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只要你东西质量有保障,在正常的收购价之上再给你加五分钱。”皱明十分大气的开口。
“行!就这么说定了,那我明天就给您先送一些。”李牧笑着回应。
五分钱,看着是少。
可是积少成多,在80年五分钱也能买不少东西。
李牧跟邹明敲定了收购的事儿,心里也是高兴。
不过却拒绝了周春华要请他吃饭的事儿,他现在只想去银行先支出五百块前来,好回村收东西。
却不想李牧高高兴兴的拿钱回家,人还没进家门口就见他大哥一脸恳求的拉着一个中年妇人的胳膊恳求着。
“孙婶,您再等等行吗?年后,年后我一定想办法凑够五百块钱。”
“前进,不是婶子我心黑非要逼着你们李家拿着五百块钱。可我家香楠她爷、奶逼着我们拿这五百块钱,不然就要把香楠嫁给县里的那个鳏夫。”
“你叔他就是个榆木疙瘩,只知道他爹娘的,我也是没有办法。”
孙二喜也知道就凭李家这条件,能拿出二百块钱已经是顶天的了。按照她的想法,是真心想要把闺女嫁到李家的。
可……一想到家里的糟心的玩意儿,孙二喜就恨从心中起。
闺女是她的,他们凭什么提她跟她闺女做主,收了那老鳏夫的五百块钱彩礼。
现在好了,他们要拿不出五百块钱退了那边的亲事,不仅她闺女名声坏了怕是连带着家里的剩下的两个姑娘都要跟着吃挂落。
孙二喜这么想着心一狠,推开李前进拉着她的手转身就要走。
“不就五百块吗?这钱我们出了!”李牧大步走近院子,大声喊着。
李前进一看到李牧,顿时鼻头一酸,眼泪跟不要钱似的哗啦啦的往下淌。
“牧子,大哥我……”
李牧见他大哥流泪,那心口更加的堵得难受。
只是,今天这五百块他有是有,但是却不能就这么给了。
“孙婶,您回家等着吧!我们一会儿就去上门提亲,一分不会少。”
说着话,李牧顺势从口袋里拿出五百块钱来。对着孙二喜晃了晃。
孙二喜也是头一回瞧见这么多的钱,一时间竟然有些怔愣住了。
直到梁美珍闻声出来,瞧见李牧手里拿着的五百块钱,快步走上前一把抢了过来。
“瞧给你能的!五百块钱,你说给就给。谁来还?你是要你大哥大嫂还没结婚就先背上饥荒吗?”
梁美珍愤愤的说着,狠狠的白了李牧一眼,示意他要是再敢多说一句话揍死他,这才转身看向了孙二喜。
“他孙婶你也瞧见了,钱我们已经想办法借来了。这亲事俩孩子愿意,咱们也不能再给他们打破了芯。”
孙二喜何尝不知道这个理,只是……
“哎!她李婶子,我知道你们家是真心实意想要娶我家香楠的。我也就实话跟你们说了吧。”
孙二喜一股脑的将实情的缘由说了个清清楚楚。
原来曾香楠他们家其实根本就没想着要什么三转一响,就想着孩子愿意而李前进又是个老实孩子。
日后对他们家香楠可定错不了,别管给多少彩礼,回头都打算再让闺女带一半回去。
可谁承想,曾香楠的爷奶确实两个势利眼的。
再加上,她爷们家的老二媳妇一忽悠,就……
“现在那五百块钱,已经全都变成了老二家娶媳妇用的三转一响了。”说到这里,孙二喜已经是一脸的难看。
但是话还不得不说。
“我也是没有办法,这才提前来找你们商量这事儿。”
李牧算是听明白了。
事儿要是这样,那就更好办了。
“婶子您放心回去吧!五百就五百,我们指定过去。”李牧唇角一扯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来。
“不过,丑话说在前面。五百块钱可以给,但是要是到时候你们家还坐地起价,那可就别怪我们闹个没脸了。”
孙二喜听着话先是一愣,若是李家真拿着五百块钱上门,家里那俩老的还真没准会闹出这事儿来。
真要闹个没脸!
孙二喜心头一紧,想到女儿跪在地上头都磕破的样子,心底一横“放心,这五百块钱的彩礼绝对不会变了。”
“要是家里两个老的再闹,我就豁出去这条命也会让你们把香楠带走。”
李牧要得就是孙二喜这个态度,今天她但凡有一点犹豫,明天他带人上门的时候都不会多留一丁点的情面。
李前进提亲的事儿说好,孙二喜也没多做停留,转身就离开李家迫不急待的将这个好消息回家。
只是前脚孙二喜一走,后脚梁美珍就跳起来脚。
“你个小瘪犊子,说这五百块钱又是哪里来的?”
“娘,你这么大惊小怪的干啥。别说这五百了,再来个五百你儿子也有。”
李牧一脸得意的说着。
转头看向还在抹泪的李前进,上前一把勾住他这位老大哥的脖子“大哥,男子汉大丈夫哭啥!”
“再说了,这五百块钱咱们也不会白掏,我得一位好大嫂,你得一个好媳妇。”
李前进听着李牧这话,本要止住的眼泪又跟不要钱似的淌了起来,连带着说话都跟着断断续续的,跟不上趟。
“牧子,你对,对大哥太好了。哥,哥一定,一定想办法,挣、挣钱还你。”
“钱肯定是要还的,但你兄弟我有得是挣钱的法子。不用你想,你跟着你兄弟我做事儿就行了。”
李牧笑呵呵的说着,见李前进点了头,搂着他的脖子就要往屋子里走。
谁知,人还没走两步,就又被梁美珍的一声吼给震住了脚。
“咋!想溜?是不是觉得老娘这两天不舒服,就轮不起棍子来了?”
“算了,算了,你让他们兄弟俩好好说会儿话。你咋呼呼的,要早听我的拿牧子给的钱去提亲,今儿还能有这事儿!”
李国章:又走起了马后炮。
可他话音没落,已经抡起烧火棍的梁美珍转身那棍子就往他身上抽去。
就听李国章:“嗷”的一嗓子,蹦得三尺高。
李牧跟李前进见怪不怪的,赶忙往屋子走,免得殃及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