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摩云洞中
摩云洞此刻被烛火映照得亮如白昼,一片灯火通明之景。
六耳猕猴手持酒杯,呆愣在原地,目光空洞无神,仿佛失去了魂魄一般。他就这样怔怔地举着酒杯,全然忘记了要将其送至唇边品尝美酒。良久之后,他才如梦初醒般缓缓回过神来,但眼神依旧迷茫,环视着周围那些横七竖八、随意躺卧或坐倒在地休憩的群魔们。
回想起方才与孙悟空的那场激战,六耳猕猴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诧异之情。只见那孙悟空在出手之时,不仅展现出了自身高深莫测的道门功法,而且其周身竟还隐隐散发出一种神秘莫测的佛光。这佛光虽然微弱,但却给人一种无法忽视的压迫感和恐惧感。
“那该死的猴子究竟是如何做到这般神通大进的?”六耳猕猴愤愤不平地暗自思忖道,“为何每次都是他如此好运,能够得到各种机缘和奇遇,让自己的实力不断提升?而我无论怎样努力,都始终被他压过一头!”想到此处,六耳猕猴心中的怒火愈发熊熊燃烧起来。
不知不觉之间,他握着酒杯的右手因为过度用力,竟然生生将那坚硬无比的杯口捏成了细碎的粉末。这些粉末从他的指间滑落,如同雪花般纷纷扬扬地飘洒在地上。
原本以为,经过这段时间以来对蛟魔王和百眼魔君二人功力的吸收,再加上那诡异至极的黑莲所带来的强大助力,自己已然脱胎换骨,实力大增。就算是面对天尊座下的左右护法,他也有信心能够与其大战数百个回合而丝毫不落下风。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孙悟空的进步速度居然远超乎他的想象,甚至可以在普贤菩萨与黑袍的联手攻击之下安然无恙地全身而退!
“咳咳!”伴随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一旁的金翅大鹏雕脸色苍白如纸,身体微微颤抖着。就在刚刚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他不幸遭受了孙悟空那威力惊人的棒风侵袭。尽管强忍着伤痛,一路坚持回到了摩云洞中,但此刻他的状况依旧不容乐观。
回到洞内之后,金翅大鹏雕始终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紧闭双眼,全力运功以强行压制住气海中不断翻涌的内息。然而,经过数个周天的艰难运行,他终究还是没能抵挡住那股强大的佛门心法冲击。突然间,就像是决堤的洪水一般,原本勉强维持平衡的内息瞬间崩溃,猛地冲乱了经脉,导致他一下子运岔了气,不由自主地大声咳嗽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引起了周围众人的关注,尤其是六耳猕猴,他忙凑上前去关切地问道:“大鹏,你没事吧?”但此时的大鹏已经完全沉浸在痛苦之中,根本无暇回应,只能不停地咳嗽着,仿佛要把肺都咳出来似的。
眼看着大鹏如此难受却束手无策,就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一只宽厚而温暖的大手轻轻地落在了大鹏的背上。
紧接着,一股柔和而强大的力量源源不断地传入大鹏体内,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将那些四处乱窜的佛门真气尽数吸纳干净。
没过多久,大鹏便感觉自己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平静,原本急促紊乱的呼吸也慢慢变得平稳正常起来。
大鹏缓缓睁开眼睛,回头望去,只见站在身后出手相助之人正是左护法普贤菩萨。他连忙站起身来,躬身合手行礼,满怀感激地道:“多谢左护法仗义援手,若不是您及时施以援手,我恐怕……”话未说完,大鹏的声音已然有些哑然。
普贤菩萨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不必在意,随后转身向着其他受伤的妖魔走去,继续施展妙法为他们疗伤救治。望着普贤菩萨离去的背影,大鹏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来到积雷山之前,他还欲联合六耳猕猴、万岁狐王夺取神秘病毒,反天心而自立,如今这一战,孙悟空的一棒加上普贤菩萨的柔和一掌,彻底让金翅大鹏知道——自己想得太过浅显了。
这边厢,六耳猕猴眼见大鹏转危为安,心中虽然松了一口气,但同时那股嫉妒之火却烧得更旺了。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大步走到普贤菩萨面前,拱手说道:“左护法,如今孙悟空那厮如此嚣张跋扈,实在是欺人太甚!本使愿再次率领手下人马出去与之决一死战,定要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说罢,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
“等。”普贤菩萨面色平静地说道,声音不大,却仿佛蕴含着一种无形的力量。
“等?”六耳猕猴瞪大了眼睛,满脸疑惑地反问道,显然对于这个回答有些出乎意料。
“没错,就是等。”普贤菩萨停下了正在前行的脚步,缓缓转过身来,面对着六耳猕猴,继续解释道,“贫僧刚刚从毒使万岁狐王那里得知,积雷山中目前剩余的毒雾已经快要消弭殆尽,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药使与毒使尽快按照他们研发出的制药配方,再迅速加工出来一批,以应对天庭与其他势力的强攻。
病毒乃我们的秘密武器,也是我等诸人的立身之本,大家切记不可鲁莽冒进。
如今的天庭可谓是兵强马壮、实力雄厚,而我们这边呢,右护法黑袍虽然伤势有所好转,但毕竟还未完全恢复,难以全力发挥出自身实力。更重要的是,对方阵营中有北极紫薇大帝亲自坐镇,此外还有那已然脱胎换骨的孙悟空,实力不容小觑。
综合考虑之下,目前我们按兵不动,以静制动,方为上策。”
说完这番话后,普贤菩萨便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其实,早在前来积雷山之前,普贤菩萨就已经得到了天心禅师的面授机宜。他深知佛门如来佛祖一直在暗中观察局势,随时都有可能亲自入场收割胜利果实。
因此,在天心禅师和弥勒佛尚未抵达之前,普贤菩萨并不想贸然行动,以免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缠斗之中,从而给如来佛祖留下可趁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