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皇宫之内,气氛庄重而肃穆,仿佛连空气都被这股凝重的氛围所凝滞。上次太白金星下凡的场景,还如昨日之事般历历在目,那璀璨夺目的金光,从九天之上直射而下,仿佛将天地都连接在了一起,刺得人眼睛生疼;太白金星那超凡脱俗的仙姿,周身散发着神秘而威严的气息,更是深深烙印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心中。自那之后,李隆基时常独坐于宫殿的御书房内,对着窗外的天空出神,窗外的世界依旧繁华热闹,可他的心思早已飘向了那遥远而神秘的修仙问道之路,心中满是对天地奥秘的无尽向往。
这日,温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书房的地面上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像是一幅天然的画卷。李隆基坐在书桌前,手中轻轻摩挲着一份早已写好的诏书,诏书的纸张微微泛黄,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上面的字迹刚劲有力,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蕴含着他多年的帝王威严。他的脸上,神情复杂难辨,深邃的眼眸中,有对往昔辉煌岁月的追忆,那些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如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一一浮现;也有对未来修行之路的憧憬,那未知的天地奥秘,如同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他。
“陛下,太子殿下和李庚丞相求见。”门外,高力士那恭敬而尖细的声音适时传来,打破了书房内的寂静。
“宣他们进来吧。”李隆基放下诏书,微微坐直身子,抬手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绣着金龙的华丽龙袍,试图让自己的仪态更加庄重。
太子李亨和李庚丞相快步走进书房,李亨的步伐急促而有力,神色间带着几分疑惑与不安;李庚则步伐沉稳,神色恭敬,举手投足间尽显丞相的风范。一进书房,两人便立刻跪地行礼,动作娴熟而规范:“臣等参见陛下。”
李隆基看着眼前的两人,心中感慨万千。李亨正值壮年,身姿挺拔如松,那宽阔的肩膀仿佛能够扛起整个天下;他的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沉稳,这些年在朝中协助处理政务,经历了无数的朝堂纷争与民生琐事,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而李庚,身为丞相,智谋过人、心怀天下,多年来为大唐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是他最为倚重的肱股之臣。
“亨儿,李庚,你们可知,上次太白金星下凡,对朕触动极大。”李隆基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向往,那是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也是对修仙问道的渴望。他微微叹了口气,目光望向窗外,仿佛又看到了太白金星下凡时的那一幕,“朕在位多年,虽创下开元盛世之辉煌,将大唐的威名远扬四方,百姓安居乐业,万邦来朝。但面对这世间的诸多未知与劫难,朕深感自身力量之渺小。如今,朕决定退位,将皇位禅让于亨儿,朕欲专心修炼,以求超脱,探寻这天地间的真正奥秘。”
李亨闻言,顿时震惊不已,他的眼睛瞬间瞪大,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扑通一声跪地,膝盖重重地磕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急切地说道:“父皇,这万万不可!您乃大唐之主,大唐不能没有您啊!您在位期间,大唐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儿臣深知您为大唐付出了多少心血,如今怎能轻易退位?”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眼眶也微微泛红,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所震撼。
李庚同样面露惊讶之色,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他恭敬地说道:“陛下,此事关乎大唐国运,还望陛下三思。陛下在位期间,文治武功,举世瞩目,若陛下退位,朝堂上下恐人心惶惶。”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
李隆基摆了摆手,神色坚定:“朕心意已决,这几日,朕已将禅位诏书拟好,只等选定良辰吉日,便昭告天下。亨儿自小聪慧,又心怀天下,定能将大唐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李庚,朕退位之后,朝堂之事,还望你多多辅佐新皇。”
李庚心中一震,忙跪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太子殿下,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亨眼眶微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深知父皇心意已决,难以更改。他强忍着泪水,哽咽着说道:“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守护好大唐的江山社稷。只是,儿臣实在放心不下父皇,修行之路艰难险阻,父皇可要保重自己。”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担忧与不舍,毕竟父子情深,他怎能不担心父皇的安危。
李隆基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你们能如此,朕便放心了。日后,朝堂之事,亨儿你需多多费心。若有疑难,可与李庚及朝中大臣商议,切不可独断专行。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要学会权衡利弊,恩威并施,方能掌控全局。”他语重心长地叮嘱着,将自己多年来治理国家的经验、朝中各方势力的情况,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一向李亨和李庚交代清楚。
两人认真聆听,不时点头,将这些话语牢记心中。李亨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心,仿佛已经做好了肩负起大唐江山的准备;李庚则神色凝重,深知自己辅佐新皇的责任重大。
几日后,长安城的朱雀广场上,人山人海。阳光洒在广场上,照亮了每一个人的脸庞。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他们的脸上,有的带着期待,有的带着忧虑,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在众人的瞩目下,李隆基登上高台,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单薄,但依旧散发着帝王的威严。他展开禅位诏书,声音洪亮而清晰,宣读着这一改变大唐命运的诏书。诏书的内容,瞬间传遍了整个长安城,百姓们纷纷议论起来,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人们的讨论声。有人为新皇登基而期待,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人为李隆基的退位而感慨,回忆着他在位时的点点滴滴。
李亨在众人的簇拥下,接受了皇位的传承。他身着崭新的龙袍,龙袍上的金龙仿佛活了过来,张牙舞爪,尽显威严。他望着台下的臣民,心中满是使命感与责任感。他深知,从这一刻起,他将肩负起大唐的兴衰荣辱,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掌舵人。而李庚站在一旁,神色庄重,暗暗发誓定要辅佐新皇开创大唐新的辉煌。
而此时的李隆基,已经悄然离开皇宫,前往皇家的修行圣地——终南山。终南山中,云雾缭绕,静谧清幽,仿佛是一处与世隔绝的仙境。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的绿树青山;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歌声清脆悦耳,仿佛在欢迎这位帝王的到来。李隆基在一座古朴的道观前停下脚步,道观的墙壁上爬满了青苔,屋檐下悬挂着的铜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望着道观的牌匾,深吸一口气,心中的杂念渐渐消散。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掌控天下的帝王,而是一个一心求道的修行者。他走进道观,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而大唐的历史,也将在李亨和李庚的携手努力下,翻开新的一页,未来的风云变幻,都将围绕着这一场皇位的更迭和修行的抉择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