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剑华双眼微微圆睁。
“原来是这样,我说呢。”
下午时候,云沐就赶了过来,请众人吃了一顿饭。
聊表感谢。
经过半天时间的发酵,《指尖上的千年》这个节目的热度也已经彻底炒了起来。
很多人对于非遗其实是并没有什么兴趣。
他们更多的是好奇。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节目,能邀请到这么多重量级的嘉宾。
更是让霍剑华创建了社交账号为之宣传。
还有一部分人是冲着李子柒和江寻千来的。
她们两个人是在非遗主播中,粉丝数量最大的两人。
只有剩下很少的一部分人,是真正喜欢非遗的人。
而这,就是现在华夏非遗的现状。
在大家的期待中,时间一天天过去。
很快就到了《指尖上的千年》第一期首播的时间。
第一期的内容其实并不是很多。
视频开篇是两句很简短的话。
“华夏有顶尖的奢侈品么?”
“你见过独属于华夏的奢侈品么?”
随后,视频的内容就是各方人员汇聚,然后介绍他们各自的身份,所擅长的技艺。
再之后就是分组,立项,摇人。
视频的结尾就是各组前往各地进行制作。
到这第一期的视频就结束了。
刚要进入正题,结果没有下文了,把一众网友搞的不上不下,最终只能到网上自行搜索。
“涨见识了嘿,我原本以为竹编就是篾匠,编编筐,篓之类的简易工具。”
“结果没想到,用竹丝竟然可以编制出一幅画来!”
“别提了,我专业学美术的,刚刚去网上搜了下,青神竹编制作出来的画,特么比我画的都好!”
“离离原上谱!”
“那个花丝镶嵌也很牛!”
“我原本以为花丝镶嵌是什么插花,嫁接之类的东西来着。”
“刚刚搜了一下,结果竟然是金银饰品制作,而且这些也太漂亮了吧!”
“那个金银细工也很强!”
“最开始网上搜的视频,都是平面加工,直到后来找到一个大型器具的金银细工制品。”
“简直太帅了!”
“而且听视频中介绍,这个技艺好像极难,因为这个没有修整的机会,一旦失误,就要从头再来了。”
“那个,难道就没有关心,李子柒又要做雕漆隐花了么?”
“想想她上次做这个的时候,就忍不住的心疼啊!”
除了以上几个团队,最受欢迎的竟然是胡小军的铸剑团队。
尤其是在见到他师承欧冶子的时候,有很多对冷兵器感兴趣的网友都有些激动。
甚至有一些冷兵器收藏的人,已经开始在弹幕中叫价了。
更有甚者,已经在跟节目组联系了,要求购买胡小军打造的兵器。
这个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
随着这个情况越来越多,节目组最终在跟云沐请示完,公布了所有作品在全部制作完成之后,将会公开拍卖。
时间一晃而过。
两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
这段时间,无论是《指尖上的千年》还是《破茧之声》,都是日益的火爆。
先说《指尖上的千年》,和一些网上的视频不同。
这个综艺含括的种类很多,而且视频中的制作过程很是详细。
使网友们有很强的代入感。
仿佛是亲身经历一件艺术品的诞生一样。
尤其是在见到已经完工了的几样作品,更是将这个节目的热度拉到最高。
龙泉印泥的神奇。
唐刀的锋利。
苗族银饰的大气。
还有花丝镶嵌的精美。
都无一不吸引着网友们的心。
如果说《指尖上的千年》是其中内容吸引人。
那么《破茧之声》就是规则上的吸引人。
原本很多人最初对于这个节目并不是很看好。
毕竟现在很多音综的老底都已经被扒出来了。
最初他们以为《破茧之声》也是那种换汤不换药的综艺。
更有甚者,连带着云沐的感官都发生了改变。
说云沐这个曾经娱乐圈的清流,也已经污浊了。
不过,还是有一部分人相信云沐的。
随着节目的进度的推进。
网友们渐渐发现,《破茧之声》好像和他们之前想的不一样。
大家都不是傻子,歌曲好不好听,都能听得出来。
而参赛选手的比赛结果,和他们的心理预期都差不太多。
毕竟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
比赛的前8名也都已经出来了。
那兔这边也同样是第一时间履行约定,将这8人全部都签了下来。
除了这8人,前16名中,也择优挑选出来了4人,进行签约。
共计签了12个人。
《破茧之声》的录制现场。
新一期的录制,云沐也过来了。
而这也是最后一期,决战现场。
跟其他同类型节目不一样的是,《破茧之声》的比赛机制有些特别。
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4进2,然后再决赛。
而是直接从四强,决出冠亚军。
此时,后台。
有一名选手表情十分凄苦。
他是4强之一。
按道理来说,闯入决赛,他应该开心。
可是,他却开心不起来。
因为他的对手实在是太强了。
郭吣,权镇东,陈乐吉。
他们三人的实力,断崖式领先。
而他则是其余人中,矬子里面拔大个。
比赛场馆中。
云沐坐在观众席最前排。
“云沐,听说这次他们演唱的曲目中,有你新创作的歌曲?”
薛知谦回过头,一脸好奇宝宝的样子,看着云沐。
闻言,其他几个导师,也都看向云沐。
“确实给写了几首歌,他们今天会演唱。”
听到云沐这么说,薛知谦眼珠转了转,脸上忽然露出几分坏笑。
“可是我怎么听说,你就写了三首歌,给了三个人。”
“这次决赛可是4名选手,你这样是不是有点不地道啊!”
看着薛知谦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云沐不由一脸嫌弃的斜昵了他一眼。
“挑事是吧!”
“嘿嘿。”
薛知谦一脸的坏笑。
“你觉得你说的问题,我会想不到?”
“之所以我之所以只给三个人写了歌,是因为,那名选手自知和其他三人实力差距过大。”
“不想把给他写歌的机会浪费在比赛上。”
“想让我等比赛结束,再给他写首歌。”
几位评委顿时恍然。
心中皆是对那人称赞不已,审时度势,并且有自知之明。
这种人一旦抓住机会,必定会取得一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