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边疆凯旋归来后,萧逸尘的威望在大永王朝可谓是如日中天,百姓们对他爱戴有加,军中将士更是对他死心塌地。然而,这愈发高涨的声望却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与忌惮,朝堂之上,暗流再次悄然涌动。
在一处奢华却又透着几分阴森的府邸中,几位朝中大臣又聚在了一起。吏部侍郎一脸阴沉地说道:“那萧逸尘此番得胜回朝,风头太盛了,陛下对他更是赞赏有加,长此以往,咱们还有什么立足之地啊。” 礼部尚书微微点头,附和道:“确实如此,得想个法子打压一下他的气焰才行,不能让他这般顺遂下去。”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商议着如何给萧逸尘使绊子。
不久后,朝堂上便出现了一些针对萧逸尘的声音。先是有御史弹劾萧逸尘在边疆作战时,耗费过多的粮草物资,有铺张浪费之嫌。圣威大帝听闻后,眉头微皱,看向萧逸尘问道:“宁王,此事可有说法?” 萧逸尘不慌不忙地出列,恭敬地回道:“父皇,边疆战事艰辛,诸多波折,那恶劣天气、山贼骚扰等情况不断,导致物资损耗确比预期多些,但皆是为保边疆安稳,击退蛮夷所需,绝无铺张浪费之举啊。” 说着,他将出征时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一道来,圣威大帝听后,心中明了,并未将这弹劾放在心上。
可那些心怀叵测之人并未就此罢休,又有人暗中散布谣言,说萧逸尘在边疆与蛮夷部落私下有勾结,此次的和约签订也是他为了谋取私利,才对蛮夷部落从轻发落。这谣言越传越广,甚至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开始有人私下议论起来。
萧逸尘得知后,心中气愤不已,他深知这是有人故意在背后搞鬼,想要污蔑他的名声,破坏他在陛下和百姓心中的形象。但他也明白,清者自清,若此时慌乱应对,反而容易落入对方的圈套,于是他决定先暗中调查,找出这谣言的源头。
为了查明真相,萧逸尘决定微服出访,深入民间去听听百姓们的真实想法,同时也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关于谣言源头的线索。他只带了贴身侍卫,换上了寻常百姓的衣裳,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
在一处茶馆里,萧逸尘找了个角落坐下,点了一壶茶,静静地听着周围人的谈话。只听一位老者唉声叹气地说道:“哎,听说那宁王在边疆和蛮夷勾结呢,也不知是真是假,咱这大永王朝好不容易得来的安稳,可别又出什么乱子啊。” 旁边一位年轻人则反驳道:“我看不像啊,宁王之前为咱大永做了那么多好事,这边疆之战也是他带兵打胜的,怎么会和蛮夷勾结呢,说不定是有人故意造谣呢。”
萧逸尘听着这些议论,心中暗自记下,随后又走访了几家店铺,与店主和伙计们攀谈起来。从他们的话语中,萧逸尘发现,这谣言似乎是从城西一带先传出来的,而且好像和一些经常在街头巷尾闲逛的地痞无赖有关。
顺着这条线索,萧逸尘来到了城西。经过一番观察和打听,他发现有几个形迹可疑的人总是在人群聚集处煽风点火,散布那些关于他的谣言。萧逸尘使了个眼色,侍卫们心领神会,悄悄地跟了上去,最终找到了这些人的落脚点,竟是一处偏僻的小院。
萧逸尘等人趁着夜色,潜入了小院,将正在屋内密谋的几个人抓了个正着。经过一番审讯,这些人交代,他们是收了别人的钱财,按照别人给的说法在外面散布谣言的,而雇佣他们的人,他们也没见过真面目,只是通过中间人传递消息和接收银子。
虽然暂时还没挖出幕后主谋,但好歹找到了一些头绪,萧逸尘决定从这个中间人入手,继续追查下去,一定要将这背后搞鬼的人揪出来,还自己一个清白。
通过那几个散布谣言的地痞无赖提供的线索,萧逸尘他们找到了那个中间人,是一个在京城做小买卖的商人模样的人。起初,这人还嘴硬,不肯交代背后的情况,可在萧逸尘侍卫们的一番威慑下,他终于松了口。
他战战兢兢地说道:“王爷,小的也是被逼无奈啊,有个神秘人找到了我,给了我一大笔银子,让我找些人去散布那些谣言,我只知道那人每次都是蒙着面,声音也做了伪装,根本看不清是谁啊。不过,他有一次不小心落下了一块手帕,上面绣着一朵奇怪的花,我想着可能是个线索,就留了下来。”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那块手帕递给萧逸尘。
萧逸尘接过手帕,仔细端详着上面绣的花,觉得似乎有些眼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对手帕上的图案进行了临摹,然后让侍卫们拿着去京城的各个绣坊打听,看看能不能知道这手帕的来历。
侍卫们领命而去,可这一打听却遇到了难题。这手帕上的花样式独特,许多绣坊的师傅都表示从未见过,只有一家老字号绣坊的老师傅说,这好像是某个已经没落的世家特有的花样,可具体是哪家,他也记不太清了,毕竟时间太过久远了。
萧逸尘没有气馁,他又去拜访了一些对京城各大家族历史颇为了解的老学究和老管家们,向他们请教关于这手帕花样对应的世家之事。经过多方询问,终于有一位曾经在大户人家做过多年管家的老者回忆起来,说这手帕的花样很可能是多年前被朝廷打压下去的柳氏家族的标志。
这柳氏家族当年因为参与了一场谋逆之事,被朝廷严惩,家族几乎覆灭,难道是柳氏家族还有余孽在暗中谋划报复?萧逸尘心中疑虑更甚,决定顺着这条线索,去查找当年柳氏家族相关人员的下落,看看能不能找到幕后主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