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
陆行之站在门外看着外面的雨。
“哇,这雨怎么突然就下这么大了。”
“省得浇水了。”张铁林也凑过来,硬是跟陆行之一起死死堵住了门,小白则是站在二人脚步,小尾巴摇着,往左边摇就打在陆行之的腿上,往右边摇便打在张铁林腿上。
还好狗子小,大狗的尾巴就应该归类为管制刀具!
还好这活是干完了的。
走进灶房,陆行之开始做饭。
这个活陆甲想帮忙,但是又觉得自己没资格进入灶房,他们深知粮食的可贵。
陆行之也不知道吃什么,这些天都没有赶海,家里自然是没有海鲜的,蒸两条咸鱼,然后炒盘青菜,再做个紫菜鸡蛋汤。
米饭蒸的是之前没吃完的陈米,陆行之不想让他们觉得在对他们太好。
否则怕是会适得其反。
饭端上桌,陆甲等人站成一排,他们有的抬头轻轻瞟了一眼桌上的饭菜,有的人也正期待着陆行之给他们留上一口东西吃。
直到这里陆行之才注意到,他们都没有鞋子穿的。
而且陆行之暂时没有让他们坐下的意思,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活法。
在这里,主仆注定就是不能一起吃饭的,要是坏了这个规矩,就害怕以后是给自己找麻烦。
两个大男人吃饭很快,吃完后陆行之才让他们入座。
“饭一人只有一碗,菜的话吃干净,然后把碗洗了。”陆行之细细交代着。
陆甲点头:“是老大。”
回答完后又看了眼陆行之的脸色,陆甲才带着他们蹲在地上吃饭。
陆行之没管他们只是盯着屋外的雨水看。
“这么大的雨,希望那边没事。”
“应该会被淋着一些,媳妇要不要再补些货?”
陆行之拿着伞,将里屋的门锁好:“等他们回来再说吧。陆甲我们出去一趟,你们别乱跑。”
陆甲放下碗筷起身,弓着腰:“好的老大。”
这个点张靖应该回来了。
“下雨天还要跟着跑。”陆行之一把搂起小白,狗子在他怀里兴奋的扭着。
“行之来了。”
“陆叔叔!”
张知远走过来,接过陆行之怀里的小白。
“现在你陆叔都不如小白了啊。”陆行之打趣着。
“没!没有。”
自从小白来了以后,陆知远去哪都带着它,有了小白的陪伴,在甘蔗地的时候更有乐趣的多。
“大哥,现在是不是有孩子凑齐红花了啊。”陆行之在张靖旁边坐下,张铁林则是进灶房帮李有仪做饭去了。
“嗯,刘大宝已经有十二朵了,我现在也正愁给什么奖励换。”
不得不说陆行之的这个办法很好,有了这样的奖励制度孩子们学习的热情高涨了很多。
尤其是那几个不怎么聪慧的,也开始努力了起来。
“十个小红花就换些吃食,比如鱿鱼丝或者其他什么的吧,半个鸡蛋也行。”
张靖点点头,这小红花大概半个月才能凑齐十个,如果能刺激孩子们学习,自然是值得的。
“好,更高级的奖励呢。”
“那就得麻烦大哥了,可以去魏老爷子那里学习一下做一些小玩意。”说起这个陆行之就是准备去魏家的。
魏老爷子会做草鞋,家里那几个总不能光着脚吧。
以后买鞋子是一定要买的,但是陆行之不想一下对他们太好。
“后面我再去买两套文房四宝,只要是原意拿的,都是想考取功名的好孩子。”如果小渔村真有这样的孩子,后面可以让村子里的夫子作保。
张靖犹豫着,这文房四宝对于农村家庭已经很贵重了,但真的乐学的,张靖也不想就此埋没。
“好。”
聊了一会后陆行之就去了魏老爷子家,没想到的是他那里有做好的草鞋,不过是用竹子编的,更结实耐用一些。
一双需要三文钱,魏老爷一直缠着不要钱,陆行之也拗不过。
等回到家里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陆甲带着人在院子口站着,等着迎接他们回来。
陆行之回去后点燃煤油灯,把鞋子递给他们。
“东西不是白给的,再过几日需要跟我出海去干活,都种过地吗?”
“种过的,我小时候......我跟爹娘一起种过。”回话的是陆丙。
其他几人包括陆月都是做过农活,据了解,他们是从澜郡边上的镇子上被带回来的。
那里离海有段距离,家家户户还是种田为生,奈何水患严重。
接连三年种好的庄稼都被洪水淹没,又不得朝廷的补给,在今年终于是撑不住了。
“可是我听澜郡郡里很繁荣啊。”陆行之疑惑道。
“老大......话是这么说,村里吃不上饭,农民交不上粮,他们还能生活的很好。”陆甲低着头。
他们几人都是从澜郡那边过来的。
谁又不知道朝廷是拨款下来的,也发放了救灾粮,可这些灾银、赈灾粮,又有多少能到百姓手里呢。
“不过是群贪赃的怪物抢走罢了。”许年说这话的时候咬牙切齿,眉宇间更是多了几分仇恨。
“云国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云国了,可笑。”
张铁林靠坐在沙发上:“上至打仗的将领,下至苦难的百姓,于天子下,皆为失望。”
看着张铁林脸上的轻笑,许年皱着的眉头舒展,随即变为一丝不可置信。
“你,你何出此言?”百姓就是百姓,何故带上将领。
“我流放前也算是个将军。”对此张铁林已经没什么好避讳的了。
自从那次在上官府后,整个平安县几乎都知道了,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敢问,你是?”
张铁林也疑惑,这人的气质包括言语,都不像是普通的百姓。
“我不过是个副将,我可能没什么名气但是你如果是将士应该听过我父亲的名字,京中谏官张怀远。”
“张谏官......张将军,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