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深吸了一口气,“晚上我去银杏那里。”
王熙凤想起白天才问过章大夫的话,虽然多少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凑到林如海耳边说道:“章大夫说了,我这个时候是能有房事的,爷动作轻点就行。”
说到最后她的声音细若蚊蝇,林如海仔细听了半天才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意思。
他看着耳朵通红的妻子,在她耳垂上轻咬一口,“当真?”
王熙凤捂着脸点了点头,其实她自己也是想要的,不然哪里能去问章大夫这些事情。
真得是年纪大了,脸都不要了。
林如海说道:“好,为夫一定轻轻的。”
林家地龙一向烧得好,如今因着王熙凤有孕,卧室里又多摆了两个银丝炭火盆,所以一点都不会冷。
二人在床上一番恩爱后,两人都是说不出的满足。
林如海将妻子搂在怀里,轻轻在她发间吻着。
“凤儿,真是我的好凤儿。”
王熙凤此时已经睡眼朦胧,她迷迷糊糊地应道:“哪里好?”
林如海轻笑道:“哪里都好,模样好,品行好,脑子好,家世好……最重要的,身体好。”
王熙凤听他用自己刚才说的话来打趣自己,实在是羞得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只得将被子一拉蒙住头佯装睡觉。
林如海见她如此,实在是好笑,“好了好了,不逗你了,好好睡吧。”
说着给她把被子扯下来,又把两侧掖了掖,这也才躺下沉沉睡去。
当京中开始飘第一场雪的时候,荣国府给林家送来了喜信儿,大房的儿媳妇凤溪有喜了。
王熙凤听说之后不由地出了一会儿神,凤溪的孩子,会是巧姐吗?
一想到巧姐,她忍不住心中一痛,她对前世很多事情都已然释怀,但是独独对这个女儿,怕是很难放下了。
不管怎样,凤溪有了身子是好事,她嫁给贾琏也有一年多了,这个时候才怀上也不算早。
王熙凤这次怀孕,不管是宋夫人给的,还是日常交好的那些夫人们送的,又或是巴结讨好林如海的人送的,各种吃的用的收了一大堆。
她即使再生三个四个的,怕是都吃不完用不完。
于是她让百灵收拾了一车东西出来,准备给凤溪过去。
百灵年初的时候已经由王熙凤做主,嫁给了林升的弟弟林顺。
本来也可以出府去过她自己的日子。
但是百灵从小就在王熙凤身边长大,很是不想离开主子,于是就做了她院子里的管家娘子。
她娘家姓姚,所以现在人人都称她一声“姚娘子”或者林顺家的。
画眉也早在一年前就被发还了卖身契,回家嫁人去了。
王熙凤不仅送了她一百两银子,还赏了两副头面当嫁妆。
如今她身边的一等丫鬟,已经由杜鹃和雨燕顶上了。
这次因为有孕,正好又选了四个小的跟着学,随后挑两个好的当二等丫鬟。
王熙凤按照贾敏的风格,给四个小的也取了“鸟名儿”,分别叫白鹭、黄鹂、云雀和彩鹦。
她庆幸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大字都不识几个的王熙凤了,不然怕是这几个名字都取不好。
百灵很是麻利地就准备好了东西,只等挑个天气好的时候,往荣国府去送了。
这日天气不错,太阳高照,是难得的一日暖冬。
王熙凤挺着她七个多月的肚子往荣国府去看望凤溪了。
本来林如海还劝她只送东西过去就好了,但是王熙凤说道:“章大夫也说了,要多走动走动将来才好生。
再说了,如今七个月肚子也不算太大,我这次怀像又轻巧,趁着还能走动再往娘家去一趟。
不然天气越来越冷,再下上几场雪,就更去不成了。”
林如海觉得妻子说得还挺有道理,也就允了。
却也只同意她带上黛玉,两个儿子就别跟着了。
不然就算有奶娘在,她也总是要操心的。
王熙凤知道是丈夫体贴,自是也都应了下来。
于是就只带着黛玉往荣国府去了。
贾母也有阵子没见女儿了,听说她要来,早早就让人准备着,把荣禧堂的屋里多放了两个炭盆,生怕让女儿冻着。
又叮嘱小厨房做几道孕妇能吃且又是女儿平素爱吃的菜来。
辰时刚过半,王熙凤就带着黛玉到了荣禧堂。
两人一进门,黛玉就甜甜地喊了声“外祖母”。
贾母看着披了件织金大毛斗篷的黛玉,小脸儿让风帽周围的一圈白狐狸毛衬得越发玉雪可爱,心中实在是爱到不行。
连忙招手让她到榻上去,亲手给她解开披风,又把黛玉的两只小手捂在手里。
“嗯,这手热乎乎的,可知外面不甚冷。”
王熙凤一边由着杜鹃给她解开披风,一边笑着说道:“今日太阳虽好,但还是冷的。
只不过家里的马车都有暖箱,所以冻不着她。
再说了,她身上那小夹袄,可是金丝棉的。
今年统共就得了那么点儿,都给她和两个哥儿做了新棉袄了。”
这金丝棉确实是难得的好东西,只要薄薄一层,比普通棉花铺三层都要暖和。
只可惜贵倒还是其次的,主要是产量极低,还要供皇家使用,流入民间的就更少了。
林家能买到够几个孩子做衣裳的金丝棉已经算是很不容易了。
不光是钱的问题,还得有相当的人脉。
所以贾母听说王熙凤给孩子们做衣裳用的是金丝棉,也微微咋舌。
刚入冬的时候她就想买些回来做衣裳,结果方氏就未能买到,说是有钱都没处买去。
后来贾母退而求其次,想着买上一点给宝玉做件金丝棉的袄子也行啊。
结果就连这一点儿都买不着。
当时方氏是这么给她说的,“您有所不知,这金丝棉因为难得,已经被皇商垄断了。
说是能有那么一部分流入市面上,但其实也被他们留着做人情送给那些达官贵人呢。”
贾母听到这里的时候还有几分郁结,自家好歹也是国公府,但是老爷去世后,这两个儿子实在是有些扶不起来。
府上连金丝棉都买不到就说明荣国府看似繁花似锦,其实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既然方氏说有钱都买不到,那女儿家的金丝棉估计就是别人送的。
由此可见,女婿这官是越做越好了。
贾母此时心内百感交集,既感叹自家的衰落,却又为女婿的蒸蒸日上感到欣慰,当年老国公爷选女婿的眼光果然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