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自从范仲淹和包拯做了宰相之后,就一直推行变法。
尤其是废除太祖崇文抑武的国策后,军事实力空前强大,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
若朝廷当真派兵前来,就梁山这些江湖草莽……宋江不敢想象能不能坚持住三天。
这是其一。
其次,宋江本就是读书之人,忠君爱国思想根植在骨子里。
落草为寇,那是逼不得已。
对他来说,梁山现在有这么多人马,已经对朝廷构成了一定威胁。
正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朝廷现在有招安之意,不说入朝为官,至少不会比以前混得差。
哪怕给他一个七品知县坐坐,他也很满足了,没必要再去和朝廷硬碰硬,他不敢赌。
要是侥幸胜了朝廷还好,要是输了,那就只有灭族的下场。
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面对宋江有理有据的分析,晁盖一时间也无言以对了。
诚然,面对今日的大宋朝廷大军,他其实也根本没有把握。
晁盖并没有宋江那么大的野心和抱负,也没有想过以后的事。
上梁山,仅仅只是为了谋生,安安心心做一个草寇。
只是他没想到,宋江的影响力有这么大。
自从将宋江请到山上之后,四方好汉纷纷都涌入到梁山。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梁山的人马就由几千人扩展到了几万,竟然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彻底玩大了。
要不然的话,他完全可以和阮氏兄弟几人,每天打家劫舍,做自己的土皇帝。
可现在,已经回不去了。
而偏偏晁盖又没有和朝廷作对的野心和胆识。
吴用见他一直犹豫不决,赶忙劝说道:“兄长,小弟以为,不管梁山是否要归顺朝廷,都还有商量的余地,兄长也不必急于下定论。”
“至少朝廷现在先拿出了诚意,哥哥也应该先看看朝廷的态度再说。”
“若不接见朝廷使者,梁山就彻底没有后路可言了。”
晁盖听后,这才点了点头:“那好吧,就依先生,晁盖明日就会会朝廷钦差。”
当天,宋江和吴用就派人送使者离开水泊,约定明日午时,亲自到北岸亲自迎接钦差大驾。
次日,宋江和吴用早早便领着几位兄弟,拨了五十只船前往水泊北岸恭候。
到了午时,韩琦、富弼、鲁智深和武松如约出现在岸边。
一看到朝廷钦差,宋江激动莫名,赶忙上岸迎接:“小可宋江奉命恭候钦差大人。”
韩琦道:“宋头领不必多礼。”
宋江毕恭毕敬,赶忙请几人上船,表示晁盖在断金亭恭候大驾。
韩琦和富弼见宋江还算恭敬,心里很是满意。
说实话,两人本就是官宦子弟,出身名门,对宋江这样的小人物根本就没放眼里,对梁山也没太当回事。
要不是晁盖宋江一伙人在梁山闹出了不小的动静,这样的小人物,估计这辈子也见不到他们。
两人上了船,瞧着绵延千里的水泊,赞叹了一番。
心中暗想,果然是个险要的去处。
难怪济州府奈何不了梁山贼寇。
若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水军,想要攻入梁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鲁智深和武松面对名声在外的山东及时雨宋公明本人,也是夸赞了一番,这让宋江倍感受宠若惊。
其实,他早就留意到了鲁智深和武松,一个和尚,一个却披头散发,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正经人,倒是和两汉兄弟差不多。
可竟然和朝廷钦差在一起,心里很是疑惑。
连忙询问两人的身份。
“洒家名鲁达,法号智深,因平生不忌荤素,所以大家都叫我花和尚。”
“这位是武松,家里排行老二,人称武二郎。”
宋江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原来是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提辖和打虎英雄,幸会!幸会!”
鲁智深和武松见到宋江竟然也知晓他他们的名号和英勇事迹,心里很是受用。
他们心中本就对宋江怀有敬意,此刻彼此之间的距离更是拉近了许多。
加上双方本就是魔星转世,所以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情感。
双方互相恭维了一番。
宋江更是疯狂向二人套近乎,表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一心想要招安之意。
鲁智深道:“宋三郎义薄云天,既然有意归顺朝廷,一切都好商量。”
“不瞒你说,我们在前往梁山之前,包大人就已召见等,要我等务必传达为朝廷招揽梁山众义士,为朝廷效力之意。”
宋江听到这里,更是倍感受宠若惊,连包大人都如此重视梁山兄弟,那诏安之事就更有希望了。
心里甚至已经在幻想,将来若是受到包拯器重,便可扶摇直上……
光是想想,宋江便已迫不及待了。
随即表示道:“我梁山兄弟无一不是忠义之士,只因报国无门,不得已而落草,承蒙朝廷恩赦,宋江无论如何也会促成此次诏安,让梁山兄弟为朝廷效力。”
说得格外大义凛然。
说话间,船只已经靠近断金亭。
只见晁盖和公孙胜率领大小头目在河岸边等候。
宋江赶忙介绍:“这便是梁山头领晁盖。”
船只靠岸。
晁盖率先拘礼:“晁盖率领梁山兄弟,迎接钦差大人。”
韩琦道:“晁头领不必多礼!这些是朝廷赏赐的御酒和礼品,晁头领派些人搬运吧!”
晁盖道:“晁盖谢朝廷赏赐!”
说完比了个请的手势。
韩琦也不客气,上前先行,晁盖和宋江两旁随行。
须臾来到旗帜之下,宋江介绍道:“二位钦差大人请看,这便是我梁山的旗号。”
韩琦几人抬头一看,只见“替天行道”几个大字迎风飘扬,猎猎有声。
宋江道:“这面大旗,代表的是我梁山兄弟除暴安良,匡扶正义,报国为民之意。”
晁盖听到宋江的解释,脸色顿时凝重了起来,却没说话。
韩琦微微点头。
很快又来到忠义堂门前,宋江又说道:“二位大人请看,这忠义堂二字,代表的便是我梁山兄弟忠心朝廷,义气当先。”
晁盖听罢,一张脸更是黑得不行,感觉从始至终,他一直都被宋江牵着鼻子走。
原本忠义堂以前叫聚义厅,是宋江山上之后,才换了牌匾。
晁盖本无城府,并没有想太多。
此时听宋江这么一解释,他才算彻底明白,宋江从一开始扯大旗,改匾额的意思。
原来这老小子从一开始就在为今天的诏安谋划了。
真是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