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裹挟着夜的凉意,吹得窗棂瑟瑟作响,仿若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郑逸却坐在书案前,神情泰然自若,手中翻阅着一本厚厚的古籍,烛火在他平静的面庞上投下淡淡的阴影,仿佛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
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眼神深邃而坚定,如同静谧的湖面下涌动着一股不为人知的力量。
他缓缓合上书卷,眼底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那些保守派的弹劾在他眼中,不过是跳梁小丑的无能狂吠。
他早已预料到会有这一天,也早已准备好应对之策。
“想让我郑逸屈服?呵,他们还嫩了点。”郑逸低语,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也带着强大的自信。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边,凝望着远方,眼神深邃如星空,一股强大的决心在他心中悄然升腾,仿佛一颗即将破土而出的种子,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与此同时,在交流会场,另一场风暴也在酝酿。
李外国使者焦急地站在人群中央,他涨红着脸,语速飞快地说着一串听不懂的语言,双手不断比划着,试图解释着什么。
然而,他的努力似乎是徒劳的,周围的民众依旧面露疑惑,甚至有人开始窃窃私语,神情中带着明显的不满。
嘈杂的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来,李外国使者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的场面一度陷入混乱,民众的
负责文化交流的王礼部官员在一旁也是焦头烂额,他不停地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眉头紧锁,束手无策,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原本一场好好的文化交流,会因为语言不通而变成这样。
张小文人则是站在人群边缘,眼中满是焦急,他来回踱步,恨不得自己能精通所有外语,帮使者一把。
他清楚地知道,语言障碍是文化交流的最大难题,但眼前的困境却让他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局势越来越糟。
郑逸赶到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他眉头微皱,心中清楚,语言障碍如同横亘在文化交流面前的一道鸿沟,必须尽快解决。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在人群中扫视一圈,嘴角微微上扬,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他缓缓走到李外国使者的身边,用一种平静而又坚定的语气说道:“看来,我们得想个办法了。”
郑逸的声音不大,却如同一道清泉,在喧嚣的人群中显得格外清晰。
众人纷纷侧目,带着疑惑和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他。
他微微一笑,示意身后的夏婉上前。
夏婉手中捧着几摞薄薄的小册子,封面用鲜艳的颜色绘制着一些简单的图案,下方还标注着一些看似毫无规律的符号。
“这是……什么?”有人好奇地问道,
郑逸解释道:“这是我与婉儿连夜赶制出的简易翻译手册,上面记录了一些常用语,并附带图示,方便大家理解。”
众人半信半疑地接过手册,翻开一看,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那些看似杂乱的符号,竟然对应着日常的用语,而那些简洁的图画,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事物的形态。
他们惊喜地发现,凭借这本小册子,竟然可以与那些外国使者进行简单的交流。
原本如同鸡同鸭讲的局面,瞬间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人们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纷纷尝试着按照手册上的指示进行交流,不一会儿,嘈杂的会场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和谐气氛。
郑逸看着众人脸上由疑惑转为惊喜的表情,嘴角不禁扬起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转头看向夏婉,她也正用明亮的眼睛望着他,嘴角同样带着甜美的笑意,仿佛一切努力都得到了回报,这小小的胜利,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就在这时,夏婉不小心被一个跌倒的孩童撞到,手臂蹭到了桌角,划出了一道细小的伤口,鲜血瞬间渗了出来,在白皙的肌肤上显得格外刺眼。
郑逸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一把拉过夏婉的手,语气中带着一丝心疼:“怎么这么不小心?”
他从怀中掏出干净的丝帕,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她手上的伤口,动作轻柔而细致,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
夏婉感受着他指尖的温热,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脸颊微微泛红,眼神中也多了一丝羞涩。
她偷偷地抬眼看了郑逸一眼,正好撞上了他关切的目光,连忙又低下头,内心却如同小鹿乱撞般,悸动不已。
郑逸小心地为她包扎好伤口,低声说道:“下次小心点。”说完,他抬头看了看天色,仿佛自言自语道,“时间也不早了,明天估计要下雨……”
夏婉感受到他话语中的关心,心头一暖,正要开口,却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声音越来越近,带着一丝不寻常的紧张。
她和郑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但他们都选择了沉默,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事情。
急促的脚步声戛然而止,一个尖锐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皇上!臣有本要奏!”
