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树愣了一会儿,才想起那个被自己当做替死鬼推出去挡林家毒箭的奴隶叫阿壮,他一脸嫌弃的道:“那个没用的奴隶死了,滚开,要挡我的路。”
说完,他用力推倒一脸发呆不可置信的黑娃,径直的回到自己的堡垒之中。
黑娃听到自己男人死掉的消息,当下整个人都是懵的。
是许久之后,浑身的疼痛让她终于接受了事实。
至于死亡抚恤什么的,根本就不用想,他们一家都是主人的奴隶,死了就死了,怎么还会有抚恤这种东西?
但是男人阿壮没了,她和一双儿女还要生存下去。
为了自己和女儿不被饿死,她只好托人把县城服徭役的儿子阿兰叫回来。
没错,汉人官员刚来这几年,黑娃这些的农奴,不仅没有减轻负担,还增加了一些徭役和税负。
这些徭役和赋税本来是官员分配给白家这样的有钱人和有权土司的。
但这些土司随手一指,这些任务又落到了最底层的农奴身上。
农奴们不敢反抗,只得默默承受这日益沉重的负担。
现在他们最恨的,不是他们的土司老爷,而是这些新来的汉人官员们。
这也是这些土司能够煽动底层农奴起来,跟随他们叛乱的重要原因。
大昌九年六月底,白家的二老爷的白树带领一大群打手围了汉人官员所建的县衙。
在汉人官吏的不断的指责和咒骂中,把汉人官吏全部拖出县衙。
然后当着全县所有平民和农奴的面,指责这些官员是汉人皇帝派来压迫他们的贪官。
现在白家为了为民请命,要杀了这些贪官,反抗汉人的皇帝。
人群在白家走狗的鼓动下,很快跟着白树喊起了\"杀汉官,反皇帝”的口号。
很快,反叛者从白家所在的区冲击到整个瑞丽府全境。
在缅王精兵的帮助下,以白家为首的土司反叛军很快就攻占了没有太大防备的瑞丽府城。
正在整个瑞丽府一片混乱的时候,黑娃的儿子阿兰趁乱回到了自己的村寨。
阿兰很快代替了自己父亲阿壮的位置,给主人白树家继续耕种山里的田地和放养畜牲。
这样一来,黑娃一家三口人,又勉强的活了下去。
话说这白军土司军轻易攻占瑞丽府后,被巨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本来他们的打算是占据瑞丽府后,就在瑞丽坚守,利用地形优势来打败汉军,最后才和汉人朝廷谈判。
结果面对巨大的胜利,白家的当家人起了一些不该有的野心。
再加上缅王的催促,白家的土司军竟然主动从瑞丽出发去进攻昆明府。
本来瑞丽府的沦陷已经让云南驻军颜面尽失了。
他们正在云南都指挥使的指挥下准备收复瑞丽。
没想到反叛军竟然敢主动出兵进攻昆明。
很快,白家土司军进军昆明的途中,被中途埋伏的云南驻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一个伏击战,就让土司的反叛军损失了两成的兵力。
当然,这两成的兵力中只有少部分是被汉军所杀,大部分都是四下溃散的。
这次中伏让趾高气昂的反叛军,一下子吓得缩回了瑞丽。
白家的首领白木见识了汉军的厉害之后,也不敢幻想着去攻下昆明府,称王一方了。
当然,他也不会就此投降。
冷静下来的白木恢复了最初的想法,那就是利用瑞利复杂的地势,打退汉军的几次进攻之后。
再和汉人朝廷谈判,停止瑞利府的改土归流,重新让他们白家当土皇帝即可。
这一招其实是土司们的祖先总结出来的最佳办法,面对一般的王朝都非常有效。
为了防守汉军的进攻白素,把自家的军队分成了几个部分。
其中白木的二弟白树,被分配到了一个最为关键的关口去驻守。
白树驻守的这个关口位于瑞丽的交通枢纽,受到了汉军最猛烈的攻击。
眼看形势危急,白树把自己老巢的农奴们都拉了上来驻守关口。
其中就包括黑娃一家三口。
七月十六日,在付出了重大损伤之后,白树驻守的关口勉强又打退了汉军当天的进攻。
郁闷的白树在汉军撤退后,带着几个护卫在关口四处乱转。
突然,白树来到了黑娃一家三口的简易帐篷外面。
白树扫了一眼黑娃一家,发现了正在溪边洗头黑娃之女阿紫竟然长得蛮清秀的。
已经禁欲多天的白树,顾不上阿紫的呼救,直接一把把阿紫拉起来,就往自己的主帅帐篷里走。
黑娃看到这一幕,惊恐的跪在地上跟白树求情道:\"主人,阿紫还小,求你了,放过她吧。”
黑娃的求情只换来白树重重的一脚,和口中一声:“呸,都是我白树的奴隶,我用了她是抬举她,你们这些贱奴懂不懂?\"
说完之后,把已经倒在地下的黑娃又踩了几脚之后。
不过周围的人的眼神,还好子拖到自己的帐篷中去了。
这时刚刚处理完自己箭伤的黑娃之子阿兰看到此番情形。
阿兰极力的克制着自己没有冲上来和白树争辩。
只是他手上包扎的绷带被重新绷开而他浑然不觉,手中的刀把也被握的发热。
当天傍晚,阿兰利用自己守卫的身份,趁白树的护卫都已经睡熟。
他带刀摸进了白树的帐篷。
看着熟睡的白树,和白树旁边正在偷偷哭泣的妹妹阿紫。
阿兰手起刀落,把主人白树的头颅给割了下来。
随后阿兰带着白树的头颅和母亲妹妹连夜赶到汉军的军营投降。
阿兰一家凭借着这份功劳,成功获得了汉军的庇护。
白树一死,他驻守的关口只好投降,汉军随即长驱直入,很快就覆灭了白家的这一次反叛。
在张伟执政的近二十年内,白家这样的反叛,西南地区经历了好几起,最后都被汉军快速平定。
持续近千年土司制度,在张伟及其后继者的不断打击下,最终彻底的被摧毁。
西南地区也彻底融入了华夏这个大家庭中。
六百年后,中南半岛上最权威的历史学家总结道:
\"大夏一朝,坚持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使云贵广西地区快速的融入了华夏的大家庭。
改土归流的成功,带动了中南半岛北部汉化的风气,使中南半岛的居民心向汉化,有力的推动了中南半岛的文明进程。
事实证明,华夏化才是中南半岛进入文明社会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