,完成他一统天下的霸业。
马车缓缓回到营帐前,杨康看向郑清之,眼神中满是不容置疑的傲慢:“回去告诉赵昀,还是放弃幻想,早日投降吧!
朕已给过大宋机会,三日后若还不见他献上降表,我大金的炮火可不会留情。
广州城破之时,便是他赵宋皇室的末日!”
郑清之心中一阵刺痛,却依旧强撑着保持镇定。
郑清之拱手道:“陛下,还望陛下三思,战争只会徒增伤亡,和谈才是保全百姓的良策。”
杨康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不必多言,朕意已决。你速速回去传话,莫要误了时辰。”
说罢,便大步迈向营帐,留下郑清之独自站在原地,被夕阳拉得长长的身影,显得格外落寞。
郑清之深知此次和谈已然失败,心情沉重地跨上战马,一路疾驰回广州城。
城墙上,宋军士兵们望着他归来的身影,眼中满是期待与忐忑。
回到行营,郑清之见到赵昀,扑通一声跪地,满脸愧疚:“陛下,臣无能,未能说服完颜康和谈,他限陛下三日后献上降表,否则便要攻城。”
赵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身子晃了晃,险些栽倒。
赵昀强撑着扶住桌案,眼中满是绝望与不甘:“难道我大宋真的气数已尽?”
一旁的大臣们听闻,顿时哭声一片,有人捶胸顿足,有人瘫倒在地。
这时,一位年轻武将挺身而出,大声道:“陛下!末将愿率敢死队出城迎战,与金兵拼个鱼死网破!”
郑清之连忙阻拦:“不可!金兵火器犀利,出城迎战无疑是送死。”
赵昀挥退众人,脚步虚浮地朝着皇后谢道清的寝宫走去。
一路上,他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郑清之的话,心中满是绝望与悲戚。
踏入寝宫,谢道清见他神色萎靡,形容枯槁,心中一惊,忙迎上前:“陛下,这是怎么了?”
赵昀望着谢道清,眼中满是不舍与愧疚,声音沙哑:“卿家,大宋怕是要亡了,完颜康限朕三日后献上降表,否则便要攻城。朕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屈膝投降,受那等屈辱!”
谢道清听闻,泪水夺眶而出:“陛下,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赵昀惨然一笑:“如今局势,已无力回天。朕意已决,不能做那亡国之君,任人羞辱。”
说罢,赵昀缓缓从怀中掏出传国玉玺,郑重地放在桌上,“卿家,朕走之后,卿主持大局,挑选宗室子弟接任皇位,无论如何,也要延续我大宋的血脉。”
谢道清哭倒在地,死死拉住赵昀的衣袖:“陛下,你若去了,让臣妾如何是好,让这大宋子民如何是好!”
赵昀轻轻扶起谢道清,为她拭去泪水:“卿家,莫要悲伤。朕这一去,也是为了保住大宋最后的尊严。卿家要坚强,带领大宋臣民,熬过这一劫。”
说罢,赵昀转身,大步迈向内室。
谢道清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想要阻拦,却已来不及。
只听见内室传来一声闷响,谢道清心中一紧,不顾一切地冲了进去。只见赵昀已悬于房梁之上,身体微微晃动。
“陛下!”谢道清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瘫倒在地。
整个行宫瞬间乱作一团,宫女太监们吓得脸色惨白,不知所措。
不知过了多久,谢道清才缓缓回过神来,谢道清强忍着悲痛,站起身,眼神中透着从未有过的坚毅:“来人,将陛下的遗体妥善安置。传本宫旨意,即刻召集朝中大臣,商议挑选宗室子弟接任皇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