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省委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一场寒潮来临前夕召开。
会议地点仍是熟悉的省委东翼五楼会议厅,但这次与会人员的构成,与以往截然不同。
除了十三个地市的书记、市长,还特别邀请了全省重点区县的组织部长、分管经济副职,以及三家直属产业平台负责同志。
参会总人数超过百人,座次表一再调整,甚至一度出现两名地市常委坐进了“非主位”位置,引发现场一阵尴尬。
这是赵建国亲自批示召开的会议,主题只有一句话:
“全省制度成果推广工作全面铺开,建立治理统一标准。”
会议一开始,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许宏志作专题汇报。
他把半年来制度改革在县域层面的“试点成效”以数据方式呈现出来:
?\t93个县中,有62个完成初步干部分类梳理;
?\t312名干部调整岗位,其中项目型干部提拔比例首次超过50%;
?\t15个“表现落后”区域完成挂职轮换,形成“下压式更新”机制。
会议厅里一片静默。
这些数据背后的含义,所有与会干部都心知肚明——
一场以“实干”为评判标准的人事地震,已经开始了。
赵建国面色平静,只说了一句:
“干部体系的格局到了非动不可的地步。”
“不光要改选拔方式,更要改干部的思维习惯。”
随后,李一凡被点名作“星城市经验交流汇报”。
他站起身,仍是熟悉的蓝色条纹西装,步履沉稳,从容走上发言席。
第一句话便是:
“改革不只是制度的改革,更是人心的改革。”
他没有提任何技术术语,也没有堆砌制度话语,而是抛出了一组极具震撼力的数据:
“星城市今年以来共推动重点项目138项,平台项目成功落地比例超过73%,市县两级干部调整187人,平均年龄下调3.4岁。”
“平台资金使用效率提升29%,干部一线决策比例首次超过七成。”
全场为之一震。
——这是数字,但更是姿态。
赵建国轻轻点头。
这是他要的,不是制度“挂图作战”,而是真刀真枪地干出来。
会后,省委办公厅发布会议纪要,明确三项任务:
1.\t制度成果全面复制:要求十三个地市必须在2025年第一季度前,完成干部分类汇总、重点项目清单落地及评估系统匹配;
2.\t设立干部成果对接机制:干部提拔必须附带“项目挂钩说明”与“治理成效分析”,省委组织部与巡视组联合考核;
3.\t建立地市负责制:试点不力的市委书记、市长,列入年度治理责任考核通报范围。
整个潇湘官场,哗然一片。
赵斌私下跟李一凡说了一句:“书记,这叫一纸文件震三州。”
李一凡看着文件标题,沉声答道:
“这不是震,这是一次权力重排。”
“谁真干事,谁就真正拿权。”
而此刻的岳西市委大楼,书记周明德正脸色铁青地看着省委文件。
刚刚才“熬”过一轮干部调整,还没喘口气,就又迎来一纸“全面铺开”。
他狠狠摔下文件:“这是把县都拉出来晾着晒了。”
组织部长沉默良久,只说:
“书记,这次跟以往不一样。”
“过去是试点,是做样子;现在是动权,是要你在市委班子里交出成绩的。”
而他心知肚明:省委不是要数据——是要政绩。
不是在“建议你改革”,是“逼你下场”。
—
昌州市委也在当晚召开紧急常委会,专题研究“制度成果复制”。
市委书记语气罕见地严厉:
“咱们这个市,最怕的就是照搬照抄,结果一堆文件、一摞方案,没一个项目能落地。”
“这次要玩真的,谁能带队干出政绩,谁就提。”
组织部副部长小声问了一句:“那书记,原来提过的那几个‘政治表现良好’的干部名单,还保留吗?”
书记一拍桌子:
“谁不在系统里挂项目,就全剔出去。”
“今年提拔就三类人:会干、能干、敢干。”
与此同时,李一凡在星城召集三大平台公司开会。
这一次,会议不再讨论“资金配置”“招商计划”,而是一个明确任务:
将干部管理标准,与平台项目推进绑定。
赵维康立刻领会意图:
“书记,您的意思是,哪个平台推进得快,哪个地方的干部就有机会进拔?”
李一凡点头:
“干部不是空提,是干出来的。”
“星城要作为全省改革成果融合区,率先试点‘平台—人事联动’机制。”
林晓峰附和:
“我们可以同步搭建‘平台项目干部库’,每一个重大工程设立责任人动态列表,提交省委组织部。”
这意味着,干部考察,不再是书记推荐、组织谈话,而是——
平台实名挂账,干与不干,一目了然。
赵建国在省委书记办公会上对此明确批示:
“改革是政治任务,政绩是组织依据。”
“谁把项目干下来了,谁就有话语权。”
“全省年终考核,将不再看‘共性表态’,而看‘差异结果’。”
“谁拉了后腿,谁就为下一轮调整做准备。”
—
潇湘,正在悄然发生一场全面的权力重排。
一切不再以级别论英雄。
一切,从政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