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陆尘和周烨便在街角的一家小店碰面。店里充盈着新鲜烘焙面包的香气,轻柔的音乐在耳畔萦绕,让人心情舒畅。两人简单地计划了一下当日的拍摄路线,随后各自收拾好物品,怀着满腔热忱踏上云端城的街头。
清晨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刚好适合进行户外拍摄。周烨抱着相机先行一步,时不时停下来捕捉街边的神情或场景:有踏着脚踏车送快递的青年,也有牵着孩子急匆匆去幼儿园的母亲,还有一位看似无所事事的老大爷,搬张椅子坐在巷口,静静看人来人往。
陆尘跟随在他身侧,偶尔会和路人闲聊几句,探寻他们的故事背景。大多数人对镜头保持戒备,但在陆尘温和的引导下,有些人也慢慢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喜与愁。
“你们拍这些做什么?”一位环卫工阿姨边扫地边疑惑地问道,“我这扫地的活儿,不值得浪费胶卷。”
周烨尴尬地笑笑:“阿姨,现在都是数码相机,不浪费胶卷。我们只是想记录普通人的日常,让更多人看到你们的努力和不易。”
陆尘则补充道:“您不觉得,正是你们的工作,让这座城市看起来更整洁吗?这是在为每个人提供便利和舒适,也是一种价值。”
阿姨听后露出一丝尴尬却欣慰的笑容:“你们这些年轻人倒是会说话。不过好吧,拍就拍吧。”
在相机快门声中,周烨迅速抓住了阿姨认真清扫的神态:一抹阳光正好打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却让她显得格外柔和。那一瞬的光影交织,仿佛赋予了卑微日常以动人的灵魂。
随后两人又走进一条老街巷,巷中住着不少老年人,也有一些房租低廉的出租房,为外来务工者所租。门口摆着各式小摊,有卖豆浆油条的,也有收废品的商贩,生活气息浓厚。周烨看得津津有味,一边拍摄一边和摊贩聊天,气氛非常融洽。
“这里算是云端城比较传统的区域吧,”陆尘向周烨介绍,“虽说高楼大厦在不断吞噬旧城区,但这里还暂时保留了不少原生态。”
周烨边拍边点头:“这些旧巷子更能体现人情味,而不是冷冰冰的商业体。”
正当两人想继续前行,一阵轻快的吉他声从拐角传来。仔细一看,原来是那位街头艺人正坐在半空的楼梯上弹唱,一只旧帽子摆在脚边,里面散落着几个硬币。嗓音略显沙哑,却很有韵味,令人忍不住想停下来倾听。
“咦?这不是那天在广场上见过的艺人吗?”周烨一眼认了出来,“这场景不错,我想拍几张。”
陆尘于是先上前,和对方打了个招呼:“嗨,又见面了。”
艺人拉回思绪,脸上露出惊喜:“先生,是您啊。前几天多谢鼓励,这几天我换了个地方,客流不多,但安静。”
周烨举起相机,征求对方意见:“能拍几张吗?我想记录你演唱的样子。”
艺人有些犹豫,往后缩了缩:“我长得又不帅,拍我干嘛?”
陆尘笑道:“就当是记录生活的真实吧,也许有一天,你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自豪。”
艺人迟疑了几秒,最后还是点头同意。周烨赶紧抓住机会,寻找角度拍摄了好几张照片,还让艺人继续弹唱,捕捉那种专注神情。拍完后,艺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们真是好人。唉,要是我哪天能有个小舞台就好了,别再流浪下去了。”
陆尘轻轻拍了拍对方肩膀:“机会总会来的,只要你还在继续唱。”
离开旧巷后,已是正午。两人在路边随意买了点简餐,趁着高温不太适合拍摄的午后小憩。周烨查看相机里的照片,越看越兴奋:“陆老师,这些人都好真实啊。我之前总拍风景、建筑,忽略了这种细节。现在一对比,才发现人文关怀才是核心。”
陆尘笑道:“我只是提供了些引导,让他们放下戒备愿意被记录。而且,你的镜头同样很有温度,你并不是冷漠地围观,而是理解他们,这种态度会在作品里体现出来。”
下午太阳稍稍收敛火热,两人又继续前行。此次他们打算去拜访公益站的沈柔,了解王姐的“健康厨房”项目进展,以及是否有更多人需要他们的镜头。走在路上,周烨兴奋不已,憧憬着晚上回去整理照片时的收获。
不料刚到公益站,便听到里面传来嘈杂的声音。原来是一群工地的务工者聚集在门口,神色颇为焦虑。沈柔正试图安抚他们:“大家先别急,我们正在联络有关部门,一旦有消息会第一时间告知。”
其中一位大叔操着浓重的口音,声音沙哑:“我们工地好像出了问题,包工头卷钱跑了,食堂也停了,剩下我们一群人天天饿肚子,工资还没发,这可咋办?”
