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微微点头,然后对卫青道:“卫王,既然你如此力陈丞相之弊,可有什么解决办法?”
他笑眯眯的看着殿下的卫青,不断地给他暗示。
卫青沉思一起来,而一旁的张骞则是看出了门道,蓦然想起来刘据当初说要取消丞相制度的想法。
他看了刘据和卫青一眼,这两人,明显是一唱一和,演戏给大家看呢。
还好自己看穿了!
没等卫青开口,张骞却先道:“陛下,丞相制度虽然在过往发挥了重要作用,维系着朝堂运转,但如今问题频发,已难以适应我大汉发展。卫王指出的弊端,确实切中要害。”
“臣思量许久,建议取消丞相制度,分散至其它部门,然后各部门各司其职,既能避免权力失衡,又能提高办事效率,不失为革新之良策,实乃为长久计。”
张骞话音刚落,刘据便看向哑然的卫青,两人互相递了一个眼神,很明显,张骞也知道了。
而殿内的其他大臣瞬间炸开了锅。
平时为刘据马首是瞻的苏武等人,此时也讶异非常,将目光投向他们的主心骨,大汉天子。
“张大人,丞相制度自高祖开国便已确立,历经数代,早已根深蒂固。贸然取消,朝堂上下必定人心惶惶,诸多政务又该如何协调?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混乱,动摇国本。”
“张大人所言甚是。丞相统筹全局,能将各方政令有效整合,确保施行。一旦取消,各部门各自为政,沟通协调成本大增,恐怕会误了国家大事。”
这时有人站出来反对张骞的意见。
卫青目光深邃,向前说道:“诸位同僚,变革虽有风险,但因循守旧,只会让问题愈发严重。如今南方大开发受阻,便是前车之鉴。若不打破旧制,我大汉如何开创新局?将丞相权力分散,辅以完善的监督机制,既能保障各部门有序运转,又能防止权力滥用。”
心思缜密的霍光,这时也立刻站出来,说道:“陛下,取消丞相制度兹事体大,不可仓促决定。但卫将军和张大人的提议,也值得深思。不妨先在部分事务上试行权力分散,观察成效,再做定夺。”
刘据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卫王和博望侯所言不无道理,经过陈文锦一事,朕也觉得该取消丞相制度了。”
大臣们再次惊呼出声。
“陛下,万万不可啊!”
几个人老臣纷纷跪地,劝阻刘据。
刚在一旁观望的苏武站出来,道:“陛下圣明,臣以为丞相制度积弊已久,正如卫王和博望侯所言,南方大开发时,因丞相决策环节的拖沓,致使良机错失。取消丞相制度,将权力分散,不仅能让各部门直接对陛下负责,提升办事效率,更能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滋生的腐败。这于朝堂革新、国家发展而言,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魏相这时也看明白了,这是天子想要取消丞相制度啊,紧忙附和道:“苏大人所言极是。如今大汉疆土不断拓展,政务日益繁杂,现有的丞相制度难以应对。”
“此前各地上报的灾荒救济事宜,因丞相府层层审批,物资发放严重滞后。若取消丞相制度,各部门按职责快速响应,此类民生大事便能得到及时解决,国家根基也将更加稳固。”
魏相说完,还不忘悄悄碰了发愣的徐卫一眼。
徐卫这才恍然,微微颔首,上前一步,目光坚定道:“陛下,丞相权力过重,时常限制了各部门的自主性。许多时候,官员们因畏惧丞相权威,即便有好的建议,也不敢上报。取消丞相制度后,陛下能直接倾听百官声音,广纳良策,激发朝堂的活力。”
金傅甩了甩衣袖,神色庄重道:“陛下,自大汉立国以来,制度便在不断革新。从郡国并行到推恩令的实施,每一次变革都让大汉愈发强盛。如今取消丞相制度,顺应时代发展,臣愿全力支持陛下,推动这一举措顺利施行。”
面对这一波支持的声音,原本跪地劝阻的老臣们,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刘据龙颜微动,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道:“诸位爱卿能以大局为重,朕心甚慰。”
接着,他一摆手,有礼官拿着卷宗上来,刘据让他们分发在大殿中的每个人,然后继续道:“朕思索良久,决意推行内阁制,以此革新朝堂,为我大汉开创盛世。”
他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的群臣,继续说道:“内阁之中,挑选数位才学兼备、经验丰富的大臣,他们共同商议朝政,将各方意见整合,再呈于朕。如此一来,决策不再依赖一人,而是集众人智慧,既能避免丞相权力独大的弊端,又能让决策更加周全。”
见众臣仍旧一脸懵逼,刘据抬手示意,目光扫视着朝堂,神色愈发郑重道:“卫这内阁制关乎重大,朕还有诸多细则要与诸位爱卿说明。”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据身上。
“内阁成员的选拔,必须秉持公正、公开的原则。”
刘据缓缓说道:“不仅要考察其才学、品德,还要评估其过往政绩与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入选者不仅要有卓越的见解,更要心怀家国,一心为民。”
“内阁设立首辅一人,协助朕统筹内阁事务,协调成员间的工作。”
接着刘据微微皱眉,加重了语气,道:“首辅虽位高权重,但权力分散于各位阁臣之间,相互制衡,防止出现权力过度集中的现象。内阁议事时,每位成员都能畅所欲言,依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最终决策需经集体讨论通过。”
“在运行机制上,内阁需定期向朕汇报工作。”
刘据站起身来,双手负于身后,娓娓道来:“无论是日常政务,还是重大决策,都要及时呈奏。遇到紧急事务,内阁有权先行处置,但事后必须详细汇报。如此一来,既能确保决策的时效性,又能让朕对朝堂事务了如指掌。”
“为防止内阁权力滥用,还需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刘据目光如炬,道“御史台要对内阁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即刻弹劾。此外,百官与百姓也可监督,若有异议,可通过正规渠道反馈。”
“朕推行内阁制,旨在打造一个高效、公正、透明的朝堂。”
刘据扫视着众人,目光中充满期许。
“让各方人才汇聚一堂,为我大汉的繁荣出谋划策。”
众臣结合刘据的详解,还有手中的册子,也明白了内阁制到底是什么。
但是仍旧对推行这项制度的未来大汉朝廷充满了忧虑。
其实饶是连卫青等无条件支持刘据的人也都纷纷面露忧虑之色。
刘据自然将这些看在眼里,毕竟是超越这个时代太多的制度,他们一时间难以接受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