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听闻张好古主动要求更换杯子,微微一笑,缓声道:“这杯子确实珍贵了些,但也不必过于紧张。为了雕刻出这套杯子,耗费了不知多少珍稀的水晶呢。整套杯子统共只有九只,因其上皆刻有九条祥龙,故得名‘九龙杯’。据朕所知,这应是朕的皇爷爷当年所遗留之物。你且安心使用便是,莫要再推辞了。若是因为杯子上的龙而有所顾虑,朕今日特赦你无罪,无需担忧。”
张好古见皇上言辞恳切,态度坚决,深知再推却便显得不识抬举了,于是赶忙再次谢恩道:“既然皇上如此厚爱,微臣自当遵命。”说罢,缓缓坐回座位之上。
就在此时,一旁伺候的太监手脚麻利地走上前来,小心翼翼地拿起酒壶,将琼浆玉液轻轻倒入了那九龙杯中。刹那间,一股浓郁醇厚的酒香如同一股清泉般冲入了张好古的鼻腔之中。他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口气,满脸沉醉之色,仿佛整个人都已被这迷人的香气所融化。
随着酒杯被渐渐斟满,那酒水已然漫过了杯沿,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它并未如寻常那般直接流淌而出,而是仿佛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牵引一般,竟在空中形成了一道优美至极的弧线。那弧线犹如天女舞动的丝带,轻盈飘逸,美不胜收。
再看杯中酒液,其色泽并非常见的浑浊之色,反倒是呈现出一种炫目的兰绿色调,宛如深海中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泽。仅仅只是看上一眼,便让人忍不住心生向往之情。
张好古心中深知,此乃清酒无疑,更是难得一见的陈年老酒。据说这种年份久远的美酒具有独特的挂杯特性,只需轻轻晃动酒杯,便能看到那醇厚的酒液沿着杯壁缓缓滑落,留下一道道细腻的痕迹。
自张好古穿越至大明以来,也曾品尝过数种声名远扬的名酒。像那来自山东的秋露白,口感甘醇,香气扑鼻;还有淮安的绿豆酒,以绿豆精心酿制而成,别具一番风味;括苍的金盘露,则以其金黄澄澈的外观和浓郁的酒香为人称道;婺州的金华酒,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建昌的麻姑酒,相传有着神奇的功效;太平的采石酒,味道醇厚,余味悠长;苏州的小瓶酒,精致小巧,惹人喜爱;襄陵的酒,更是当地一绝;以及景芝的酒,也是颇负盛名。
然而,即便张好古已经领略过如此众多的佳酿,但当他此刻面对眼前这杯尚未入口的美酒时,单从其品相上来看,就已能断言它绝对超越了之前所尝过的所有酒类。毫无疑问,这才是当之无愧的真正好酒啊!
待酒杯斟满之后,皇帝面带微笑地高高举起酒杯,并豪迈地喊出:“饮盛!”话音未落,他便率先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紧接着,皇后与两位贵妃见此情形,亦毫不犹豫地端起各自面前的酒杯,仰头一干而尽。而在场的三位尚未成年之人则无福消受这杯中之物,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大人们尽情畅饮。
此时,一旁的张好古眼见皇家人纷纷干杯,稍作犹豫后,也毅然决然地将自己手中高举多时的酒杯送到嘴边,而后大口咽下。当那酒水甫一进入口腔之际,一股浓郁的甘醇滋味瞬间弥漫开来。张好古不禁暗自惊叹,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身处大明,他从未品尝过如此美妙绝伦的佳酿。
值得一提的是,这酒虽然口感醇厚,但度数实则并不甚高。就在众人品味美酒之时,一道道精心烹制的各式青菜也被陆续摆上了餐桌。这些新鲜欲滴的青菜搭配着由张好古亲自调配而成的独特酱料一同呈上,可谓相得益彰。当食客们用筷子夹起青菜,轻轻蘸取些许酱料放入口中咀嚼时,那奇妙的组合所带来的味觉冲击简直令人陶醉其中、难以自拔。这种前所未有的美味体验,不仅让皇帝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更使得他兴奋不已,连连举杯畅饮。张好古见状,虽已略有醉意,但碍于情面,也只得硬着头皮跟随皇帝继续开怀畅饮。
皇帝一边享受着美食佳肴,一边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致远所言果然不虚,这烧烤配上美酒,真乃人间至味啊!明明不过就是那常见的几种佐料而已,可经张爱卿之手调制出来后,其味道竟然远超朕以往所吃过的任何菜肴!”
再瞧那烤青菜,似乎尤其深得皇后和二位贵妃的欢心。她们吃得津津有味,嘴角挂着满意的笑容,原本刻意维持的那份优雅仪态此刻也全然不顾,只是不停地将烤青菜送进嘴里,一副欲罢不能的模样。
他一杯接一杯喝着酒,嘴里不停地咀嚼着香气四溢的烤串,一串接着一串,仿佛永远也填不满那无底洞般的胃囊。终于,当他再也无法咽下哪怕一口食物时,才缓缓放下手中的竹签。而那位尊贵无比的皇帝陛下,兴许也是被美酒冲昏了头脑,一边轻轻拍打着自己圆滚滚的肚皮,一边大笑着对身旁的人说道:“致远啊,朕这辈子吃过的烤肉可谓数不胜数,但像今日这般美味的,还真是前所未闻!朕都已经吃到撑得不行啦,却仍是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大快朵颐一番呐!哈哈哈哈哈……好在有你,总算没让朕失望!”
说罢,皇帝转头看向围坐在一旁的家人们,只见他们不知何时早已停止进食,正静静地望着自己。尤其是那可爱的小公主,此刻更是毫无形象可言,一只小手放在微微鼓起的小肚子上轻轻地摩挲着,显然也是吃得太饱,再也无法动弹分毫。难道大家早早停筷,就是在这儿等待自己吗?想到此处,他不禁微微一笑,目光扫过每个人的面庞,发现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从这些灿烂的笑靥中,他清楚地感受到众人对于这次烧烤盛宴的喜爱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