只见陈文化保守者,须发皆张,面色涨红,如同暴怒的雄狮般冲入大殿。
他手中高举着奏折,褶皱的纸张在微光中瑟瑟发抖,仿佛在控诉着某种罪行。
他唾沫横飞,慷慨激昂地指责着郑逸,“此子名为交流,实为祸乱!竟引外夷之风,动摇我大唐文化根基,其心可诛!” 他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如同尖刀般刺向郑逸,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仿佛要把郑逸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身后的保守派官员们也纷纷附和,言辞激烈,仿佛要将郑逸生吞活剥。
王礼部官员站在一旁,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的目光在愤怒的保守派和神情淡定的郑逸之间来回游移,显得犹豫不决。
他深知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却也明白保守派的势力不可小觑,此刻的他如履薄冰,仿佛置身于一场暴风雨的中心,进退两难。
大殿上的气氛瞬间变得压抑起来,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般,让人喘不过气。
郑逸站在原地,他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他的肩头,但他神情依旧平静,眼中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就在众人以为郑逸即将陷入绝境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如同一道光芒划破阴霾, “臣张小文人有话要说!”
张小文人从人群中走出,他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如同破冰的利剑,直视着那些保守派官员。
“诸位大人,你们口口声声说郑逸殿下祸乱文化,可曾真正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他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将郑逸组织文化交流以来的种种积极成果娓娓道来,从增进各国友谊到丰富民众生活,每一项都令人信服,每一个字都饱含正义。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大殿中回荡,仿佛在宣告着真理的存在。
郑逸看着挺身而出的张小文人,他明白,只要有人支持,他的计划就不会失败。
“殿下,”夏婉低语,声音带着一丝担忧,“他们…”,她欲言又止。
郑逸轻轻拍了拍她的手,眼中带着笑意,他缓缓走到大殿中央,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陈文化保守者的身上,“既然诸位对我的文化交流活动有所误解,不如……”他话音未落,就被一个急促的呼喊声打断,“殿下!不好了,那些外国使者……”。
随着简易翻译手册的普及,会场如同注入了新的活力,欢声笑语取代了先前的困惑和不安。
各色服饰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画卷,此起彼伏的异域乐器声,与大唐传统的丝竹之音交相辉映,汇成一曲和谐的交响乐。
丝绸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映衬着人们洋溢着笑容的面庞,空气中弥漫着各色美食的香气,沁人心脾。
穿着华丽长袍的外国使者,与身着儒衫的文人墨客,彼此交流着,分享着各自文化的精髓。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清脆的笑声如同银铃般回荡,给热闹的场景增添了一丝童真。
郑逸站在人群之外,看着眼前这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他能感受到,文化交流的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他微微扬起嘴角,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大唐,正在向世界缓缓展开它的怀抱。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甜美的糕点香气,仿佛预示着文化交流的未来,一片光明。
文化交流的成果是显着的。
不仅有百姓们开始尝试穿着外国的服饰,学习外国的语言,甚至一些技艺精湛的工匠,也开始尝试将异域的元素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让整个大唐的文化都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
商人们更是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们穿梭于各个文化交流的场所,寻找着合作的机会,促进着大唐的经济繁荣。
这一切,都让郑逸感到无比的骄傲和满足。
然而,在郑逸沉浸于文化交流的喜悦中时,他并未注意到,原本宽敞的会场已经显得有些拥挤,参与者的人数还在不断地增加,已经接近了容纳的极限。
场地周围的空地上,也开始堆积着各种杂物,显得有些凌乱。
而活动所需的资金,也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快速地消耗着,账户上的余额也已经捉襟见肘。
“殿下,”夏婉的声音打断了郑逸的思绪,她脸上带着一丝担忧,“那些外国使者说,他们还想进行更多的交流活动……”
郑逸正要开口,却被另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殿下!不好了,那些外国使者……”来人神色慌张,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恐,声音中充满了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