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不走关隘,直接翻行山林,便不能带后勤,而且人数不能太多。
后面追击的唐军两个军团骑兵除了一部分紧跟着羯族骑兵一起进入山林之外,另有一部分则直接通过关隘,提前到外边守株待兔。
羯族骑兵翻过山林以后,立刻又面临守株待兔的唐军骑兵堵截。
可谓是前有堵截,后有追杀。
而且翻行山林消耗了羯族骑兵人与战马大量体力,他们面对守株待兔,人与战马体力都没有多少消耗,几乎巅峰状态堵截的唐军骑兵,他们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
基本上十名羯族骑兵从山林冲出来,还能扛住唐军骑兵前堵后追,顺利跑掉的顶多一人。
当然,也不是所有翻行山林,从山林里冲出来以后的羯族骑兵,都会碰见唐军骑兵在前面守株待兔式的堵截。
毕竟洛阳盆地一圈何其大,只凭借几千唐军骑兵,怎么都不可能完全堵截住。
基本上只有三到四成羯族骑兵从山林里面冲出来以后会碰见唐军骑兵堵截。
不过,就算没有碰见唐军骑兵在前面堵截的羯族骑兵,他们绝大部分也很难彻底甩掉后面追击的唐军骑兵,依旧面临一直在后面追击的唐军骑兵继续追击。
虽然同样翻行洛阳盆地四面的山林,但相较于没有后勤便没有多少食物的羯族骑兵,唐军骑兵每个人身上都带有十几块压缩饼干。
总之唐军骑兵的状态要比羯族骑兵略好一些。
另外,两支骑兵一前一后出洛阳盆地四周山林之后,所出现的地方正是洛阳盆地外围的宜阳等城池附近。
谁都不是笨蛋,其实从唐军分兵攻占伊阙关、轩辕关、旋门关等拱卫洛阳城的所有关隘,封锁洛阳盆地四周,这些在洛阳盆地外围的几个城池的羯族守军,便感觉到了不妙。
当刘绍命令去攻打宜阳等地的六路唐军抵达目标城下的时候,城内羯族守军已然通过自己亲眼看到成规模的羯族精锐骑兵被唐军骑兵疯狂追杀堵截的情形,猜出了洛阳城恐怕已经失陷。
这顿时让宜阳等几个城池内的羯族守军军心大乱!
唐军未至城下,未曾围城或者攻城,便已经让许多羯族守军士兵胆寒惊恐。
宜阳等六个洛阳盆地外围的县城,有两个县城的守军,赶在唐军兵临城下把城池围住之前,便直接弃城而逃了。
两路唐军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两个县城。
另外四路唐军,兵临目标城下,有三座县城内的守军将领想要请降,只要大唐能承诺保留他们的将职,他们便能立刻打开城门投降。
类似这种一场大战,击败敌军主力,攻下重要大城池以后,附近县级小城池便大规模望风而降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当然,也有这些县级小城池里面本身没有多少守军士兵,有一些县级小城池的守军甚至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战斗力很差,本来就不可能守得住城池的原因。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事实上,很多城池的守军将领,本就是上一个统治势力投降过来的,本就没有多少忠诚可言,风向哪边吹,他们便往哪边倒。
只求能保住他们的官职,最不济也能保证他们仍有荣华富贵。
弘农郡之战、函谷关之战、洛阳之战,大唐预计总共能歼灭十一万多羯赵军队,基本上已经将黄河以南的羯赵主力全部歼灭了。
如果大唐愿意在给予一定承诺的前提下,接受各郡县守军投降,那么不仅是县级城池,郡级城池都会有不少在唐军兵临城下之前便改旗易帜,打开城门。
然而,唐军都是一群绝大部分被胡人实际奴役过,加上诉苦运动将仇恨完全激发,对所有胡人都恨之入骨的人。
刘琨、刘绍、赵斌、张信等也清楚的认识胡人对汉民的残暴,加上现代时空这边常建新对他们的影响,可以说唐军自上而下对胡人的态度都是彻底将他们清除。
华夏大地上,不允许有一处被胡人占据,所有窃据华夏土地的胡人都该杀。
接受守城的胡人投降,承诺身为胡人的将领仍然保留将职,保留荣华富贵?
