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听张禟之名,脸色各异。
只有张白骑听到领兵的是张禟,当下就豁然起身,用力一拍桌案,大怒道:“当初要不是张禟这个卑鄙小人告密,大贤良师怎么可能会仓促起义,最后落到一个兵败垂成!”
“来得好!张禟来得正好!这次我一定要杀了他!”
众人闻言,心中纷纷摇了摇头。
又一个白波军将领郭太劝说道:“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张禟有两万人,我们和他硬拼,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明智的!”
“况且,如果是大贤良师在这里,他会支持我们为了杀张禟,从而牺牲这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兄弟吗?”
“就算我们杀了张禟,但我们这万余兄弟,还能剩多少?汉军下一波的援军赶来,我们又该怎么办?”
这一番话下来,让张白骑沉默了不少。
杨奉见状,也长叹一口气说道:“我还是刚才的意见,先撤吧,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在卷土重来。”
“在这里死抗着,除了牺牲这些兄弟,毫无意义。”
众人经过一阵眼色交流了之后,郭太点了点头,同意杨奉的意见。
随后就是韩暹也表示同意,李乐也跟上表示同意。
见大家基本同意,就连刚才反对声不断的胡才此刻也闷不作声。
张白骑见状,也只能无奈同意退兵。
毕竟当初席卷天下八州,拥有数十万人马的黄巾军,在强大的汉军手下也没有坚持住一年,更何况现在手底只有一万多人的白波军。
……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张禟率军一路来到杨县附近的时候,就立刻派出大量的哨骑前去查探敌军情况以及分布位置。
让张禟等人感到意外的是,哨骑回来汇报的消息是:敌军不知所踪,杨县周边数十里,不见一个白波军士兵。
这让张禟等人心中疑惑不解,不知道白波军到底是在玩什么把戏。
为了保险起见,张禟和田丰商议之后,决定分兵行事,形成掎角之势,以防不测。
张禟自率三千兵马和许褚、田丰进入了杨县,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至于剩下的五千兵马,则是有“善处营阵”之称的张合带领着在城外驻扎,和杨县相互呼应。
进入杨县之后,张禟立刻受到杨县县令热烈的欢迎,终于有援军来了,今晚可以睡个安心觉了。
张禟也不废话,直入主题,询问白波军为什么突然销声匿迹。
杨县县令也是一脸的疑惑,他只知道白波军突然退兵了,但他也不知道白波军为什么突然不知所踪,只是恭维道:“下官料想一定是侯爷的威名,让这群不知死活的贼寇闻风丧胆了。”
张禟对于这种解释并不满意,虽然张禟知道自己对黄巾军是有些震慑力的,但要做到让黄巾军望风而逃,张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哪怕是号称平定黄巾军的第一功臣的皇甫嵩也做不到让黄巾军望风而逃。
于是,张禟便和田丰商议道:“元皓,我认为敌兵消失在杨县,是担心我军和杨县里的兵马里应外合,前后夹击他们,所以他们才撤走围杨县之兵。”
田丰点了点头,说道:“侯爷所言有理,丰也是这么想。”
“丰认为接下来应该及时探知敌军主力所在,趁他们立足未稳之际,联合各地兵马,一同围剿他们,争取一战就平定他们。”
张禟也是这么想的,第二天就派出大量哨骑前往之前被白波军攻下的城池,扩大规模寻找白波军的主力。
这次寻找的结果,再一次的出乎张禟、田丰等人的预料,跟上次一样的:没有发现任何关于白波军的踪迹。
即使是之前沦陷的城池,得到的消息也是白波军在搜刮了不少粮草之后,就神秘消失了,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
面对白波军这突然的消失,让张禟、田丰等人心中感到些许不安,毕竟行踪漂浮不定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说不准就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现,给你致命一击。
毕竟连试探性地打一仗都没有,白波军就这么悄然撤退,实在让张禟、田丰他们无法理解白波军的做法,始终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张禟认为这里面一定蕴藏着一个天大阴谋,最后他决定带领大军前往白波军的起事地点——白波谷,去那里一探究竟。
现在白波军除了白波谷,应该没有其它去处了。
不过,张禟鉴于他们是初来驾到,不了解白波谷的地形,唯恐吃了不熟悉地利的亏,于是特意让杨县县令派一些当地的士兵来协助他们去白波谷。
听到张禟要人,杨县县令的脑海里当即就想到一个人,能守住杨县,此人也是功不可没。
于是,杨县县令马上就把此人给唤来了。
当人来了之后,张禟只见此人身材孔武有力,面色坚毅,一看就是小心谨慎,未胜先虑败之将。
杨县县令热情地为张禟介绍道:“侯爷,此人乃是我县的贼曹掾,姓徐,名晃,字公明。”
“他为人骁勇善战,一柄大斧在他手上耍得虎虎生风。这次杨县能够守住,其中也有他不小的功劳。”
张禟就认真听到“姓徐,名晃,字公明”为止,后面他就没怎么认真听了。
因为张禟只感觉老天爷待他不薄啊,就这样,又让他碰到一名大将。
现在已经有了张合,现在徐晃也来了。
张禟恍然间想起来,徐晃就是河东郡杨县人,早年就是河东郡的小吏,能在这里遇到徐晃也不奇怪。
看来这一趟河东之行,能不能解决白波军在另说,反正是没有白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