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暗流涌动
“啪!”
仙花落水的声音,轻微,但听在苏兰香的耳里,却是心碎的声音。
看着窦三转身离去的背影,潇洒依旧,可现在落在她眼睛里,却充满着苦涩。
窦三,居然,当众羞辱她。
都怪苏沫玉,若不是她抢风头,窦三公子会这么的,视她如无物。
周围的,刻意压低的蛐蛐声,更是如一把把刀子,把她原地凌迟。
苏兰香不去想自己被拒的原因,她怨毒的瞧了苏沫玉一眼,冰冷的眸光,淬着毒。
卫苏两人,正沉浸在别样的重逢中,两人相对无言,但那齁甜拉丝的粘腻眼神,什么话都在里头了。
突的,苏沫玉只觉背后发凉,猛一回头,却是苏兰香人畜无害的小白花微笑。
但她的笑,不达眼底。
日影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御苑中各望族贵女贵公子的身上,把他们的一张张笑脸,染成金色。
一如今日春日宴的圆满。
各家夫人,各寻自家孩儿,一同归家。
安阳伯夫人,寻到自己宝贝女儿,见她情绪不高,忙伸手搂了搂苏兰香,以示安慰。
她被窦三当众拒绝的事,已传遍了整个御苑,成了此宴上,最大的笑话。
真不愧是亲母女,伯夫人也把一切,都怪罪在苏沫玉身上。
她不等到苏沫玉,便牵着自己的女儿,出了御苑。
至于那死丫头怎么回府,她才不管呢!
行至出了苑门,刚走了几步,便看到安阳伯府的马车。但却不是她们乘来的那一辆。
且,她们还看到了,马车旁边站立着的,是孔嬷嬷,老夫人屋里的管事嬷嬷。
母女俩白了两张脸,乘人不注意,偷偷溜了出来。
孔嬷嬷的目光,都集在出口处。仔细的瞧了,自家大小姐有没有出来。
“嬷嬷。”
苏沫玉出了御苑大门,老远的,她便看到了孔嬷嬷,便冲着她挥手。
她心道:祖母竟派了孔嬷嬷来,她太宠我了。
孔嬷嬷听到呼声,忙的迎上去,刚要开口问两句,却被苏沫玉打断,“回去再说。”
孔嬷嬷懂,把苏沫玉迎上伺候进了马车,苏沫玉骑来的那匹马,则由伯府小厮,牵着回去了。
……
御书房。
仁帝坐在玉案后的龙椅上,已经沉默了良久。他半耷着眼皮,气场低沉,整个御书房,也被拉得阴郁,如压了千斤巨石。
高得胜公公,已经很久没见仁帝这么严肃过。他伺候着上茶,也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玉案上,摆着几份奏折,有的,已经是打开状态,许是刚才被仁帝摔出去的,已经扯的有些变形。
奏折上的内容。让他很抓狂。没想到,他的中枢机构,都被霍霍成什么样,这么多的黑手都伸过来吃肉。
奏折是御史台呈上的,每一份,都记录祥细,户部之人,竟利用方便之门,大干不利于朝廷国库之事。
便是朝廷专营的铁,都成了他们图私利的东东。数量之大,触目惊心。以至于让边关将士的武器,更替都出了问题。
且最让他心惊的是,大胤的铁器,居然流向的目的地是对头,北漠那边。
北漠已经用这些铁,制了铁浮屠,给北境的防守,几成灭顶之灾。
这是赤果果的,资敌。
查,必须得查,且必须得一查到底。
若留这些蛀虫,继续下去,国库以及国家经济,早晚要被弄死。
若那时四周再起战火,朝廷无钱筹备军饷,更无力派出大军,维护大胤领土完整。
仁帝的眼神阴郁,盯着那几份折子。又过了一会儿,他吩咐道,“着大理寺卿,见朕。”
那大理寺卿,是办案的高手。着手办出的大案重案,每一次,都彻查到底,很得仁帝的心,当然,也招忌恨得罪了很多人。
“是。”
高得胜公公,跪行一礼,便出了御书房,传皇帝口谕去了。
卫轻寒出了御苑的门,也没再去见淑妃娘娘,而是直接回了镇北王府。
刚到府门口,便看到徐用站在府门前,亲自迎接。
卫轻寒很懂,与徐用进了府用,便直奔书房。
“回禀王爷。”徐用行礼后开始回禀。
“您安排属下的事,已经全部办妥。那些证据等物件,已转交御史台林大人,由他们,来捅破这背后沉沉黑幕。”
御史台的林大人,嫉恶如仇。属下把这些东西,与他看了之后,直接明了表明,说道是将军想与他合作,他只犹豫了小半晌,便爽快的答应了。
此时,那些奏折,应该已经在皇帝的玉案上了案。”
卫轻寒点点头,这条利益链上的人,太多太杂了,他想要帮手,御史台就是很好的选择。
这件事,他已全部调查清楚。但是,他知晓,这个事情,不应该由他来出手。
若由他出手,那仁帝对他的忌惮,又多深了一层。以后行事,会更加艰难。
他信任的人,便是御史台的林大人,以及大理寺卿蔡大人。
卫轻寒“嗯”了一声,表示已知晓。
又道:“老徐,还得再派人盯着,尤其是证人那一块儿,在这非常时期,可别让人,给灭了口。
“放心吧,将军,卑职同时调遣了暗影阁以及亲卫队,一明一暗地护着,应无事。
卫轻产点头好,希望一切顺遂。遗憾的,能一并顺走。
“将军,我不好意思,属下想多上一句嘴,不知能不能……。”
平日里,爽快的徐用有啥说啥,到这里,也是有些结结巴巴。
“老徐,有什么事,你只管问吧,咱们都是战场上出生入死过几回的好兄弟,没什么必要藏着掖着的。”
“是,既如此,那将军,我便如实说了,不知将旱今日在春日宴,可否遇到心仪的姑娘,这将呈府,是该有个当家主母了。”
卫轻寒:“……”。
毓秀宫。
淑妃早已回了毓秀宫歇息。那些年轻人的相看大会,她便不参与了,只指派了掌事姑姑,以及交代了几句,便回了毓秀宫。
晚些时候,刘姑姑,终于回宫来禀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