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书院潜心求学的日子,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转眼间,书院放长假的日子如期而至。天刚破晓,晨曦微露,李逸便已从床上起身,归心似箭的他,简单收拾行囊后,便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马蹄声嗒嗒作响,李逸的思绪早已飘回了家中,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父母那亲切的面容,满心都是与家人团聚的期待。
当李逸踏入家门的那一刻,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庭院里,阳光轻柔地洒在花草上,微风拂过,花草轻轻摇曳,似在向他招手,欢迎他的归来。李庚正在庭院中踱步,手中拿着书卷,眉头微微皱起,似在思索着什么。听到门口传来的脚步声,他下意识地抬起头,目光瞬间与李逸交汇。在看到李逸的那一瞬间,他眼中满是惊喜与慈爱,原本微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逸儿,你可算回来了!”
李逸快步上前,走到父亲李庚面前,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父亲,孩儿回来了,让您和母亲挂念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久别重逢的激动,还有对父母深深的思念。李庚走上前,眼中满是关切,伸手轻轻拍了拍李逸的肩膀,感受着儿子的成长与变化:“在书院过得如何?可还习惯?”
父子俩并肩走到庭院的石凳旁,缓缓坐下。石凳上还残留着清晨的些许凉意,却丝毫未影响两人相聚的喜悦。李逸迫不及待地向父亲分享着在书院的点点滴滴。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结识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描述着赵轩的豪爽大气,周宇的心思细腻,林悦的温婉才情,还有他们一起讨论学术时的热烈场景,说到精彩处,还手舞足蹈起来,仿佛那些场景就发生在眼前。
“父亲,书院的夫子学识渊博,授课深入浅出,孩儿在那里学到了许多从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李逸兴致勃勃地说道,“我们还时常探讨当下的时局,从民生百态到朝堂政务,从商贸往来到边疆防务。我愈发觉得,要想让长安持续繁荣,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绝非一蹴而就。”
李庚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赞许,静静地听着儿子的讲述。他看着眼前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心中满是感慨。曾经那个在庭院中蹒跚学步的孩子,如今已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担当的青年。“你能有这样的感悟,为父很是欣慰。”李庚语重心长地说道,“长安的繁荣来之不易,历经了无数的风雨和先辈们的不懈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与传承。”他顿了顿,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目光望向远方,似乎在回忆着那些过往的岁月,“如今,长安虽表面太平,但仍有诸多隐患。边境的局势时有波动,一些势力蠢蠢欲动;商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商路的安全、市场的竞争,都需要我们去应对。这些都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去关注,去思考解决之道。”
李逸认真地听着,眼神中透着坚定与专注。他深知,父亲多年来为长安的付出与艰辛,也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长安的繁荣昌盛,不仅是父亲的期望,更是他这一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父亲放心,孩儿定会努力学习,将来为长安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坚定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决心。
这时,一阵轻柔的脚步声传来,永穆公主从屋内走了出来。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衣衫,步伐轻盈,眉眼间满是温柔。看到李逸的那一刻,她眼中瞬间盈满了欢喜,脸上的笑容如同春日盛开的花朵:“逸儿,你回来了,让母亲好好看看。”她快步走到李逸身边,双手轻轻捧起李逸的脸,仔细端详着,眼中满是心疼:“在书院可吃得好?睡得好?瘦了还是胖了?”
李逸笑着握住母亲的手,感受着母亲掌心的温暖:“母亲,您放心,孩儿在书院一切都好。那里的饭菜合口,同窗和夫子们都很照顾我。倒是您和父亲,平日里操劳,要多注意身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回荡在庭院中,温馨而幸福。
晚餐时,桌上摆满了李逸爱吃的菜肴。有鲜嫩的红烧鱼,色泽红亮,香气扑鼻;还有他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外酥里嫩,酸甜可口;精致的糕点,散发着诱人的香甜。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分享着彼此生活中的点滴。李逸讲述着书院里的趣事,引得父母不时开怀大笑;李庚和永穆公主则关心着李逸的学业和生活,叮嘱他要照顾好自己。
饭后,天色渐暗,明月高悬,洒下银白的光辉,给庭院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薄纱。李逸陪着父母在庭院中散步,月光拉长了他们的身影。他们沿着熟悉的小径缓缓前行,偶尔停下脚步,欣赏着庭院中的花草树木。李逸指着角落里那株新栽的桂花树,说道:“父亲,母亲,等来年桂花盛开,咱们一家人又能在树下赏月、吃桂花糕了。”永穆公主微笑着点头,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是啊,到时候一家人团团圆圆,那才叫幸福。”
夜晚,李逸躺在自己的房间里,回想着与父母的交谈,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房间里的一切都还是那么熟悉,墙壁上挂着他儿时的画作,书桌上摆放着他曾经用过的笔墨纸砚。他深知,自己在书院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前途,更是为了传承父亲的志向,守护长安的和平与繁荣。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辜负长安百姓的信任。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坚定地走下去,为长安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