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十八路诸侯,犹如一盘散沙,聚集在一起时毫无作为,如同一堆烂泥;然而一旦分散开来,却又如同漫天繁星般各自闪耀。
这些诸侯,单独拎出来,哪一个不是背景深厚、战功赫赫的人物?
就拿那被刘岱所杀的桥瑁来说吧,虽然他本人声名不显,但他的父亲桥玄可是汉桓帝刘志时期的国之重臣,到了汉灵帝刘宏时期,更是官至三公之位。若不是桥玄眼见大汉日益衰败,引咎辞职,恐怕袁家也难以有出头之日。
朝堂之上,无非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一场闹剧罢了。在汉灵帝时期,最不缺的就是那些想要当官的人。卖官鬻爵之风盛行,只要你有钱,官位就任你挑选。
公孙瓒心急如焚地冲入袁氏府邸,一屁股坐在大堂里,等待着袁绍的到来。袁氏府邸的下人们见到公孙瓒如此气势汹汹,也都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去找自己的主子袁绍禀报。只留下几名士卒在原地,充当公孙瓒的下人,以供他随时差遣,以防万一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
袁绍听闻公孙瓒来势汹汹,心中不禁一紧,但他迅速整理好自己的着装,展现出一派镇定自若的样子,然后迈着稳健的步伐向大堂的方向走去。
真是多事之秋啊!袁绍心中暗自感叹,刚刚才好不容易打发走了孙坚,没想到现在公孙瓒又找上门来,这可真是让人应接不暇。站在大堂门口,袁绍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仿佛要将心中的烦闷都吐出来一般。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毕竟作为十八路诸侯的盟主,风度翩翩是绝对不能舍弃的。更何况,袁绍四世三公,仪表堂堂,更是不能在他人面前失态。
于是,袁绍面带微笑,踏入了大堂之中。他的步伐优雅而自信,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一进入大堂,他的目光就落在了焦急等待的公孙瓒身上。
“不知伯珪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袁绍直接开口问道,语气温和透露出了阵阵的关心意味在其中。
公孙瓒见到袁绍,也没有过多的寒暄,他立刻向袁绍表达了自己的诉求。然而,袁绍听着公孙瓒的话,只觉得头越来越大。公孙瓒的地位远比孙坚要高得多,他可是和自己站在同一个战壕里的盟友,而且还掌握着白马义从这样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这么多重要的因素摆在面前,袁绍自然是不可能轻易让公孙瓒就这样离去的。
幽州之地公孙瓒势力惨遭林北的平州突袭,公孙瓒现在是后院起火的状态,目前公孙瓒带着自己的部队撤回幽州已经成为必然,袁绍也无法做出任何过激的举动进行挽留,可是他公孙瓒也是贪墨联军粮草的一员!
公孙瓒麾下的白马义从不单单是联军的斥候、探子,白马义从们还兼职着监视联军中的大汉重臣们动向的任务,他们那些人和袁绍等人面和心不和,正是被贪墨粮草重要对象。
有了白马义从的监视,偷偷运输出粮草的事情简直就事半功倍。
现在幽州事发公孙瓒不得不到了离去的地步,袁绍也是束手无策,就只能召集各个诸侯开会解决问题。
召开会议不单单是解决问题用的,同样也是为了分享消息的渠道。
袁绍心里非常清楚,他绝对不可能独自承担公孙瓒带领部队离开所带来的后果。毕竟,这不仅会让他在其他诸侯面前颜面尽失,还可能导致他在这场联军行动中的地位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他决定与其他诸侯共同承担这个后果,这样可以分散风险,减轻自己的损失。
而且,袁绍深知公孙瓒手中掌握着他们的把柄。尽管公孙瓒也参与了贪墨联军粮草的事情,但如果现在不放他离开,公孙瓒很可能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告发他们。这种行为无疑会对袁绍等人造成巨大的打击,让他们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然而,如果让公孙瓒撤军,联军的实力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毕竟,白马义从是一支非常强悍的兵马,他们的离去无疑会让联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这对于袁绍来说,也是一个需要权衡利弊的难题。
如今的联军可谓是摇摇欲坠、风雨飘摇,正处于一个极其艰难的时期。
在众多诸侯中,真正能打仗的其实寥寥无几,而其他诸侯的部下大多都是些新近招募的士兵,他们不过是来凑个数、混个名声而已。
即便是那些汉室的重臣们,也不过是带着大量的粮草辎重和未经训练的新兵前来参加会盟罢了。
其中,孙坚本是最能打的诸侯之一,但他却第一个率领自己的部队悄然离去,使得联军的实力大打折扣。
曹操麾下的士卒虽然主力是从大城市中招募而来的泼皮无赖,但他们的特点就是敢拼敢杀。然而,在追击董卓的过程中,曹操的军队遭遇了惨败,士气也因此一落千丈。
如今,连作为联军主力的公孙瓒部队也要离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
袁绍派遣士卒前往各个诸侯的驻地,传达了前来袁氏祖宅议事的命令。然而,这一连串的议事让许多诸侯心生退意。他们意识到,这场看似团结的联军行动,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僵局。
大军踌躇不前,主力人马接连离场,这种情况让其他诸侯们感到不安。他们开始担心自己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是否会被卷入这场混乱之中。于是,从众心理逐渐占据上风,更多的诸侯开始考虑效仿那些已经离开的人,选择撤退。
袁氏祖宅大堂中端坐的袁绍心里很清楚,联军的解散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他并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他仍然想要在这即将分崩离析的局面中,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当初让袁术负责看管联军的粮草,其实就是袁绍留给自己的后手,袁绍拥有一个可操作的空间。他知道,这些诸侯的撤退必然需要大量的粮草调度,而这正好给了他一个机会。袁绍可以通过给诸侯们调度粮草,从中贪墨出以“损耗”为借口的粮草入自己的囊中,而这就是袁绍为自己做的最后计谋。
与此同时,公孙瓒心事重重地思考着幽州的战事。他担心自己是否回去后已经物是人非,同时也对诸侯们还不到来而感到些许愤怒。而袁绍则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在这场解散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完全没有顾及公孙瓒的感受。
就这样,在大堂里等待各个诸侯到来的时候,袁绍和公孙瓒之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静默。两人各怀心思,谁也没有说话,气氛异常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