王姐也在现场,她急得团团转:“我这儿给他们临时煮点东西吃,可总不能一直靠这样下去啊。”
见状,陆尘与周烨对视一眼,心里都是一沉:现实的残酷往往比想象更迅猛。当梦想或仅仅是生存都受阻时,究竟能做些什么?
沈柔见到陆尘,仿佛看到主心骨,连忙走过来:“陆尘,你能不能先安抚他们一下?我们这边和相关律师联系过,但手续很麻烦,短期内难以解决。也许你能让他们别太激动,我们商量个办法渡过难关。”
陆尘深吸一口气,走到工人们面前,尽量让自己保持平静:“各位大哥大姐,我能理解你们的焦急,现在当务之急是先保证大家基本的生活。我们一起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先给大家找个临时活儿,或者发起一些募捐,让你们暂时度过这段艰难期。”
工人们面面相觑,显然对募捐之类的方式不太熟悉,也有人抱怨:“我们干的又不是‘要饭’的活,凭什么变得这么狼狈?”
陆尘苦笑:“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但遇到困难时,求助并不丢人。你们先稳定下来,我们再协调看能不能找到新的包工头,或者其他工地需要人手。如果肯接收,你们就能继续做工拿到钱。”
沈柔点头:“对,先不要放弃希望。我们公益站也会想办法给予暂时的物资援助。”
这时,周烨在一旁默默拿出相机,想拍下这一幕,却犹豫再三,担心会激怒工人们。陆尘眼神示意:“先别拍,我们先处理好情绪。”
经过一番安抚,工人们决定先在门口等消息,有些人甚至想住在公益站附近,以防错过任何机会。沈柔组织志愿者给他们发放了水和简易午餐,并安排王姐帮忙做些简单的饭食。局面暂时缓和,但大家都明白,这只是开端,真要彻底解决还得等到真正的项目或法律援助。
“这个城市,聚集了来自各地的人,他们抱着希望而来,却常常遭遇意外与挫折。”陆尘帮忙搬运物资时,心里暗暗感慨。回想之前与周烨的谈论,这些务工者何尝不是一个值得记录的群体?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委屈,或许需要更多声音去呼吁关注。
“导师,要不要我拍一些素材?”周烨在陆尘耳边低声问,“我觉得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处境,或许能促成一些援助。”
陆尘想了想:“拍可以,但一定要先征得他们同意,并且明确告诉他们拍摄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呼吁社会关注,就要对他们负责。不能为了作品而侵犯他们的尊严。”
“明白。”周烨点头,小心地走过去和几名工人交谈解释,大多数人起初犹豫,但也有些人认为既然能帮忙,愿意试试。最终,在得到几位代表的许可后,周烨拍下了他们在公益站门外等待的画面:满是泥泞的工装、疲惫的眼神,以及那些被生活逼到无奈,却仍抱有一丝希望的神情。
这一天的经历,再次让陆尘看到了云端城另一面的辛酸。晚上,他和周烨一同回到旅馆,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心情格外沉重。每一帧都是真实的生活:有人为了音乐穷困潦倒,也有人为了一份生计漂泊不定。
“也许我能把这些照片整理出来,发到一些公益平台上,让更多人看到。要是有人愿意伸出援手,就能帮他们度过难关。”周烨眼中又有了那股热忱,“我没法改变太多,但至少让世人知道,这座城市光鲜外表下,还有多少人挣扎求存。”
陆尘点头:“是的。但记得保护好他们的隐私,别让他们成为所谓的‘猎奇’素材。真正的呼吁,应该让人们看到共情,而不是消费。”
周烨用力一拍手:“放心吧,导师。我一定会谨慎处理,我不想沾染任何‘炒作’的嫌疑。”
深夜,陆尘在房间的桌子上写着当天的记录:“光影交织,既照亮了生活的美好,也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工地务工者的遭遇、街头艺人的彷徨,以及每一个默默奋斗的身影,都是云端城的血液。他们承载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希望,也在向整个社会发问:当风起之巅呼啸,谁会真正关心底层的声音?或许,只有凝聚更多善意与努力,这座城市才会更有温度,更能包容每一个奔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