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紧紧盯着王石,那目光好似能将人穿透,阴鸷的眼神中满是不甘与怨愤,仿佛要将王石千刀万剐。许久之后,他猛地转身,黑色的披风随着动作扬起,“咱们,走着瞧!”
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胁,随后大步离去,每一步都踏得极重,仿佛要将心中的怒火都发泄在这地面上。
王石望着高伟离去的背影,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铅云,黑沉沉地压着,让人喘不过气。
他深知,高伟不会轻易放弃,这场较量才刚刚拉开帷幕,自己必须加快与北燕的合作,同时绞尽脑汁想办法彻底扳倒高伟,否则,自己的未来将被无尽的黑暗笼罩,危机四伏。
几日后,朝堂之上,气氛热烈得近乎焦灼。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棂,洒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却驱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气息。
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庄重,手中紧紧握着前线传来的捷报,声音洪亮,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众爱卿,前线传来喜讯,北燕已然退兵,如今我朝暂时危机解除。”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群臣纷纷跪地高呼:“皇上圣明!” 呼声此起彼伏,震得殿内的梁柱都微微颤动。
待众人的欢呼声渐渐平息,一位身形清瘦、身着绯色朝服的大臣快步站了出来,他身姿挺拔,双手高高拱起,神色激动地说道:“陛下,北燕退兵,此乃天赐良机!正是我军乘胜追击的好时机。臣建议,不如趁他们退兵进军北上,一举荡平北燕,永绝后患!如此一来,我朝疆土必将大幅拓展,百姓也能永享太平。”
他的话音刚落,另一位体态微胖、胡须浓密的大臣便急切地跨前一步,脸上满是担忧之色,语气也急促起来:“陛下,万万不可!我朝虽暂时击退北燕,但经过这一番惨烈征战,军队损耗极大,士兵们疲惫不堪,粮草补给也捉襟见肘,略显不足。此时贸然北上,长途跋涉,补给难继,怕是实力不济,难以取胜。一旦战事不利,后果不堪设想,还望陛下三思啊!”
皇帝微微颔首,目光如鹰隼般在群臣之间缓缓扫过,开口问道:“众位爱卿,你们意下如何?”
这时,苏明镜迈着沉稳的步伐向前走了几步,他面容沉静,躬身行礼后,声音清晰而坚定地说道:“陛下,臣也认为现在并不是北上的最好时机。北燕虽退,但他们的根基未损,实力仍不可小觑。
且我朝内部经过这场战争,百废待兴,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军队也需整顿补充,重新训练。此时出兵,风险太大,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一些大臣纷纷点头,对苏明镜的话表示赞同,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
宰相王石却突然站了出来,他神色激昂,脸上泛起潮红,高声说道:“陛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今北燕退兵,士气低落,军心不稳,正是我朝一统中原的大好时机。若此时不派兵北上,更待何时?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错过,后悔莫及!”
他的话一出口,朝堂上顿时又掀起一阵波澜,一些大臣开始交头接耳,其中有几位平日里与王石关系密切的大臣,也纷纷附和道:“王宰相所言极是,此时出兵,定能成就大业!我朝兵强马壮,士气正盛,定能一鼓作气,拿下北燕。”
朝堂上争辩之声此起彼伏,支持北上的大臣和主张休养生息的大臣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支持北上的大臣们慷慨激昂,挥舞着手臂,诉说着北上的种种好处;主张休养生息的大臣们则神色忧虑,言辞恳切地阐述着此时出兵的弊端。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神色凝重,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他的目光不时地落在王石身上,心中暗自思忖:王石向来老谋深算,行事谨慎,他如此急切地主张北上,到底是何用意?难道仅仅是为了朝廷的大业,还是另有隐情?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皇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微微的呼吸声。
皇帝缓缓说道:“众爱卿所言,皆有道理。但朕思量再三,还是决定不追兵,让前线班师回朝。我朝刚刚经历战事,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需要休养生息;军队也损耗严重,需要整顿补充。此时不宜再兴战事,应先稳固国内,发展民生,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 皇帝的话一锤定音,朝堂上的争论这才渐渐平息,大臣们纷纷跪地领旨。
退朝之后,皇帝回到后宫,神色略显疲惫,他坐在龙榻之上,揉了揉太阳穴,沉思片刻后,命人宣高伟前来。
不多时,高伟匆匆赶来,他一路小跑,进殿后立刻跪地行礼,动作干脆利落:“陛下,臣高伟参见陛下。”
皇帝抬了抬手,示意他起身,然后问道:“高爱卿,你负责监察宰相王石,如今情况怎样?可有什么新的发现?”
高伟脸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懊恼,有些无奈地说道:“陛下,臣派去监察宰相的人都如石沉大海,没了消息,至今也没有抓到王石任何把柄。这王石平日里行事极为谨慎,深不可测。他府中戒备森严,一举一动都极为小心,臣的人很难接近,更别说找到他的罪证了。”
皇帝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索:这个王石,确实让人捉摸不透。平日里在朝堂上,他总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言辞恳切,为朝廷出谋划策,可如今看来,他似乎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的异常举动,不得不让人怀疑。
皇帝看着高伟,缓缓说道:“朕知道你与王石之间素有恩怨,但此事关乎朝廷安危,切不可意气用事。你需继续盯着他,一有动静,立刻向朕禀报。此事关系重大,不容有失。”
高伟躬身领命:“臣遵旨。只是这王石太过狡猾,臣担心一时难以查出他的破绽。他行事滴水不漏,实在是难办。”
皇帝摆了摆手,说道:“此事急不得,你且耐心行事。朕相信,只要他真有问题,总会露出马脚。你多派些人手,从不同方面入手,仔细调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高伟又与皇帝商讨了一些监察的细节,包括如何扩大监视范围、如何收买王石身边的人等,这才告退离去。
皇帝坐在龙榻上,望着高伟离去的背影,心中的忧虑愈发浓重。他深知,朝堂之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