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这才发现自己说漏了嘴,在芦雪庵里吃烤肉,已经是上辈子的事儿了。
她用帕子掩着嘴笑了一下,“嗐,我这不是听你大舅妈说的嘛。
那芦雪庵是个赏雪景的好地方。
我小时候也是个贪玩的,喜欢烤个肉啊,喝个酒啊。
所以顺嘴儿就这么说了呗。”
黛玉不疑有他,熙凤也就把这一事遮掩过去了。
穿戴妥当后,黛玉便带着紫鹃和晴雯,以及那一大车新鲜肉和水果,往荣国府上去了。
只是没想到,今日真是赶巧了,不仅自己过去了,这府里还来了客人。
是薛家的亲戚,薛蟠的堂弟薛蝌带着妹子名唤宝琴的姑娘进了京,要看望薛姨妈。
薛姨妈便一同邀到了府里。
谁成想,这宝琴竟是入了老太太的眼,一见到就爱得不行,直嚷着让王夫人认了干女儿,留在府里住下。
期间,贾母还提了一嘴,问这姑娘有没有定下来人家。
薛姨妈连忙回道:“已经定下来了,正是梅翰林家的小儿子。
这亲事还是她父亲在的时候给定的。
如今她哥哥带她进京,也是为了留在京中准备嫁妆。
只等着过两年就嫁过去呢。”
贾母只念叨着“可惜了,不然我这里还有个好人家给她说说呢。”
屋内众人但笑不语。
方氏知道老太太这是借机敲打薛姨妈呢。
这阵子什么“金玉良缘”“宝钗的金锁要有玉的才能配”已经都传到她耳朵里了。
别看老太太好像天天两耳不闻窗外事,实则对这府里的一举一动都清楚着呢。
不是她说,薛姨妈这点小聪明,在贾母眼里,还真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不够看的。
只是这薛姨妈什么时候竟盯上宝玉了呢?
难道她看不出来贾母是想把黛玉和宝玉凑一对儿的嘛?
方氏虽然嘴上从未说过,但是以她对贾母的了解,老太太这点心思她还是能猜出来的。
可是她心里也清楚,这只怕是贾母一厢情愿罢了。
就她看小姑子家里的那个表现,定是不会将黛玉嫁给宝玉的。
这也不奇怪,且不说宝玉这个孩子如何,就冲他那位拎不清事项的母亲,这亲事都做不得。
黛玉也正好凑了一番热闹,最后说定第二天邀请宝琴一起参加诗社。
晚上贾母留了黛玉在荣禧堂说了会话,本想让她留宿,奈何已经提前说好要留着宝琴住这里了,两个人都留下难免有些不便。
黛玉笑道:“我正好晚上贪嘴,多吃了点。
这会散步回园子也能消消食呢。
外祖母就放心让我过去吧。”
贾母见她坚持要回潇湘馆,想着估计也是外孙女喜欢那院子,也就没再多说。
让鸳鸯给取了个玻璃绣球灯出来,给了晴雯。
“这个灯夜里点着亮,让晴雯给你在前面照着路。”
晴雯笑嘻嘻地从鸳鸯手里接了灯笼,“老太太放心,就是跌了我也不能跌了这个灯笼。”
贾母笑着伸出手指点了点,“你这小丫头,当年我就觉得是个伶俐的。
本还想着给了宝玉,没想到让这个玉儿先给挑了去。
也好也好,都是一样的。”
贾母这句话意味深长,就连黛玉都听出了其中的暗示。
既想把晴雯给了宝玉,但是却给了自己,又说都一样,那岂不是在暗示想要让自己与宝玉结亲嘛。
这样一来,晴雯岂不是也等于跟了宝玉。
虽然听懂了贾母的意思,但是黛玉佯装什么都不明白,仍是笑着说道:“她呀,可太伶俐了呢。
幸亏是我将她要了来,不然宝哥哥可受不了她这个刁丫头。
我看他房里的袭人姐姐倒是个好的,更适合他呢。”
贾母只当黛玉年纪还小,不通情事,也就笑着没再说话,让她快回去歇着。
虽说此时已经入冬,又刚下过小雪,但是借着明晃晃的一轮圆月,走在这大观园里倒也别有趣味。
黛玉又有紫鹃和晴雯作伴,三个人说说笑笑的,只当是月下赏景了。
几人走到沁芳亭时,往东走就是潇湘馆,而往西则是怡红院。
正要往潇湘馆方向拐去,忽然听见细细的哭声。
黛玉闻声望去,只见一个杏色的身影从怡红院里出来,沿着蜂腰桥往北去了。
她和紫鹃晴雯对看了一眼,屏气凝神,很默契地都没再说话,只是加快了脚步,进了潇湘馆。
这个小插曲让三个人原本欢快的气氛沉静了下来。
紫鹃、晴雯二人各司其职,忙着要水、铺床,伺候黛玉梳洗,准备安睡。
最后还是晴雯耐不住性子,问了一句,“刚才那个可是宝姑娘?”
紫鹃正在给黛玉卸去钗环,在镜子里冲着晴雯摇了摇手。
黛玉已经开口说道:“莫要议论,只当没有看见就是了。”
晴雯虽然依旧好奇,但是姑娘的话她还是听的,便又转身去铺被子,再不多说。
虽然当时隔着一段距离,但是今晚月光格外好,借着月光,黛玉还是看清了那人的衣着和身形。
如无意外的话,应该就是宝钗。
黛玉也听探春说过,宝姐姐和二哥哥关系是最好的,甚至比家里这些姐姐妹妹都要好。
特别是大家都进了园子以后,来往更加方便了。
这两人每天不是宝玉去了蘅芜苑,就是宝钗进了怡红院,走动得更为频繁。
所以今晚如若那人是宝钗,倒也不奇怪。
只不过她似乎是哭了,也不知道宝玉是如何惹到她了。
按理说以宝玉那个性子,很难会把哪位姐妹惹哭才是啊。
更何况宝钗一向是个端庄大方的性子,有什么事能把她惹哭呢?
黛玉也不是不好奇,只不过这种很可能涉及别人隐私的事情,她觉得还是不要去过问才是。
带着这一点点好奇,黛玉睡到了床上。
她一会想着明日在芦雪庵烤肉作诗,要出个什么题目才合适。
一会又想着自己此次来的真实目的是要见妙玉,见面后要如何开口才不显得突兀呢?
想着想着,黛玉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黛玉几人刚才还真没有看错,从怡红院哭着出来的人确实是宝钗。
她一贯是个会察言观色的,今日贾母那一番做派若是她还看不出来是什么意思可就太蠢笨了。
虽然母亲放出了“金玉良缘”这样的话,可是人家贾母压根不接这个茬。
言外之意,宁可把宝琴配了宝玉都不可能考虑自己。
宝钗在荣禧堂的时候还不得不强颜欢笑,等随着众人回到园子里后便再也忍不住了。
既然老太太看不上自己,即便宝玉再喜欢自己又能如何呢?
宝钗想着便觉得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