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一
题目
约书亚记16:10提到“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于是迦南人仍住在以法莲中间,成为服苦役的人”。结合士师记1:27-29(玛拿西未逐迦南人)与列王纪上9:16-21(所罗门强迫迦南人作苦工),分析这一命令的演变如何反映以色列对神旨意的偏离?其后果如何呼应申命记20:16-18的警告?
答案
经文对比与神学解析
命令的偏离过程:
约书亚时代:依据约书亚记16:10,以法莲支派没有将住基色的迦南人赶出,而是选择让他们成为服苦役的人。从行为本质上看,这是对神命令的一种妥协。神原本的旨意是让以色列人将迦南人全然赶出应许之地,而以法莲支派却因看到迦南人的经济价值,想利用他们来为自己服务,从而在执行神的命令时打了折扣。
士师时代:参考士师记1:27 - 29,玛拿西支派同样未能驱逐迦南人,选择与他们容忍共存。这种行为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由于与迦南人长期共处,以色列人的信仰逐渐混杂。迦南人有着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以色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受到影响,开始拜偶像,正如士师记2:11 - 13所记载,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离弃了领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
所罗门时代:列王纪上9:20 - 21表明,所罗门王大规模奴役迦南人。这一行为不仅是对神命令的背离,更是一种滥用权力的表现。神教导以色列人要“爱人如己”(利19:18 ),所罗门王却将迦南人当作奴役的对象,只为满足自己王国建设和统治的需求,完全违背了神的教导。
申命记警告的应验:
申命记20:18明确指出“免得他们教导你们学习一切可憎恶的事” 。在士师时代,迦南文化对以色列的侵蚀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以色列人与迦南人共处,学习了他们的恶俗和可憎之事,导致道德与信仰堕落,如士师记3:5 - 6记载,以色列人住在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中间,他们却效法这些国民,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偶像。
所罗门娶外邦女子(王上11:1 - 2),这一行为直接源于政治经济联盟。所罗门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获取经济利益,与外邦女子联姻,而这些外邦女子带来了她们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最终导致所罗门王和以色列人偏离神的道路,引发了王国的分裂,这正是申命记警告的应验。
核心结论
以法莲支派最初的妥协行为,就像是推倒了信仰滑坡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成为了以色列人信仰滑坡的起点。这清楚地显明了人对神命令进行“选择性顺服”必然会招致神的审判,正如加拉太书6:7 - 8所说“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 。
思考题二
题目
约书亚记16:10中,以法莲支派未逐迦南人却使其“服苦役”,这一行为在当代可类比为“利用世俗资源达成教会目标”(如商业盈利支持事工)。基督徒当如何分辨“合理使用资源”与“向世俗妥协”的界限?请以马太福音22:21(凯撒的物与神的物)与哥林多前书9:19 - 23(向什么样的人就作什么样的人)为基础,提出实践原则。
答案
神学分辨原则
动机检验:
如果利用世俗资源的动机是为了拓展神的国度,就像保罗织帐篷支持宣教(徒18:3),这无疑属于“合理使用”。保罗通过自己的手艺织帐篷来维持生计,同时也为宣教事工提供经济支持,他的动机纯粹是为了传播福音,让更多人认识神。
相反,若动机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或权力扩张,就如同撒母耳警告君王贪权(撒上8:11 - 18) ,这种行为则属于“向世俗妥协”。当一个人利用资源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和对权力的渴望时,就背离了神的教导。
结果评估:
要思考资源的使用是否导致信仰淡化。比如在利用商业盈利支持事工时,如果过度关注商业利益,与世俗价值观过度结盟,从而忽视了信仰的核心,这就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同时,还要看资源的使用是否能使人归荣耀给神。马太福音5:16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只有当我们的行为能引导他人将荣耀归给神时,才是正确使用资源。
实践方案
商业与事工:合神心意的实践是盈利透明奉献,比如将商业盈利清晰明确地奉献出来,用于支持慈善机构等事工,让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公开透明,接受大家的监督。而需要警戒的是掩盖财务黑箱操作,提前6:10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如果在商业盈利支持事工的过程中存在财务不透明、贪污腐败等行为,就是向世俗妥协。
文化参与:可以用电影、艺术等文化形式来传递真理,正如腓立比书4:8所说“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通过优秀的文化作品来传播神的话语和价值观。但要警戒迎合低俗内容换取流量,以弗所书5:11说“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倒要责备行这事的人”,如果为了获取关注和利益而制作或传播低俗、违背道德的文化内容,就是错误的行为。
政治合作:基督徒可以为宗教自由发声,像使徒行传16:37 - 40中,保罗在遭受不公正对待时,为自己和信仰争取合法权益。但要避免以信仰背书换取政治利益,马可福音8:36说“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不能为了政治上的好处而牺牲信仰原则。
圣经例证
正面典范:尼希米用波斯王资源重建城墙(尼2:5 - 8),他怀着重建耶路撒冷城墙、恢复神的子民生活秩序的坚定信念,合理利用波斯王给予的资源。同时,他坚决拒与仇敌妥协(尼6:2 - 4),面对仇敌的诱惑和威胁,始终坚守信仰和原则,没有为了一时的和平或利益而放弃神的旨意。
反面警戒:巴兰为财利咒诅以色列(民22:7 - 21),他被摩押王的钱财所诱惑,违背神的命令,试图咒诅神的子民。尽管神多次阻拦,但他仍执迷不悟,最终遭神审判(民31:8) ,这警示着我们不能为了世俗的利益而背离神。
总结
经文焦点:约书亚记第十六章以以法莲支派的妥协为切入点,深刻地揭示了“半心顺服”所蕴含的危险性。它就像一个警钟,不断呼召信徒要彻底遵行神的旨意,不能在信仰的道路上有丝毫的懈怠和妥协。
当代使命:在当今时代,信徒在资源管理方面应当践行“分别为圣”的原则。以“凯撒的物与神的物”的智慧,巧妙地平衡使命与伦理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时刻牢记,最终的目标是让万物都服在基督脚下(林前15:27) 。
正如基色的迦南人成为以法莲的网罗(书16:10),在今日,信徒也应当时刻警醒“不可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6:24) 。只有怀着一颗清洁的心,摒弃世俗的杂念和诱惑,才能真正地拓展神的国度,让神的荣耀遍满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