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身死安南,除了郑华这个决策者。陈民是给郑华献计之人,刘勇是负责袭杀胡博之人。二人一文一武,是郑华的左膀右臂。
琼州兵为胡博报仇,既然郑华不死,肯定要有人背锅。陈民、刘勇二人,无疑是最好的人选,要说杀了也就杀了。
只是郑华最后说诛九族,那可就不是死几个人的问题。严格来说黎利、郑华也在此列,两人显然不会牵连。而在场大臣,就有十几人在其列。殿外不知还有多少人,会受其牵连。
郑华不是没诛过九族,那都是小家小户。这两家也算是,郑家的开国功勋,跟随郑家共同富贵。一百多年的沉淀,在安南是树大叶茂。
那个公然喊叫的礼部尚书,和陈民是姻亲关系,也在诛杀行列。礼部尚书当然不会束手就擒,也鼓动郑华反抗王成。有的更甚直接大骂:郑华是卖国贼。
一时间,整个朝堂也陷入混乱。唯独安南王黎利,显得极为平静、冷眼旁观,他恨不得这些人全死。毕竟这些人,抢了他家的江山……
白虎兵丁宿卫大殿,也不是摆设。在潘必正的示意下,很快控制局面。有两个武将血溅大殿后,殿内又恢复平静,只是气氛是格外的诡异。
殿外几百人,也听到殿内的异常。只是千余白虎兵丁把手,使得这些人不敢异动。
事已至此,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郑华索性心一横,拿出一个小本子,又开始读了起来。
刑部尚书罗文涛,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草菅人命。诛罗文涛三族;左都御史徐浩,纵容其子强抢民女,在受害者上告时,又灭其一家。诛徐浩一族;户部尚书周辉,贪赃枉法,叛斩立决……
前车之鉴,大殿内没人再反抗。殿内人也只有不断祈祷,希望郑华不要点到自己。此时的他们才意识到,已沦为案板上的鱼肉……
有少数大臣乐了,这些人都是罪大恶极。郑华也是知道这些人的罪行,只是置若罔闻而已。这个时候说出来,难道是想励精图治,这也太晚了吧!
这些点名的人,是王成给郑华的小册子,罪状也罗列的清楚。让郑华大惊的是,这些人的罪状,有的他清楚,有的他不清楚。更让郑华惊恐的是,这些人犯罪的时间、地点,也都写的详细,十有八九都是真的。
看完这些,郑华已是满头大汗。这些罪状,不是一时半会可以知道的。就是他这个实际掌权人,也不是很清楚。王成是怎么知道的,王成还知道些什么。
细思极恐,王成注意安南,绝不是这一两年的事。
到后来,郑华才想明白。袭杀胡博,也是让王成找到了,出兵安南的借口。要不是陈民、刘勇二人,也深受其害。郑华以为二人是受王成的教唆,故意让自己杀胡博,好让王成出兵。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郑家也是保住了。只是这代价太大,大的已经无法在安南立足了……
胡博。琼州军需部长的阵亡之地。陈民、刘勇二人,其直系亲属,将近百余口人,全部受缚跪在这里。
“杀!”
随着刘放喊出一个杀字,百余刀斧手同时挥刀,百余颗头颅应声落地。
安南王亲念祭文,以告慰胡博在天之灵。改海阳城为虎王城,寓意胡博身亡之地。同时胡是外族人,胡亡的意思也不言而喻。封胡博之子为虎王伯,其子孙世袭虎王伯,由虎王城供养。
祭奠仪式完毕,王成刀指苍天喊道:“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亲卫团、玄武一师,随后齐声呐喊,声音经久不息,声浪一波高过一波……
对于二人其他旁系族人,王成选择性的杀了一些。无辜受牵连的家族,也只是发配至琉球,为大明建设添砖加瓦。毕竟来自后世的王成,还是多了些不忍。
郑华也受到应有的惩罚,其郑家百年积累,全部充公。对于郑华本人,及其家族,没有过多牵连。郑家统治安南北部,长达百年之久。若对郑家赶尽杀绝,难免会有不必要的变故。
王成不想牵连,不代表仁慈。对于该杀之人,是一个没有放过。十几天以来,整个升龙城,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
白虎兵丁在升龙城中,到一个个府宅抄家,这些人大都是有罪之人。恶贯满盈之人,直接将其家族,拖到菜市场砍杀。贪官污吏也没有放过,罪孽深重之人,直接砍杀。罪孽轻的,也发配置琉球……
一时间,官员人人自危,豪强恶霸个个胆寒,深怕白虎兵丁敲门。
初始百姓还是自求多福,杀的都是该杀之人,流放的人大都屁股不干净。像郑泰这些爱民的好官,白虎兵丁一个不动,还将其保护起来。对于百姓更是,秋毫无犯。
这些百姓也是跟在,白虎兵丁身后,大呼:“杀的好!抓的好!”……
等到升龙城消停下来,城中人丁少了大半。倒不是杀的多,大都迁移到琉球去了。
安南虽自称一国,也只是弹丸耳。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潘必文率领的三路军南下。奉化、建平、青化、义安四城,直接选择投降。毕竟有郑耿这个原少主劝降,他们忠心的郑家都投降了,再负隅顽抗,也没什么意义。
倒是河静城守将拒不投降,还大骂郑家是安南的罪人、安南的卖国贼。
潘必文一路下来,早就憋坏了。见有仗可打,也是来了精神。武火也是个暴脾气,二人一拍即合,直接兵围河静,准备大干一场。
只是还不待攻城,就有人开了城门。将河静守将五花大绑的,送到城外,献了城池。毕竟城内还有聪明的、怕死的人存在。
白虎一师也紧随其后,控制了五城的城防,彻底掌控安南北境。
三路军九万人马,从升龙南下到达广平时,已是十二万人马。一路上没有大仗可打,潘必文、武火也是兴致平平。
只是到了广平地界,距离广平城二十里的时候,隆隆的炮火声,已是不绝于耳。
潘必文、武火二人也是惊疑不定,难道阮主挥兵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