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客人们陆陆续续都来了。
裘心颜还是生完女儿之后第一次外出赴宴,又是北静王妃亲自下帖子邀请,心情也是十分雀跃的。
只是她也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还能见到牛晓绮。
牛晓绮看见裘心颜来了也很高兴,毕竟今日来的这许多人里,并没有几个是她愿意来往的。
所以一见到裘心颜,她立刻就过去与她攀谈起来。
裘心颜见她这次能来,气色看着又还不错,以为过了这么久了,她和水溶也都各自婚嫁,之前那点子事儿也都放下了。
“年前小女满月,妹妹还送了对镯子来,总算让我有机会当面道谢了。”
牛晓绮笑了笑,“算不得什么……”
说完这句,她又想起裘心颜产女时,正是自己得知有孕之时,也正因此,才会没有前去参加陈家的满月酒。
如今陈家小女已经半岁,可自己的孩子却没有了。
牛晓绮脸上的笑一下子就没了。
裘心颜这时也反应过来自己的失言,暗自后悔为何会提起孩子一事。
她忙伸手拉着牛晓绮的手道:“妹妹,我……唉,你身子养好了比什么都强。
你和贾二爷又那般恩爱,孩子迟早还是会有的。”
恩爱?牛晓绮听到这个词冷哼一声,若是真得如此恩爱,宝玉又怎会在自己有孕之时去了玉钏儿房里呢。
若不是那个贱婢,自己的孩子也不会这般枉死。
虽然牛晓绮也知道是因为自己体内有导致滑胎的药物才让孩子没了的,但是她总觉得,若不是当时玉钏儿气她,也说不定能保得孩子顺利生产呢。
而且她一时间对暗中害她的人又毫无头绪,自然而然就把这笔账全都算到玉钏儿头上了。
裘心颜正在想着要找个什么话题找补一下,忽听牛晓绮问道:“陈侍卫今日也陪你来了吗?”
裘心颜笑着点点头,“他和王爷一向交好,这种宴请岂有不来的。”
“他们这会子在前院?”牛晓绮貌似随意地问道。
裘心颜笑道:“应该还在马场呢。
我们刚才进门的时候我家爷专门问了门口候着的观棋。
听说王爷又得了新的宝马,带着众人在那边看马呢。
我们爷就直接赶过去了。
这几个人呀,特别是王爷,你也是知道的,爱马如命。”
牛晓绮心中已然开始盘算上了,她知道今日摆宴的地方选在王府东边的琴台阁。
那里有个戏台子,方便用饭后直接看戏。
而马场往琴台阁去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处水榭,牛晓绮小时候和姐妹们来王府做客曾在那里纳凉,倒是个说悄悄话的好地方。
她思量再三,觉得机会不容错过,还是想要搏一搏,在那里等着水溶,问出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
今天最后来的一波客人也是最出乎黛玉意料的,竟是卫若兰带着史湘云一同来做客了。
卫家是水溶写的帖子,黛玉当时也没多想,觉得湘云有孕在身,怕是多半不会过来的,估计也就是来卫若兰一个。
没想到湘云还真的来了。
她见到湘云开心的不得了,只见她此时小腹已经明显凸起,孕味十足。
黛玉扶着她的胳膊说道:“还只当你又来不了了呢,我连给你的节礼都准备好了。
想着你若不来,就让人给你送到府里去。”
湘云笑着说道:“哪里用得着这样小心。
大夫说了,过了三个月就安稳了,如果太过娇惯着,反而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呢。
他让我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湘云虽然嫁了人,爱说爱笑的性子收敛了一些,但是和昔日要好的姐妹们一见面,又立刻释放了本性。
她见旁边只有翠缕和紫鹃,神神秘秘地凑近黛玉笑道:“只要过了三个月,胎儿安稳,即便是那种事情也能做。”
黛玉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她说的“那种事情”是哪种事情,但是一看她那挤眉弄眼的样子,忽然就明白了。
她一瞬间羞得面红耳赤。
虽说自己嫁人也两个月了,但还从未和小姐妹们谈论过房里那点事儿。
如今湘云光天化日之下就把这事儿说了出来,黛玉实在是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接。
湘云本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但是看见黛玉臊成这样,反倒觉得有趣。
她扯着黛玉的袖子笑道:“都是过来人,你在我面前还装什么装。
我给你说这些也是为你好。
等你有了身子,就不用给丈夫准备人了。”
湘云还要说些什么,正好凤溪听说她来了,也迎了过来。
凤溪医术高明,又已经生过三个孩子,湘云见到她正好有好些问题想要问,很快就唧唧呱呱热闹了起来。
凤溪想着黛玉这一嫁人迟早也是要怀孕生子的,便拉着她也一起教育起来。
怀孕之前、怀孕之后,该吃什么喝什么注意什么,说得头头是道。
今日来的人里也有不少年轻媳妇,慢慢都聚了过来,听凤溪在这里传授经验。
牛晓绮趁着这会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在她身上,便带着鹅黄往外走去。
水溶本带着朝哥儿和安哥儿骑马,不一会陈也俊、卫若兰几个陆陆续续都来了,便由武师傅带着两小儿去练武场戏耍了。
他们几人一同去欣赏水溶新买的一匹宝马,取名逐月。
几人正说得高兴,卫若兰忽然说道:“今日一见,再见怕是要到明年了。”
水溶正在给逐月喂苹果,听他这么说,停下手上的动作问道:“你这是要随着卫将军一同去南疆了?”
卫若兰点点头,“爹爹年事已高,我不放心让他一人带兵前去。”
南诏国和亲一事,本已决定让南安郡王之女充作皇室之女远嫁。
结果南安王妃因舍不得自己女儿远嫁,便各处去寻愿意替女远嫁之人。
本是有那想要攀附权贵之人,愿意舍了自己的女儿替南安王妃之女和亲。
事情都说好了的,结果那家的女儿居然在闺房之中上吊自尽了。
这事儿闹大后,不仅南安王府名声扫地,连带着皇上都被京中百姓议论了几句。
有骂南安王府仗势欺人的,也有骂皇上竟想着用女人来交换和平的。
反正这事儿让李湛很是气闷了几日。
他觉得南安王府若是不愿让女儿替嫁大可开诚布公同他实话实说,犯不着为了这种事情再去找人冒名顶替,最后竟把事情闹得这样难堪。
最后还是愉妃的一句话提醒了他,“既然我爹可以带兵戍边保家卫国,为什么不能这样去对付南诏?
也让那些百姓见识见识,皇上才不是他们说的那种君王!”
西边的稳定让李湛觉得大夏的国力可能远比自己想得更强,那不如就不用和亲的方式与南诏交好了。
既然他们不服,那就打到他们服气。
于是李湛亲点卫家赴南诏去平定战事,卫家军过完端阳节就出发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