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身为干部,哪怕是基层的公社干部,也该知道什么叫作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
不该打听的,绝对不能打听。
开设一次性筷子厂这件事情,目前仅局限于公社和县领导清楚。
相关文件和资料正在逐级上报。
这种情况下,下面反而因为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上面的领导一旦得知,可不会管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只会认为是县里领导工作无能。
投入几十万资金的大事,这么容易被底下的人知道。
保密工作形同虚设,还能指望下面做什么?
陆远说道:“主任,还有一件事情,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好,你说。”
“虽然建厂的事情只是八字才有的一撇,但我想这最后一撇,很快也会尘埃落定,能不能从我们村挑选几个,脑子活络,性格忠厚,勤学肯干的有志青年去县里学习汽车驾驶技术呢?”
“学车……”
听了陆远的这个请求,李文斌稍微愣了一下。
随后,李文斌恍然大悟道:“我看这件事,可以试着搞一搞。”
一次性筷子工厂落成,生产出的筷子何止百万双。
商品需要使用卡车运送到市里,再从市里运送到它们该去的地方。
期间,使用的卡车肯定不少。
确实有必要在陆家庄培养几名卡车司机。
经过陆远在会议上面面俱到的介绍,不但李文斌信心大增,其他参加会议的县里干部同样是信心饱满。
即使是县里一把手马万里,也对这件事情抱着乐观的态度。
只要万事俱备,有林耀祖老先生的全力配合,筷子厂生产出的一次性筷子,必然能够打开国外市场,以小搏大成为县里的首要出口商品。
一旦生意搞不起了,依托大量工人和部分机器配合,每月生产的筷子数量会越来越多。
从最开始的几百万双,逐渐变成几千万双。
如此一来,交通运输也就成为关键的关键。
陆家庄有一条全新的公路。
这条路直接从陆家庄修建到公社所在地,只要对公社到县里的公路进行一定修缮。
就能保证一次性筷子顺畅地抵达市区,通过火车将筷子发到南方。
也正是因为这条路。
李文斌才决定将工厂开在陆家庄。
安排陆家庄挑选几名村民学习汽车驾驶技术,等到一次性筷子打开市场,见到回头钱。
还怕买不到卡车?
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有钱,什么事情都好办。
大批卡车的出现,不但能将陆家庄生产的一次性筷子,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火车站。
闲暇时间,卡车还能起到其他的用途。
为需要建设的村屯运送生产建材,将乡下的农副产品运送到市区,帮助贫下中农把手中的剩余农副产品换成钱。
这也是为什么。
县领导们在大会结束后召开的小会上,将修路问题提到重要日程。
有钱,也就有了路和车。
有了这些东西,各方面的问题都好解决。
“宋秀莲,这里是村委会,不是你家炕头,要是继续胡搅蛮缠,我们可就对你不客气了!”
“你儿子是什么德行,外村人不知道,咱们村自己人还不知道?大字不识一箩筐,扁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字,就他这样的文化程度也要去筷子厂上班?你想什么美事呢!”
“我们一会要开会,你能不能别跟着了?”
“老娘们家家的,怎么一点脸都不要。”
陆远正要和李文斌说另外一件事情,冷不丁听到外面传来喧哗。
电话里,李文斌沉声说道:“你们村是不是又出事了?”
“主任,我出去看看,有什么事情会及时向您汇报。”
“如果出现问题,尽量在你们村里解决,不要闹到公社,更不要闹到县里。”
“明白。”
挂断电话,陆远走出村委会。
门口,几位生产队长脸色不悦地训斥一名上了年纪的老娘们。
瞅着陆远从村委会出来,老女人大声嚷嚷道:“陆村长,你给评评理,凭啥我儿子就不能参加招工考试,他是缺胳膊还是少腿?”
“出身根正苗红,一直没犯过错误,咋就不能和大家伙一块当工人呢?”
看到说话之人是村中泼妇宋秀莲,陆远脸色无奈道:“你先冷静一下,这里不是你撒泼的地方,村里的招工公告说得很清楚,根正苗红,没有犯过任何错误,仅仅是招工最基础的条件,想要成为集体工厂的工人,必须认识两百个以上的字,你儿子认识多少字?”
“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宋金贵还会写啥?”
宋秀莲不甘示弱地说道:“咋的!不认字就不能当工人了,没这个道理!我儿子认字不多,都是旧社会害的,要是赶上好时候,说不定我儿子也能考上大学,成为大秀才。”
“别什么事都怪旧社会,咱们这些老辈人不认识几个字,的确是被旧社会害的,你儿子上学的时候,解放都多少年了。”
一名生产队长没好气地回怼宋秀莲无理取闹。
宋秀莲的儿子宋金刚和陆远的年纪相仿,并且二人还是同学。
宋金贵天生不是读书的材料。
上学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算是待在课堂,也是一刻都不消停。
叽叽喳喳地和别人说话,要么就是呼呼睡大觉。
小学念完了,连带自己的名字在内,认识的字不到五十个,再瞧瞧人家陆远,读完小学又读了初中。
读的是一样的课本,教他们的也是同一个老师,差距咋就怎么大呢?
宋秀莲不为所动地辩驳道:“我不管,那帮犯错的知青都能得到招工名额,我家金贵根正苗红,凭啥就不能当工人?陆村长,你和我家老大是小学同学,你不会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吧?”
宋秀莲当然知道自家儿子是什么学问。
不过话说回来,不看僧面看佛面,宋金贵和陆远不但是小学同学,宋金贵还是陆远的恩人,陆远小时候被人欺负,宋金贵帮他打过两回架。
恩情摆在这,宋秀莲就不信陆远能做到铁面无私。
闹到陆远下不来台,招工名额也就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