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江若又有一些疑惑的开口道:“你怎么知道我姓江?”
周野一顿,剑眉星目的脸上没什么表情,故作镇定的抿着唇道:“…上次你跟我说的。”
江若有些迷茫,“是吗?”
她有点不太确定她是否跟周野介绍过自己,“好像是吧,我有点记不太清了。”
周野微不可察的松了口气,见江若还背着柴火,就帮江若把柴火卸了下来,放在地上,开口问道:“怎么捡这么多柴火?你能背动吗?”
江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捡的时候没注意,捡着捡着就多了,都是我捡过来的,丢了也不好,就想着都背回。”
“这里……是不让捡这么多柴火吗?”
见江若表情有些忐忑,周野摇了摇头,“山上柴火这么多,没人管的,我问这个只是看你捡的太多了,怕你背不走。”
刚才江若背了一下,重量虽然有点重,不过经过修炼,体质得到增加,勉强可以背上。
“原来是这样,谢谢你啊周同志,虽然捡的柴火有点多了,但我自己还是可以的。”
周野准备说出口的替江若背柴火的话顿在喉咙里。
孤男寡女,他这么贸然提出来帮忙,没有由头,江若怕是只会拒绝他。
“那正好,我也捡完柴火了,正准备下山,你第一次走这个路,不太熟悉吧,我们一起回去。”
江若往后一看,才发现周野后面就是他捡的柴火,“行啊,那咱们一起回去吧。”
山路崎岖不好走,尤其是背着这么一大堆柴火往下走。
江若经过一天的劳作,腰酸背痛,往下走时,隐隐有些背不稳,她只能一边扶着旁边的树,一边慢慢的向下走。
忽然,后背一轻,江若发现是周野伸手帮她拎了起来,减轻了绝大部分重量。
周野像是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声音低沉的提醒道:“山路不太好走,江知青,走慢些,我帮你在后面看着。”
有了周野的帮忙,现在的确比刚才轻松多了。
江若顿了顿,抬眸,小声说了一句:“谢谢你。”
周野:“小事。”
这条下山的路走的无比顺畅。
两人都没怎么说话,弥漫着静谧的气氛。
周野能看到江若的头顶,乌黑的,小小的一只,他主动开口问道:“在村里的生活还适应吗?”
“啊…还好,虽然有点累,但还能坚持。”
江若回了一句,像是想起什么般说道:“今天早上大家集合的时候,我好像没有看到你。”
周野嗯了一声,“我刚退伍回来,养伤,不参加上工,等之后安排的工作下来,就去工作了。”
这年头,大多数都是农民种地,工人还是很少的,江若好奇的问了一句:“是什么工作呀?”
“应该是警察或者是运输司机。”
江若小小的哇了一声,“好厉害呀,这个工作你可以自己选吗?”
“可以的,申报我的意愿,不过到时候具体哪个工作,不好说。”
现在的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上面虽然说给周野安排工作,但他有了工作就意味着另一个人失去工作,还需要协商协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江若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样啊。”
两人说话间,就走到了山脚底下,周野在这里松开了手,江若迷惑的回头看了他一眼。
周野笑了笑,说道:“已经下山了,我们就走到这里吧,剩下的路你应该记得。”
再往前走,就有村里的大娘大婶在村口树下唠嗑闲聊。
虽说他们两个没做什么,但让她们看见他们两个走在一起,还离这么近,指不定会传来什么风言风语。
他还好,不是很在乎这些东西。
但江若不一样,她是城里来的知青,脸皮薄,性子弱,要是被村里人传闲话,心里指不定多难受。
江若明白了他话里的未言之意,顿了顿,随后看向周野的目光柔和了些许,轻轻点了点头,“剩下的路我都认得了,那我就回去了。”
“嗯。”
江若朝周野挥挥手道别,转身,背着那一大堆柴火往知青院的方向走。
周野目送着江若离开,等她的身影消失不见,他才不紧不慢的走回去。
知青院。
江若把背上的柴火卸下来,她捡柴又捆柴,费了很多时间,回来的时候,跟老知青去摘野菜曲小梅已经回来了。
看见江若背了这么多柴,震惊的睁大了眼睛,“我的天啊,江知青,你这个小身板是怎么背这么多柴火回来的?”
她还跑到柴火旁边,用力掂了掂。
很好,她抬不动。
江若柔和的笑一笑,“不知道啊,就从今天上工开始,我身上就好像有力气了。”
曲小梅怪羡慕的,“我就不行了,干了一天活,腰酸背痛,明天早上起来,估计疼的更厉害了。”
江若想了想:“吃完饭泡个脚,再好好捏捏揉揉,明天醒来应该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有道理,不过腰那部分我捏不到,等会儿咱们两个互相捏捏,怎么样?”
“可以啊。”
曲小梅高兴的挽住江若的胳膊,“那感情好,就这么决定了。”
现在还是公用的锅,灶,江若没吃什么太出格的东西,其他知青吃什么,她也吃什么。
许是江若时常给干活的德才叔递糖水,直把憨厚老实的德才弄得不好意思了。
本来三天才能修好的小灶,仅仅花了两天,就修好了。
时间虽然加快了,但质量一点都没降低。
江若笑盈盈的把人送走之后,琢磨着明天去镇上一趟,把她爸妈邮寄的包裹拿回来。
次日,一大早,江若就跟大队长周满仓说明情况请了假,周满仓同意了。
说好听些这些知青下乡是为了祖国做建设,奉献自己。说不好听的,他们不把地里的活弄得一团糟,就很不错了。
好在这些知青不是他们村里的人,不用他们供养,也不分他们的粮食。
所以周满仓平日里很少为难知青,大家井水不犯河水,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只要请假有理由,也不频繁,他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