这绝不可能!
当然,唐军也不至于就完全不知道变通,有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城池的机会不把握。
直接拒绝城内胡人投降,意味着唐军必然要强攻城池。
虽然以唐军的实力,肯定能破城,而且守军若只有几百人的话,唐军伤亡不会超过百人,但伤亡一个人也是损失。
唐军士兵数量有限,能少损失一人都是好的。
可以先答应守军的投降,真正要怎么做,等进了城内再另论就是。
反正答应投降,且给出承诺的是一名唐军中下层将领而已,又不是大唐皇帝刘琨,或者大唐太子兼大军统帅刘绍。
虽然答应投降且给出承诺之后又反悔,一旦消息泄露出去,其他城池的胡人守军一定不会再选择投降。
但是现在这样玩,少说能拿下十几座城池,多的话甚至能拿下几十座城池,才会因为消息泄露,无法再让其他城池的胡人守军投降。
怎么着唐军也已经少强攻十几座,甚至几十座城池了。
而如果不这样玩,那么唐军将失去可以少强攻十几座,甚至几十座城池的机会。
哪怕平均强攻一座县级小城池,唐军只需要付出七十人伤亡,三四十座加在一起,那也是需要付出两三千千伤亡的。
通过先答应投降,进城以后再反悔,唐军又拿下三座城池。
六路唐军,只有针对宜阳的那一路需要强攻!
宜阳是洛阳盆地外围,面向西侧最重要的城池,战国时期就是韩国抵御秦国东出的重镇。
由于宜阳的重要性,这里驻扎有七百多羯族守军,而且主将是羯族大将军石虎钦点的一员将领,对石虎忠心耿耿。
刘绍派遣来攻打宜阳的一路唐军有三千人。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猛攻,在付出近两百人伤亡以后,唐军攻克也顺利攻克宜阳。
至此,唐军完全攻占整个洛阳区域,洛阳之战正式结束。
接下来便是清点洛阳之战的战果和损失。
……
当初唐军兵临洛阳城下的时候是六月中旬,而现在是二月初,这场洛阳之战前前后后进行了近八个月时间。
战果方面。
前前后后总共参战的羯族军队为九万三千多人,其中八万八千多人是洛阳城内的守军,五千人是石虎隐藏在城外的精锐骑兵。
石虎隐藏在城外的五千精锐骑兵,在那场突袭唐军大营的战斗中,被歼灭四千九百一十多骑,只跑掉了八十多骑。
洛阳城内的守军,除了最后石虎带着八千多羯族精锐骑兵弃城败逃之外,其余羯族士兵,无论是几次尝试出城作战被歼灭在城外的,还是后来唐军杀进城内斩杀、俘虏的,总之一个都没能跑掉。
倒是石虎带着弃城败逃的八千多羯族精锐骑兵,最终唐军只追杀围堵到了六千七百多骑,有一千六百多骑这样子给跑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并没有发现羯族大将军石虎的尸首,大概率是让其给跑掉了。
不是追杀石虎的唐军骑兵无能。
主要是历史以来,太多的战役,哪怕军队全军覆没,主帅也往往能仅带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跑掉,直接抓到对方主帅大概率并不大。
不过就算石虎给跑掉了,而且还跑掉了一千六百多身经百战的精锐骑兵,但石虎想要将一千六百多精锐骑兵全部收拢也是不可能的。
毕竟跑掉的羯族精锐骑兵之中,有向北跑的,有向南跑的,有向东跑的,甚至有向西跑进崤山躲藏在山里某处的。
石虎还能收拢到一千骑都算不错的了。
这点力量,不足以让石虎还能掀起多大风浪,所以刘绍并没有因为此战没能直接将石虎擒杀而太失望。
“这场洛阳之战,我军总共歼灭九万一千七百多敌军,其中俘虏四万两千多人!”
“算上弘农郡之战,函谷关之战,我军前后已在黄河以南歼灭十一万八千两百多名敌军,其中骑兵一万七千五百多骑!”
