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阳历十二月)
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天还很昏暗的时候,徐堃一群人就从酒店出发。大家都穿着厚厚的棉服,裹得严严实实!
初冬的首都气温已经零下了,可即便如此,去看升旗仪式的人依然很多。
没错,徐堃自然是带着崇祯一家子去看升旗仪式。
他们住的酒店距离广场不远,几人步行了十几分钟就到了。他们本以为来的够早了,没想到现场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果然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们四点起床,可还是有更多的人比我们起得更早!”徐堃感叹道。
小丫头更是惊呼道:“哥哥,真是好多人啊,从没见过这么多人。”
朱媺娖小声说道:“哥,这得有好几万吧?”
“只多不少!”徐堃点点头:“这还算少的,如果是国庆或者五一,凌晨两点就有人来排队了,能聚集几十万人。”
朱媺娖瞪大了眼睛:“他们都不怕冷吗?”
“为了看国旗升起,这点冷算什么。”徐堃的语气中带着自豪,“这就是我们华夏的爱国心。”
通过安检后,他们被汹涌的人潮推挤着向前。
“叔,看那边。”徐堃指着一个方向说道。
崇祯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些胸前佩戴着军功章的老兵,穿着老式军装在寒风中挺直腰板站立。他们的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眼神却坚定如初。
“他们是老兵!看他们的年纪六七十岁的样子,应该是打过南越猴子的,早些年,甚至还有打小鬼子的老兵呢!”徐堃解释道。
“再看那边,那些人都是旅行团的,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看一眼升旗仪式。”
天色渐渐转亮,东方的天际线泛起鱼肚白。广场上的人群越发密集,却出奇地安静下来,仿佛在等待某个神圣时刻的到来。
突然,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如同雷鸣般震撼人心。
“来了!”人群中有人低声喊道。
无数人举着手机,朝着远处拍摄。徐堃直接让昭仁骑在自己脖子上,让昭仁拿着手机拍摄!
朱媺娖,朱慈烺三兄弟也跟着凑热闹拍摄!
崇祯踮起脚尖,顺着众人的视线望去。只见一支身着墨绿色军装、肩扛步枪的仪仗队正从城楼下的拱门中走出。
对于这座城楼门,崇祯他们自然熟悉无比。可如今看上去,却有着别样的心情!
士兵们步伐完全一致,手臂摆动的角度、脚步落地的节奏都分毫不差,宛如一个整体在移动。
“那是国旗护卫队。”徐堃的声音都有些激动,“他们每天都要练习上千次,才能走出这样完美的正步。哪怕我看过很多次,可每次看总会很激动!”
朱慈烺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士兵:“他们的动作…就像一个人一样。”
“哇,哥哥,他们都好帅啊,好整齐啊,简直像是小白与小红一样呢!”昭仁也惊叹道。
崇祯没有说话,但他的目光紧紧追随着那支队伍。九十六名战士组成的方阵,在晨曦中如同一道移动的城墙。他们的眼神坚定而专注,面部线条刚毅,每一步都踏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
当护卫队行进到旗杆基座前时,一声嘹亮的口令划破寒冷的空气:“立——定!”
九十六名战士同时停步,动作整齐得令人窒息。随后,三名升旗手走向旗杆,其中一人双手捧着折叠整齐的红旗。
广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气凝神望着。
当嘹亮的国歌响起后,很多人都站直了腰杆。人群中的军人不自觉的敬军礼,少先队员敬队礼。普通人就注目礼!
崇祯一家子虽然都是古人,可也能感受到国歌中那种悲壮,那种神圣。都不自觉的挺直身躯,目不转睛的望着国旗!
这一刻,崇祯忽然明白了什么。这不是他熟悉的臣民对君主的敬畏,而是一种更为深沉、更为纯粹的情感——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共同历史的铭记,对未来的信念。
国旗升至顶端,在初升的阳光下猎猎作响。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广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徐堃小声解释道:“国旗升起的速度与太阳升起的速度是一致的!”
朱媺娖感叹道:“没想到啊,一个升旗仪式,竟然如此的庄重肃穆,如此的震撼!”
当人群渐渐散去,徐堃小声讲述了国旗的含义,为什么是红色,每一颗星星的含义。
又讲述了关于国歌的意义,与产生的背景,这些崇祯他们看历史书的时候也都看到过。
“父皇。”昭仁极其小声问道,“咱们大明为啥不弄国旗,国歌啊,真的好特别哦!”
崇祯尴尬地说道:“这个以前倒是真没想过!”
周皇后轻声道:“我刚才看到那么多人一起歌唱时,心中忽然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种冲动,一种力量,总之很奇怪的感觉!”
“婶子,那是归属感。”徐堃接话道,“知道自己属于一个伟大的集体,为之骄傲,愿意为之奋斗的感觉。”
回去的路上,崇祯忍不住说道:“小徐,你说回去后,咱们也设计国歌,国旗,国徽,能行吗?”
徐堃笑道:“叔,可太行了!一面旗帜可以凝聚人心,一首歌曲能够唤起共鸣。您想想,如果大明的将士和百姓都能像今天这些人一样,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国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那将是多么强大的力量!”
“不过啊,得设计的有意义,得让人一看到就能引起共鸣,就如同婶子之前说的,得能产生一种冲动,一种力量,一种感动,这样才有意义。”
“老实说,这很难!”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是啊,华夏的国旗与国歌就很有意义,就连我们都能感受到。我们自己的,还真的不好弄啊!”
“这事情我就不掺和了,回去后叔你跟那些大臣,文人们去弄吧。”徐堃强调道。
“咱们先去吃饭,然后就去逛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