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风云交汇
陈佑安和陈煜击退边境佯装盗匪的敌军后,不敢有丝毫懈怠,进一步加强了边疆的防御部署。他们深知,邻国此次试探失败后,很可能会有更大的动作。
陈佑安召集将领们,详细商讨应对策略:“敌军既然已有所行动,我们必须严阵以待。从今日起,各营加强巡逻,密切关注敌军动向,任何风吹草动都不能放过。”
将领们纷纷领命,迅速投入到紧张的防御工作中。陈煜则亲自深入基层,鼓舞士兵士气:“兄弟们,我们身后就是大宋的百姓和土地,绝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士兵们士气大振,齐声高呼口号,誓言保卫边疆。
然而,边疆的局势刚刚稳定,京城那边又传来了让人心焦的消息。那些老牌权贵与新晋官员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新晋官员们为了推行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尤其是涉及边疆建设的部分,与老牌权贵的利益产生了严重冲突。
林美妍在宫中心急如焚,她试图从中斡旋,缓解双方的矛盾,但收效甚微。“这些人只知道争权夺利,全然不顾国家大局。若任由他们这样下去,佑安和煜儿在边疆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林美妍无奈地叹息。
朝堂上,双方的斗争逐渐公开化。在一次朝会上,新晋官员代表上书皇帝陈情令,痛陈老牌权贵阻碍国家发展的种种行径,言辞激烈。
“陛下,如今边疆急需资源以巩固防务、发展民生,可这些权贵为了一己私利,对相关议案百般阻挠,长此以往,大宋危矣!”
老牌权贵们自然不甘示弱,纷纷反驳,指责新晋官员们急于求成,妄图颠覆朝堂秩序。朝堂上顿时吵成一团,皇帝陈情令眉头紧皱,拍案而起:“够了!朝堂之上,成何体统!”
陈情令心中明白,双方各有其理,但这种内耗对国家极为不利。他深知陈佑安和陈煜在边疆的重要性,也明白新晋官员们提出的政策对国家发展有益,但老牌权贵们在朝中根基深厚,处理起来需谨慎行事。
就在皇帝左右为难之际,邻国的举动让局势更加复杂。邻国见大宋朝堂纷争不断,认为有机可乘,竟公然在边境集结大量兵力,摆出一副即将大举进攻的架势。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动。老牌权贵们趁机指责新晋官员们的政策引发了邻国不满,导致局势紧张;新晋官员则反唇相讥,称老牌权贵的自私自利才是让邻国敢于挑衅的根源。
陈佑安和陈煜在边疆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陈佑安说道:“二弟,如今朝堂内斗不止,邻国又来挑衅,我们必须有所行动,不能坐视不理。”
陈煜点头:“大哥,我觉得我们应该上表朝廷,表明我们的立场,同时提出应对之策,希望能平息朝堂纷争,一致对外。”
于是,陈佑安和陈煜联名上书,详细阐述了边疆的局势以及应对邻国威胁的策略。他们强调,此时大宋应团结一心,搁置内部矛盾,共同抵御外敌。
“父皇,如今大敌当前,朝堂纷争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儿臣等愿率边疆将士,与敌军决一死战,但望朝廷能上下一心,为边疆提供必要的支持。”
这份奏章送到京城,皇帝陈情令看后,心中感慨万千。林美妍也趁机向皇帝进言:“陛下,佑安和煜儿一心为国,此时正是用人之际,朝堂上下应摒弃前嫌,共同应对危机。”
皇帝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他再次召集朝臣,严厉斥责了双方的内斗行为:“国家危在旦夕,你们不思如何御敌,却在这里争权夺利。若再如此,朕绝不轻饶!”
随后,皇帝采纳了陈佑安和陈煜奏章中的部分建议,调配资源支持边疆防务,并责令朝堂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应对邻国威胁。
老牌权贵和新晋官员们在皇帝的威慑下,暂时收敛了争斗。然而,双方心中的矛盾并未真正化解,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暂时合作。
陈佑安和陈煜得知朝廷的决定后,松了一口气,但他们也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平静。邻国的威胁依然存在,朝堂内部的隐患也未根除。
“二弟,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边疆防务要继续加强,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朝堂动向,以防再生变故。”陈佑安说道。
陈煜坚定地回答:“大哥放心,我会守好边疆,也会留意京城的情况。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守护好大宋的江山。”
在这风云交汇的时刻,陈佑安、陈煜与林美妍在不同的位置上,为了大宋的安危,各自坚守着,他们深知,未来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他们别无选择,唯有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