虽然唐军攻占伊阙关、旋门关、轩辕关等五个关隘,以及宜阳等六座洛阳盆地外围的城池,前前后后又总共斩杀俘虏敌军近三千人。
但这近三千敌军,并非石虎直接率领与唐军大战的羯赵军队主力,而只是地方守备兵力而已。
唐军此次南征,敌军分两种,一种是可以四处抽调作战的敌军主力,一种是各郡县的地方守备兵。
敌军主力主要便是弘农郡、函谷关、洛阳城一线,石虎部署用来对抗唐军进攻的十二万人马,现在已经基本上被歼灭了。
现如今羯赵在黄河以南,便仅剩石虎等在洛阳逃脱的少数残兵,以及各郡县的地方守备兵。
青州、兖州、豫州一部分,加在一起十几个郡,哪怕一个郡只有两三千守备兵,加在一起那也是还有五六万兵力。
这个数量看上去似乎也不算少。
不过,地方守备兵往往都不是精兵,着甲率很低,能有三成着甲的都是守备女里面最精锐的了,甚至有些郡县的守备兵干脆大半都是老弱病残,战斗力非常之低。
所以守备兵并不具备抽调出来组成野战军队与唐军正面对抗的能力。
唐军的损失方面。
当初石虎下令隐藏在城外的那五千羯族精锐骑兵突袭唐军大营,连同洛阳城内守军在那一日也尝试出城作战,唐军将之挫败,唐军因此伤亡七百八十五人。
后续洛阳城内羯族守军又两次尝试出城作战,每一次都被唐军打了回去。
唐军歼敌超过两千五百人的同时,自身也伤亡三百四十多人。
最后石虎带着八千多羯族精锐骑兵弃城败逃,唐军对其出城的羯族精锐骑兵追击围堵的同时,也趁洛阳所有城门打开的机会,直接杀进城内。
那一日,唐军歼灭城内七万两千左右羯族守军,因为当时城内羯族守军群龙无首,军心大乱,士气全无,有四万多人直接投降了,当日唐军在城内真正斩杀的不到三万人。
唐军因此伤亡一千四百多人罢了。
反倒是追杀石虎带着弃城败逃的八千多羯族精锐骑兵,斩杀骑兵六千七百多的同时,唐军自身伤亡也达到一千八百多人。
这是洛阳之战,唐军与敌军伤亡比对小的一次。
没办法,对方再怎么样溃败逃窜,那也是身经百战,全员着甲的精锐骑兵,唐军还能打出超过一比三点五的伤亡比,已经是唐军强大的表现了。
另外,唐军分兵把伊阙关、轩辕关、旋门关等五个拱卫洛阳盆地的关隘,以及宜阳等六个洛阳盆地外围的城池攻下来。
虽然歼灭的大多是羯赵守备兵,但唐军自身也损失了一百八十多人。
综合计算下来,这场洛阳之战,唐军在攻占洛阳城与整个洛阳地区的同时,自身伤亡四千六百二十多人。
相当于唐军以伤亡四千六百二十多人的代价,前前后后歼灭连同守备兵在内,超过九万四千羯赵士兵,伤亡比例接近一比二十!
如此悬殊的战役伤亡比,这绝对是一场空前的大捷!
这样大的伤亡比,单纯看的话,似乎很不合理,很不可思议。
不过,真细算起来,却又是完全合理的。
主要是石虎弃城败逃以后,洛阳城内七万两千左右羯赵士兵军心士气直接崩溃到底,歼灭这七万两千左右羯赵士兵,唐军居然只伤亡一千四百多人,这便超过了一比五十的伤亡比!
唐军在洛阳之战过程中总共歼灭的九万四千左右羯赵士兵,其中一大半都出自这一回。
同时,宜阳等六座洛阳盆地外围城池,有两座的守军直接弃城而逃,有四座的守军在唐军假意给予承诺的情况下,也直接打开城门投降。
歼灭上千名羯赵士兵,唐军却只伤亡寥寥数人,这些都是将双方伤亡比越拉越悬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