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和珅的对手
进入待定选择的时空自然是高兴的,先别说可以对抗天命,单单那些技术,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原建文时空,朱棣破防了:“为什么没有朕!朕是千古一帝!”
下方的永乐三傻相互对视了一眼,表示还是别刺激自家爹了。
这个时候,徐皇后必须顶上:“行了,你好好干,迟早能被选上,别忘了,你是永乐大帝。”
朱棣一头黑线:“别提永乐,方孝孺说了,永乐是方腊的年号。”
“你能怎么办?爹都没改过年号,你能改吗?你别提那个朱祁镇,真是你的好子孙,长脸。”
朱棣很委屈:“也是你的子孙啊。”
徐皇后瞥了朱棣一眼:“你再说一遍让我听听。”
。。。。。朱棣只能表示惹不起。
另一边,朱由崧来到了洪武时空:“太祖,孙儿有件事。”
“有屁就放。”朱元璋现在的心情很沉闷。
“太祖,您看,媺娖失去了父母,挺可怜的。”
朱元璋来了兴趣:“哦?你想过继啊,好说,跟咱来。”
下一刻,朱元璋就带着朱由崧来到了天幕空间。
“唉?弘光皇帝?”张彦不太了解朱由崧,仅仅在天幕中看过两眼。
“张公子,有礼了。”
朱元璋指了指朱由检:“去,朱由检在那边,你和他去说吧。”
朱由崧神情一滞,太祖什么时候那么坏了?
朱由检走了过来:“太祖,堂兄,有事吗?”
“也没什么事,朱由崧说媺娖失去了父母,挺可怜的,想过继。”
朱由检很想抽朱由崧一巴掌:“怎么?你就这么盼着朕死?”
朱由崧也很尴尬,但是他能怎么办?埋怨朱元璋?别开玩笑了:“这,,,误会,毕竟在弘光时空,堂弟确实驾崩了。”
一旁的朱媺娖眨了眨大大的眼睛,表情很无辜。
“小媺娖,你要有两个阿耶了。”李丽质很兴奋:“你说这两位谁会对你更好呢?”
朱媺娖瞪了李丽质一眼,随后起身走向朱由崧:“堂伯,想让我过继,需要给钱的。”
多好的大怨种,不坑白不坑。
朱由崧一头问号:“啊?”
“啊什么啊?没钱还想领养我?”
朱由检默默的给朱媺娖点了个赞,虽然这个闺女漏风了,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很靠谱的。
乾隆时空,乾隆皇帝无助的看向和珅:“和珅,怎么办?那个朱媺娖一定不会让大清得到后世的技术的。”
和珅也没办法了:“万岁爷,奴才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先解决叛贼。”
(别被铁齿铜牙纪晓岚和宰相刘罗锅影响到,那不是历史,历史中的和珅绝对不是无能的二傻子,实际上的纪晓岚连给和珅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和珅在二十六年时间里,就升迁了四十七次,从一个仪仗侍卫到权倾朝野的权臣,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而且出任过大学士、首席大学士、军机大臣、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内务府总管、九门提督、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等一系列重要职务,清朝重要的部门,和珅几乎都当过一把手。)
(在说说纪晓岚,用乾隆的话就能看出纪晓岚在乾隆心里的地位: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虽然纪晓岚当过四库全书总攥官,但是当时纪晓岚的顶头上司就是和珅,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纪晓岚在和珅面前都不敢大口喘气。)
(刘墉也差不多,五十七岁才被调去朝堂,之前都在地方任职。)
(刘墉当过体仁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但是刘墉进入过军机处,在清朝军机处设立后,就有没进过军机处的就不算真宰相。虽然清朝没有正式的“宰相”这一官职,但存在一些职位被泛称为“宰相”,比如殿阁大学士,也就是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这一类职务。另一种可以被称为宰相的职务就是军机大臣?。)
(而且乾隆是这样评价刘墉的: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兹以无人,擢升此任。)
(实际上真正能和和珅扳手腕的是阿桂,甚至可以压和珅一头。汉人中能和和珅掰腕子的是王杰。)
(王杰甚至敢怼乾隆: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此乃为师之道。)
乾隆皇帝怒砸龙案:“如果不是这个天幕,如果不是那个朱媺娖,大清不会这样!”
乾隆和和珅的对话都被李丽质听到了:“小媺娖,这个乾隆都快恨死你了。”
“哦,之后呢?”朱媺娖没把乾隆放在心上,不服气来天幕空间找她啊。
“你要不要和他说说话。”李丽质还想看热闹呢。
朱媺娖摇头:“不要,他不配。”
永乐时空,朱棣因为没挨打,所以心情也渐渐好了起来。
但是这个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朱瞻基!朕的茶叶呢!”
朱瞻基急忙表示和他无关:“爷爷,你的茶叶被曾祖爷爷拿走了。”
朱棣不相信,这个大孙子很贼:“你没提醒?”
朱瞻基赶忙摇头:“没有,绝对没有。”
朱棣不信:“是吗?”
朱瞻基咽了口口水,默默的后退。
这下,朱棣怎么可能不明白,就是这个孙子卖了他:“朱瞻基,看来朕打的还是太轻了!”
朱瞻基暗道不好,急忙逃走:“曾祖奶奶!高祖奶奶!快来啊!要出人命了!”
朱瞻基没办法,为了不挨打,只能去找靠山,朱元璋是个靠不住的,朱瞻基只能把希望寄托于马皇后和陈氏。
只要有一个人在,先别说朱棣敢不敢打他,就是朱元璋也要找个让人信服的理由才敢动手。
朱元璋那边也把朱由崧送回去了。
“张公子,咱有件事要问你。”
“什么事?”
“就是关于宝钞的事。”
一说宝钞,张彦可就不困了:“陛下,有一说一,宝钞没错,和后世的纸币与宋朝的交子都有异曲同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