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五品的知府,却不及京官五品,吕知府在知道苏明儿的舅舅是五品京官的时候,就心中生了成全之意,若成全了苏明儿的名声,是不是以后,他回京述职时,也能寻上苏明儿的舅舅说上一句话?
吕知府看向站出来的夏二哥,有些不明白,夏二哥为什么要如此上头?
吕知府看向女眷方向,莫不是写出这两句好句的是夏生有的女眷不成?
怎么可能,夏生有只是乡下考出来的秀才,乡下,单单供一个男子读书,就已经倾全家之力了,又怎么可能会去培养女儿?
吕知府夫人看向吕知府,眼下这样,她也不知要怎么解决了。
“是啊,苏小姐,不如,你再写一张吧。”
在场的千名秀才,不是所有人都想着“成全、攀附”,也有那坚持心中正义的,跟着夏二哥一起,站出来喊。
千名秀才,只有三百人,真正站出来,有五百人选择攀附,有二百人选择沉默旁观,怕惹上麻烦。
但有三百人站出来,也足够了。
“是啊,苏小姐,不如你再写一两句。”
“……”
类似的附和的声音多了,苏明儿的脸色变得难看,她被架起来了。
“是啊,若是苏姑娘写的,不如苏姑娘再写一遍,也好堵一堵那些人的嘴,”陈夫人笑呵呵道。
陈开看得出那字,多半不是苏明儿写的,可他母亲看不出来啊,还真以为那字就是苏明儿写的,还站出来,帮着苏明儿说话,实际上,是把苏明儿架在火上烤。
苏明儿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一阵红,难看的看着在场之人,抹成粉嫩颜色的嘴唇,在微微颤抖着,不知如何是好。
苏明儿不知怎么办,看向了男子之中的苏秀才,想让她哥哥站出来帮她。
苏秀才脸色扭曲了一瞬,立马恢复谦谦君子模样,他说:“舍妹被家母惯坏了。”
苏明儿错愕的看向苏秀才,那小眼神仿佛说:大哥,你为什么不帮我?!
“不知这书写的是哪位姑娘?可否站出来一见?”苏秀才脸上带着雅致的笑道。
苏明儿只觉得她的脸皮被扒下来放地上踩了,难堪的看向苏秀才,一跺脚:“哼”了一声,扭头就跑。
她太丢人了,她不好意思继续留在宴会中,直接逃走了。
夏末施施然的站起身。
坐在夏末前排的人四处查看着,看到站起来的是最后面一排的夏末,都露出诧异神色。
吕知府他们也诧异了。
“不如,你再写一幅?”陈夫人不信,她看着都觉得厉害的字,竟然是乡野姑娘写的??!
夏末脚步优雅的走到场地中央准备的桌案前,神色骄傲的点头:“好。”
很快,就有丫环准备了文房四宝,铺开了纸笔墨。
夏末拿起笔,想了一下。
劝学的句子里,还有哪些可以使用。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夏末边写边大声的朗读出来,让在场之人,都能清楚听到她所读。
“好!”
夏末笔刚放下,就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大声叫喊起来。
立马有老妈子上前,将夏末写好的书画拿起来,等干了后,用木框子先简单的裱起来,高高的架起,展示。
“这笔力……笔锋……”
“强劲有力,霸气之余还有一股傲气!”
“这这这……”
“咝——”
“好句,好字!都好!”
吕知府也跟着赞叹。
“我还没印上印,写上名号,”夏末道。
所有人看着老妈子将简单裱好的框子取下,不给看,心都揪起来了。
“那么好的句子,是诗句吧?请问可有全篇?”吕知府夫人询问。
“有的,”夏末点头,道:“这首是劝学诗,是一个叫颜真卿的人所写,全诗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
夏末将全诗说完,道:“之前写的那两句,也有作者,是一个叫韩愈的人写的,是一个励志对联。”
“不知,你嘴里所说的那二人,现在在哪儿?”吕知府虽想着怎么当官,怎么升官,可也喜欢那些读书厉害之人,不禁兴奋追问。
“这一诗一联,我是在被盗的坟坑里发现的,”夏末摊了摊手,无奈的叹息:“他们只拿走值钱的,书本,被当成不值钱的,给留了下来。”
夏末的表演,入木三分,仿佛她真是在坟坑里发现似的。
在场之人一听写出惊世之诗,惊世之言的人已经故了,都为之叹息。
“难道是你们村的坟堆里?”吕知府想象不到,夏末能从哪个坟堆里发现的。
“不是,是深山孤坟,不过那些孤坟前,到是有村子的痕迹,可惜……只余下了残瓦,”夏末无奈的叹了口气。
“你一个姑娘家的,怎么会去深山之中??!”陈夫人尖声追问,而她此时也意识到,她刚才哪里是帮苏明儿说话啊!她刚才对苏明儿说的那些话,是把苏明儿得罪死了!
陈夫人现在心跟架在火上烤似的,就想争取让苏秀才明白,她刚才并非故意。
“至于我为什么会去深山,与你何关?”夏末犀利反问。
她可不像直播系统的那些人一样,不要脸的直接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陈夫人求助的看向男子那方向的陈开,想让她儿子帮她一把。
夏末写上名号,印上印章,想了下,又提笔,以小字的形式,给这两幅字标了作者名,满意了。
吕知府深深的看向夏二哥一眼,问:“舍妹的字写得漂亮。”
“舍妹喜欢往山林深处去,看得山间风景多了,心胸开阔,才有现在的字,”夏二哥嘴角不可抑制的上扬,替自家小妹得意不已,仿佛那个出采的人,也是他自己般。
“你是早就认出你小妹的字吧?”坐在夏二哥他们邻桌的刘秀才问。
夏二哥嘴角扬了扬,道:“其实是有些不确定的,小妹的字,又精进了。”
“你可真是……”
在场的秀才们,有不解,更多的是赞叹,没想到啊,乡下供出了一个秀才,还让自己女儿习得一手好字。
夏末嘴角扬了扬,苏明儿一闹,她这字,要名传千里了。
她的目的,达成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