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什么就喜欢张扬什么,有什么就反而捂着。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有修养的人,也适用于我爹娘。
他们没文化,自从我当上萧市长秘书长后,我娘反而没那么张扬了。特别是我内定为张书记秘书后,村里人问他们有没有这么回事。
他们俩竟然一个口径:“不知道,只要他能糊住自己的嘴就行了。”
所以,我们四个人到家时,家里静悄悄。
在车上,我就叮嘱了少华,只告诉他娘,让他娘不要告诉其他人。少华的爹死了,两个姐姐出了嫁,家里就只有一个娘。
少华说:“你放心。”
下了车,少华回了趟家,就马上就过来吃饭。
他娘也跟着来,一进门就说:“少华,你看东哥对你真是太好了,带你回来,连饭菜都准备好了。”
我娘说:“应该的,你难道为他一个人准备饭菜?我这边多摆双筷子就行了。”
少华娘说:“我去准备点东西。”说罢回家了。
我们一起吃饭,饭菜很丰盛。
我娘不断给忆兰夹菜,弄得忆兰忙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来。”
我娘又表扬旭哥,说他是我的真兄弟,每次都是他接送。
旭哥笑道:“我是一方二便,父母、老婆、小孩都在这边,也要向晓东学习,经常回家嘛。”
我娘问:“怎么不把他们接过去。”
我爹明理,说道:“旭东家里开了好几家店子,他是两头赚钱。”
一会儿,少华娘就过来了,说道:
“晓东,你没开火,这些腊鱼腊肠就是送给你们忆兰的。”
忆兰忙站起来表示感谢。
少华娘说:“坐坐坐,吃饭比任何人都大。”
我娘比我们吃得快,走到客厅陪少华他娘拉家常去了。
我们在厅屋吃完饭,旭哥问了我哪天回市里,我说明天下午吧。
他说明天下午三点来接我们。然后和我爹娘打了招呼,走了。
我们回客厅,大家一起坐。
少华娘说:“晓东,婶娘拜托你一件事,把少华再提带提带。”
所谓提带,是我们家乡土话,就是提携提携的意思。
我点点头。
所谓邻居有好有差,但少华一家和我家的关系一直要好。从没吵过嘴,也没生过意见。
少华的两个姐姐嫁得远,对家里照顾很少。她家有事,我爹娘也帮助。
我爹见我点了头,说道:
“哓东是个秘书,能力有限,但少华的忙,他一定会帮。”
我对少华说:
“只要你在单位表现好,方便的时候,我向你们文化局推荐。不过,前提是你们馆长要认可你。”
少华笑道:“馆长画画,我帮他磨墨。”
忆兰插话:“你们馆长还是遵守传统。”
少华说:“他不习惯用墨汁,作画一定要磨墨,墨条也挺值钱,是从安徽邮寄过来的。”
两家人聊了一阵天,少华跟着他娘回家了。
我们老家的风俗,新房建成三年之内,没有结婚的不能在家里同床。
所以,坐了一阵,我娘就安排忆兰去入睡。
忆兰上次来过一次,知道这风俗,就跟我娘上楼去了。
我陪着我爹坐。有些家事,父子俩必须聊聊。
我先把我表哥表嫂的事情聊了一遍,叮嘱道:“亲戚不能断,但是我在外面的情况,不能跟他们说。”
我爹说:“刘半夏是个糯米粑粑,全听老婆谭月亮的。而这个谭月亮,从他们一结婚,我就不喜欢这个人。
那时候,我们没钱没地位,到你舅舅家,她总是冷着脸。而现在呢,隔一段时间,他们就开着车送这送那。”
我说:“他们送点什么吃的,你就接受,毕竟你们是长辈。其他贵重的东西就不要。”
我爹说:“哪有什么贵重的东西送?小气得要命。就是送点吃的。我脸皮薄,你娘说得出口。”
“她说什么?”
“你娘说,啊哎,送几碗扣肉,几个汤圆,还开车,浪费油钱呢。”
我问:“真的就是几个汤圆?”
我爹笑道:“你娘那把嘴,你知道很厉害的,汤圆有两包,她故意说成几个。”
我笑了。
我爹说:“但是,那月亮妹子不怕羞,总是说过去情况差,有汤圆也送不过来,现在托姑妈的福,有车方便,就想着要先送给姑爹姑妈吃,自己才吃得下。
你娘说,下次不要送了,我们老两口,软的粘牙,硬的咬不动。”
我忍不住笑了。
我爹说:“少华这伢子,你要帮他。那时候,我们家苦,少华爹,娘总是帮我们。少华几个出嫁的姐姐品质也好,也总是帮着我们干事。”
我点点头:“好坏亲疏,我都分得清。”
我爹突然记起了一件事,说道:
“我年纪大,有件事差点忘了。就是你高中班主任刘老师,上次在街上碰到我,她女儿明年大学毕业,她开玩笑说,明年要找晓东,帮她女儿解决一个工作。”
我问:“是明年毕业?”
我爹说:“明年毕业。”
我说:“国家包分配就到99年为止,明年就要自己找工作了。”
我爹说:“这个忙,你一定要帮。”
我点点头,看了一下手表,说:“都晚上八点多了。”
我爹说:“你以前读书都是晚上八点半下晚自习,她仍然当班主任,没睡。”
我说:“那就打个电话给她。”
拨通后,刘老师一听是我的声音,很激动,说道:“晓东,是你啊,听说你给张书记当秘书了,我都不敢轻易打扰你。”
我笑道:“老师,您想打扰,随时可打扰。”
她欣慰地说:“我们早一个星期就听到消息了,去上班了吗?”
“今天去了,明天想到您家来拜访。”
“到我家里来吃饭。”
我哈哈大笑。
“怎么?吃惯了宾馆酒店,嫌我做的不好吃啊?”
“不是。就是怕熟人多,到你们家吃,不去拜访其他老师,他们有意见。要不,我请您们两口子到我家吃饭。我总要感谢您一次吧。”
她爽快地说:“也行。”
我爹说:“除了汪校长,她是对你最好的一个老师了。”
我点点头:“是啊。想办法要把她女儿的事解决好。”
我爹说:“这就对了。”
我奇怪的是我娘一直没进来。我爹说:“她和少华妈拉家常去了。”
我想,对我有恩的人,我一定要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