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客稀客,赵大人深夜到访,所为何事啊?”
此时已接近亥时,张荣饶有兴趣的望着眼前深夜拜访之人——忠顺王府参赞周世安!
周世安微微欠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
“张大人,深夜叨扰,实在冒昧。但事关重大,周某奉王爷之命前来,还望张大人拨冗一听。”
张荣抬手示意周世安坐下,亲自为他斟了杯茶,笑道:
“周大人客气了,忠顺王府的事,想必非比寻常。不知是何事,竟让周参赞如此匆忙?”
周世安接过茶杯,却并未急于喝,而是放下茶杯,
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双手奉上:\"这是王爷亲笔所书,请大人过目。\"
张荣接过锦囊,指尖轻触锦囊上暗绣的蟠龙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他缓步走向烛台,借着烛光细细检视火漆印信,确认无误后,方才拆开。
\"竟用上了'龙纹密匣'...\"张荣心中暗想,手指微微一顿,\"莫非忠顺王当真坐不住了!?\"
这般想着,张荣不禁想到今日忠顺亲王大闹贾府一事,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满城皆知。
而且,似乎还尚未见分晓,后续不知还会生出多少事端。
要知道此刻的贾玌统领着二十万大军掌管辽东军政大权,自然要对在外手握重兵的贾玌的家人——贾家,多加照拂、慎重对待。
故而在庆帝心中犹如“逆鳞”一般的存在!
毕竟稳定住贾家,才能让贾玌安心在前线御敌,保江山安稳。
不然贾家都出事了,谁知道领着二十万大军的贾玌会不会发什么颠...
随着辽东的局势大好,策字三营如今已然成为大庆文武百官心中公认的精锐,谁敢放心!
张荣展开密信的手指微不可察地颤了颤。
清烛火摇曳间,待看清信中内容,张荣顿时瞳孔微缩,脸上的神情瞬间凝固。
张荣猛地抬头,望向仍笑意盈盈的周世安,心中寒意陡生。
周世安见他露出这副表情,心中倒是松了一口气。
张荣这般“破防”的反应,说明他看懂了信中的利害关系,如此一来事情便成功了一半。
周世安见张荣这副神情,心里暗暗一松。他太清楚了,张荣这模样,摆明了是被信里的内容给震住了。
周世安脸上那笑容愈发显得热络,可仔细瞧,里头还藏着几分得逞的狡黠。
“张大人,您心里也清楚,如今这朝堂就跟那烧开了的油锅,一点就炸。王爷这次出手,那可是瞅准了时机,要给咱们谋条通天大路啊。”
周世安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低低的,透着股子蛊惑劲儿:
“王爷对大人您的本事和人脉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就盼着能跟大人您一起干一番大事业。毕竟张大人居然连清国的人都能......”
张荣脸色骤变,猛地一拍桌案,茶盏震得叮当作响。
\"周参赞慎言!\"他厉声喝道,眼中寒光乍现,\"本官乃朝廷首辅,岂会与敌国暗通款曲?王爷这信上所言,简直荒谬绝伦!\"
周世安却不慌不忙,反而慢条斯理地整了整衣袖,对于张荣的反应毫不在意,毕竟信上写的,可都是关于张荣今日来如何通过与清国伪造证据,诬陷贾玌,蒙蔽太上皇!
虽无具体的内容与直接证据,但...抛出这些,足以让张荣心神大乱!
当然,仅凭忠顺亲王的能力自然收集不到,但可别忘了如今坐在龙椅上的人是谁!
“张大人,何必动怒呢?王爷自然不会轻信无端之言。只是如今这局势,有些事情即便不是真的,传出去也足以让大人您深陷泥潭呐。”
\"住口!\"
张荣额角青筋暴起,手指死死扣住桌沿。
他忽然意识到什么,冷笑道:\"好啊,原来王爷打的是这个主意。先是构陷贾府谋逆,现在又要栽赃本官通敌?\"
烛火忽明忽暗,映得张荣面色阴晴不定,他压低声音:\"周世安,你可知构陷当朝首辅是什么罪名?就凭这几张纸,你以为能动摇本官?\"
周世安轻轻摇头,神色从容:
“张大人误会了,王爷并无威胁之意,只是希望大人能认清形势。
如今辽东局势微妙,贾家手握重兵,而王爷作为皇室宗亲,一心为大庆江山社稷着想。
若大人能与王爷携手,共同应对当前局势,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至于信中所提之事,不过是王爷希望大人能展现诚意的小小考验罢了。”
张荣瞳孔猛地收缩,他死死盯着周世安,突然大笑起来:\"妙啊!王爷这是要逼本官上他的船?\"
周世安见他说得如此直白,当下也不再装了。他整了整衣冠,眼中精光闪烁,压低声音道:
\"张大人果然快人快语。既然如此,下官也不绕弯子了。
王爷知大人之能,只希望大人能与王爷携手共赢,共图大业。
更何况,如今朝堂之中,若是论实力与谋略,除了我家王爷,也就是忠顺亲王,还能有谁,能与张大人一同搅动风云,重塑这大庆朝堂的格局?”
张荣听到周世安这样说,内心也产生了一丝意动;表面上依旧神色冷峻,可心底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了波澜。
如今太上皇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朝堂上下对皇位传承之事早已暗流涌动。
而陛下与太上皇一脉积怨已深,诸多矛盾难以调和,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也是他要搞事的原因!
如此情形之下,皇位花落谁家,最终不也只能在忠顺亲王与义忠亲王二人之间?!
可如今的义忠亲王自扬州事发之后,不仅被庆帝压得死死的,便是太上皇也是恼怒不已,势力更是大减!
那...忠顺亲王,确实是眼下扳倒庆帝,最后继承大统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