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外,季宇宁发现今天到场的考生人数没有昨天那么多了,好像仅仅有30多人,不到40人。
据身边的那些老学生说,有几个人没有获得参加复试的口试的资格,是因为昨天的复试笔试考得太差。
季宇宁他们这些参加完复试笔试的考生,是昨天的下午接到了系里的口试的通知的。
昨天考试刚一结束,系里面就要求他们下午在学校里等通知,不要外出。
季宇宁这才想到,怪不得复试通知书上通知的考试时间是7月13日,并没有提到7月14日的口试的考试时间。
这次口试要求很严,完全按照英国牛津大学的面试模式,是由李主任,杨周翰老师,赵萝蕤老师,还有朱光潜老先生,这4个研究生专业方向的主管老师分成4组,他们各自带一个助手,每组两个人作为口试的考官。
其中主考考官负责提问,而助手负责记录。
每一位考生根据自己所报考的研究方向,面临的是某一组中一位主考考官的提问。
口试中,只能说英语。
不仅老师的问题是用英语说出来,所有学生的回答也必须用英语回答。
季宇宁知道这种模式,在后世的研究生英语专业考试中都是很少见的。
口试除了考察考生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实际上还是一次面试。
老师通过面试,直接面对面的最终判断这位考生是否符合进入京城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研究生行列的标准。
在所有考生中,季宇宁参加考试的次序是排在最后的位置,他也不知道这个次序是如何确定的。
轮到季宇宁了,他走进考场,他发现考场里的考官不是两个人,而是6个人。
这6个人中,有李赋宁老师,杨周翰老师,赵罗蕤老师,还有朱光潜老先生,另外两位,是负责记录的年轻的老师。
先发话的是朱光潜老先生。
“季宇宁同学,你昨天复试的笔试成绩是排在第1位的,你答的很不错。
而上个月你的初试成绩,也是排在第1位的。
所以,今天的口试,我们4个来考你。
这样吧,我们每个人问你一个问题。”
老头儿说完,还笑眯眯的冲着季宇宁眨眨眼。
季宇宁心说,看来老头儿已经认出他来了。
而且,这4个人考他,估计就是这位老先生自己决定的。
在京城大学,对于考试的问题,教授的发言权是最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教授说了算。
而在所有的教授中,发言权是最大的,就是最资深,名望最高,成就最高的那个。
而朱老先生是京城大学英语专业中唯一的一位一级教授。
此前,他知道像他们学校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不考外语,以及还要考古代文学科目,这都是他们中文系负责这个现代文学专业方向的王瑶老师自己定的。
教授就有权如此。
这次研究生招生,京城大学自主招生,实际上,如何考和考什么,是由教授们自己决定的。
季宇宁看到,其他三位教授也是笑眯眯的看着他。
他只好说:
“谢谢,这是我的荣幸。”
口试开始。
杨先生是第1个发问。
他问,什么是Apocalypse,季宇宁立即回答,那是关于未来的启示,尤其指《圣经》中有关世界末日的启示录。
这个词,季宇宁前世是很熟的,他记得有一部电影,也就是明年1979年上映的北美的着名导演科波拉导演的那部电影现代启示录,英文名字就是这个词。另外前世beyond乐队也有一首歌的名字也是这个词。他当时为了这个词,还专门去查了一下《圣经》的最后一卷。
杨老师脸上露出笑容,他看得出,季宇宁对英文《圣经》有些了解,而这对于研究文艺复兴和十七世纪的英国文学十分重要,便满意地点头称是。
他说:
“季宇宁同学,你的回答是比较完美的,除了你回答出的内容,还有你回答时,表现出来的风度。
我很满意。”
第2个发问的,是赵罗蕊老师,她是研究北美文学的。
“季宇宁同学,你读过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草叶集》( Leaves of Grass )吗?”
“是的,老师,我读过。”
“那么,你能背诵这部诗集中的一首诗吗?”
前世,季宇宁在北美,北美的中产家庭或者有些教养的家庭,几乎都会有一本《草叶集》,季宇宁当然也看过,他会背的,就是那开篇的第1首诗,《我歌唱自己》。
这首诗很短。他记得好像只有九行。
他背的,当然是英文原文:
one's-self I sing, a simple separate person,
……
cheerful, for freest action form'd under the laws divine,
the modern man I sing.
背完后,赵老师又接着问道:
“你能把这首诗翻译成中文吗?”
赵老师是苏城才女,她问话的方式很是优雅。
季宇宁心说,当然能了,不能也得行啊。
不过,不是每人就问一个问题吗?
他略一思考,用中文翻译道:
“……
心情愉快,支持那些神圣法则指导下形成的、最自由的行动,
我歌唱现代人。”
他的回答,就是前世这位赵老师90年代出版的中文译本中的内容。
前世这位赵老师是研究北美文学的,她最突出的一项成就,就是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翻译这本诗集《草叶集》。
她前世就是从1978年开始准备,直到90年代初,她翻译的这部诗集《草叶集》才出版。
前世《草叶集》的中文译本有很多,但赵老师的译本,是所有中文译本中公认最好的。
赵萝蕤的译本,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准确性上,都更胜一筹。
她的翻译方式是采取直译的方式。像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其他的翻译家是采用意译,而唯有赵老师是采用直译。
季宇宁前世就曾经读过这本被称为网格本的中文译本。
自然,季宇宁的“现场”翻译,让赵老师满意极了。
她也用了一句“quite perfect”,来形容季宇宁的回答。
接下来第3个发问的,就是李老师了。
李老师是季宇宁报考的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的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