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0日,距离那场震荡全国的“千股跌停”风暴过去整整五天。
风暴尚未彻底平息,但方向已然明朗。
对星城市而言,这五天,是市场波动倒逼制度突破的“淬火期”。园区企业开始恢复生产节奏,基金经理重新穿上西装,走在办公楼走廊上,信心两个字,再次变得真实可感。
星城市政府大楼西侧会议厅内,李一凡站在市委常委会议的主位,目光扫过众人。
“我们的短期目标,基本完成。”他语气平稳。
“中微、京东方、南大光电、美团科技、游戏科学等核心企业控制权未失,科研带头人未动,平台基金止跌。”
“但接下来,是更难的一步——系统整合。”
“我们不能等下一次金融危机来袭,才仓促应对。”
他手指轻敲桌面,话锋一转:
“星城市不能再只是应急队,而要成为制度建设的先行者。”
这次常委会议,不是临时召开的,而是李一凡主动要求召开的。在他履新星城以来,这样的情形并不多见。
陈启明坐在右侧,神情凝重。
“李书记,我得提醒一句,政务系统内部对我们这轮操作,其实疑虑不少。”
“财政、人社、宣传这些条线,普遍认为我们越界太多,动了很多过去‘讲惯了’的东西。”
李一凡没有回应他,而是将目光移向了市委宣传部长王志明。
后者是他一手提拔的人,也是最早理解他改革逻辑的干部之一。
“确实,这场风暴冲击太大。媒体系统不少老编辑私下说我们在搞‘市场主义宣传’,模糊了政经界限。”
“甚至有人写内部评议报告,说这是地方干预资本,脱轨中央路线。”
李一凡轻笑了一声:“他们说得没错。”
“我们确实在越轨。”
“但越的是旧轨。”
“中央还没来得及绘出新时代产业制度的轨迹,我们就得先趟出一条路。”
“路对不对,先走起来。”
他转头看向组织部长何国庆:
“组织系统不能躲在后面。我不在乎干部是不是我的人,我只在乎他们是不是能跟上变革节奏。”
“我知道外面有人说我们在换血,在搞‘一凡系’。但我要问的是——如果不把那些只会守摊子的换掉,下一次风暴来袭,我们拿什么稳住底盘?”
何国庆点头回应:“我们已启动干部结构摸排,首轮拟聚焦宣传、人社、财政三条主线副职以上岗位。”
“对照新一轮产业参与要求,建立能力备案机制。”
李一凡一锤定音:
“干部不是摆设,也不是流程机器。”
“我们已经进入资本流动、制度灵活、全球联动的时代——干部就得有机制意识。”
“你不能指望一个不懂算法的人管理创新企业,也不能靠开汇报会去稳定投资信心。”
这番话让会场沉默片刻。
忽然,市委政法委书记刘正辉发言:
“李书记,您提到的‘干部机制适配’,我们政法系统感触最深。”
“这次金融波动中,经侦、网警都在配合金融办监控操盘行为。但很多干警根本听不懂量化做空、基金清盘这些概念。”
“我们支持在全市推动制度适配型干部培养。”
李一凡点头:
“这不是‘换人’,是换掉一批旧思维方式。”
“干部要理解制度、参与机制。否则改革永远被文件拖着走。”
这时,何国庆拿出平板电脑,投出一份图表:
“我们筛查了142名市管中层干部,有38人从未参与过重点产业项目,51人未受过数字经济培训。”
“建议建立三项机制:一是项目挂职与岗前培训结合,二是通过实战项目选拔干部,三是引入企业导师制度。”
“我们初步联系了中微、京东方、美团科技的技术负责人,他们愿意以政策顾问身份,参与干部评审。”
这番话引发一片哗然。
“让企业参与干部选拔?”副秘书长梁国涛声音低沉,“这是不是企业干政?”
李一凡目光一凛:
“那请问,一个从未接触科研流程的干部,怎么管理一个年研发投入十亿的企业园区?”
“是企业干政,还是干部——不配治理?”
他看向全场,语气坚定:
“星城市不是政绩拼图,也不是文件堆砌场。”
“它是制度实践的试验场。”
“谁理解制度,谁就能留下;谁适配机制,谁就能上来。”
“我们不是结帮营私,但我们会淘汰那批只会守摊子的。”
……
会后,李一凡留下王志明、赵斌和何国庆,在市长办公室继续讨论。
他在白板上写下四个词:
【意识形态】【组织体系】【产业机制】【社会信用】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这四大系统的协同适配。”
“宣传部必须改变‘守门预警’的旧逻辑,转向引导型舆论机制。”
“组织部要配套制定《干部适配准则》,把‘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与‘政治素养’并列为核心评估维度。”
“人社要启动干部能力重构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市管干部标签化重建。”
“信创系统,要推动‘社会信用’嵌入治理评估试点——谁能对接民企、谁有风控经验,必须体现在信用档案上。”
王志明喃喃一句:“这不是优化机制,这是重塑系统。”
李一凡平静答道:
“危机不是终点,它是秩序再生的起点。”
……
次日,市委办公厅发出红头文件:
《关于启动星城市“机制适配型干部选拔改革”的通知》
“自即日起,围绕产业、科技、招商、金融、政法、宣传六大核心条线,开展干部能力建档与岗位适配试点。”
“各部门需按季度提交‘岗位适配率’,作为绩效与人事调整的重要依据。”
“连续两个季度不合格者,将列入轮岗预选库。”
文件一经下发,全城震动。
有人说李一凡“把干部当产品配置”,太冷血;
也有人说他“破旧立新”,掀起新一轮组织洗牌;
但无论谁说什么,都挡不住这套“组织改革机器”轰然启动。
……
黄昏时分,李一凡独自坐在办公室,翻着组织部送来的适配测试数据。
报告首页,一行红字特别刺目:
【当前干部适配率:42.7%】
他合上文件,长长呼出一口气。
“这不是改革。”
“这是一次重构。”
“不是为了淘汰谁,而是为了——让星城市,真正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