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拿起联络用的通讯工具——信鸽,将早已写好的采购清单绑在鸽腿上,放飞了出去。
信鸽盘旋几圈后,朝着吴供应商的村庄飞去。
他期待着能尽快收到回复,好让工坊尽快运作起来。
然而,吴供应商的回信却如一记闷棍,重重地敲击在杨启的头上。
信上赫然写着:由于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所有物料价格翻倍。
杨启只觉得眼前一黑,周遭的喧嚣声仿佛都离他远去,唯有“翻倍”二字在他脑海中嗡嗡作响。
他感到一阵窒息,胸口像压了一块巨石,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混合着远处传来淡淡的炊烟味,但这一切,杨启都感受不到了。
他紧紧地攥着信纸,指关节泛白,手背上青筋暴起。
“怎么了?”郭婉察觉到杨启的异样,关切地问道。
杨启将信递给她,郭婉看完后,俏脸也蒙上了一层寒霜。
“这分明就是坐地起价!”她气愤地说道,声音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
杨启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我得去找他谈谈。” 说罢,他便快步朝着吴供应商的村子走去,郭婉紧紧跟在他身后。
吴供应商的院子里,杨启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吴老板,这价格涨得也太离谱了吧?” 杨启尽量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但语气中依然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
吴供应商却是一脸的无所谓,慢悠悠地品了一口茶,才缓缓说道:“杨公子,这可不是我故意抬价,实在是市场行情如此啊。如今各处都在抢购这些材料,我这价格已经算是公道的了。”他放下茶杯,皮笑肉不笑地看着杨启。
“公道?你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杨启猛地一拍桌子,怒火再也压抑不住。
“你这是趁火打劫!”
吴供应商丝毫不为所动,依旧是那副油盐不进的模样。
“杨公子,生意场上,哪有什么趁火打劫,不过是价高者得罢了。你若是不愿意,我也没办法,这生意不做也罢。”
“你……”杨启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
他知道,如果找不到其他的供应商,工坊就无法开工。
郭婉轻轻拉了拉杨启的衣袖,示意他冷静下来。
她压低声音说道:“杨启,我们先回去再想想办法。”
杨启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心中的怒火。
他狠狠地瞪了吴供应商一眼,转身离去。
刚走到门口,身后传来吴供应商阴阳怪气的声音:“杨公子,别忘了,现在可是卖方市场……”
杨启回到工坊,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周工头就一脸愁容地迎了上来。
“杨公子,这招工的事情,怕是有些棘手啊。”周工头抹了一把额头的汗,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杨启接过周工头递来的招工名单,粗略地扫了一眼,眉头不由得皱得更紧。
名单上寥寥几笔,记录的大多是些毫无经验的生手,真正技术熟练的工人,却是屈指可数。
更让他头疼的是,招工的数量也远远不够,远远达不到工坊所需的规模。
“这……这要怎么开工?”杨启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仿佛前方是一片深不见底的黑暗,而他正被这黑暗慢慢吞噬。
他看向周工头,脸上带着一丝迷茫和焦虑。
周工头叹了口气,道:“这年头,有手艺的人大多都在一些老作坊里,他们不愿轻易跳槽。那些没经验的,学起来又太慢,根本赶不上工坊的进度。”
杨启沉默不语,房间里陷入了压抑的寂静。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机油味,和着泥土的腥气,让人感到有些烦躁。
他用力捏了捏眉心,试图驱散头脑中的混乱。
他知道,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原材料和招工这两个难题,他的工坊计划将会寸步难行。
他没有继续和吴供应商纠缠,而是快速地整理思绪,开始在脑海里规划新的方案。
他决定从其他渠道寻找新的原材料供应商,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吴供应商身上。
他吩咐周工头,让其加大招工的力度,哪怕是生手,也要招来,之后再慢慢培训。
当杨启重新振作起来的时候,吴供应商正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惬意地摇着蒲扇。
他原本以为杨启会再次找他求饶,没想到对方却像消失了一样,没了动静。
这让吴供应商有些摸不着头脑,他放下手中的蒲扇,
夜幕降临,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杨启的脸上。
他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却并没有感到丝毫的睡意。
郭婉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担忧地看着他。
“别太担心了。”郭婉轻声说道,
杨启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他看着郭婉,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我没事。”他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坚定,“我不会轻易放弃的。” 他放下茶杯,站起身,目光如炬,看向远方,“我们明天,去城外看看吧。”
杨启决定不再受制于吴供应商的漫天要价,他带着郭婉,亲自前往周边的几个村镇,寻觅新的原材料来源。
阳光炙烤着大地,汗水浸湿了衣衫,他们走过泥泞的田埂,穿梭于熙攘的集市,终于在离小镇较远的一处山坳里,发现了一家规模不小的作坊。
作坊的主人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匠人,他提供的原材料不仅价格公道,质量也十分上乘。
杨启与他相谈甚欢,当即拍板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合同。
当墨迹还未干透,杨启的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满足感,仿佛一场战役的胜利号角已经吹响。
他握紧拳头,感受着掌心传递而来的力量,仿佛要将这喜悦传递给远方的工坊。
当吴供应商得知杨启竟然找到了新的货源,并且价格还如此优惠时,他懊悔得直拍大腿。
他后悔自己当初太过贪婪,错失了一个长期合作的机会。
他如同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竹椅上,眼神空洞地望着院墙外,那片被骄阳炙烤得发白的土地。
解决了原料问题,招工问题却依旧困扰着杨启。
郭婉看出了他的担忧,她灵动的眼珠一转,笑着说:“杨启,我们何不与那些手艺人合作,让他们来教那些新招来的工人呢?这样不仅能解决工人的技术问题,还能让那些手艺人多一份收入。”杨启听了,眼前一亮,他觉得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于是,杨启采纳了郭婉的建议,他找到小镇上几位手艺精湛的匠人,聘请他们为工坊的技术指导。
李劳工和其他新招来的工人们,在手艺人的指导下,开始认真学习各种技巧。
工坊里,锤子敲打的叮当声,木头摩擦的吱呀声,以及工人们认真请教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充满希望的乐曲。
周工头看着焕然一新的工坊,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感到,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杨启望着这一幕,心中对郭婉的智慧更加钦佩。
然而,就在杨启以为一切都将顺利进行的时候,一场新的危机却悄然降临。
正当他与郭婉讨论着下一步的工坊建设规划时,一个工坊的伙计跌跌撞撞地跑来,气喘吁吁地喊道:“杨公子,不好了!工坊那边,出事了!”
杨启放下手中的图纸,与郭婉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充满了疑惑与不安,便快速地朝着工坊方向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