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刚过,四合院从冬日的沉睡中渐渐苏醒。傻柱在四合院当间支起面案,支起油锅炸春卷。金黄的油花欢快地溅起,惊得三大爷挂在晾衣绳旁的画眉鸟扑棱着翅膀,三大爷着急地喊着:“添火!添火!”
东厢房檐下,李满仓正专注地雕刻一块枣木牌。刻刀在他手中灵活游走,一只栩栩如生的报春燕子在枣木上逐渐成形。小翠端着浆糊盆轻快地走过来,脆生生地问:“满仓哥,街道说让咱给大杂院雕春联牌,这单接不接?”
“接!”西厢房里传来赵文博洪亮的声音,他的旱烟杆从窗户探出来,“正好试试新调的桐油。”老人脚边,泡桐花泡的釉浆混着槐米熬的胶水,在晨光中冒着泡泡,散发着独特的气息。
棒梗带着一群半大小子挨家量门框尺寸,聋老太太给的皮尺别在他裤腰上。他们穿梭在各个屋子间,充满了活力。这时,许大茂蹬着挂满冰棍箱的自行车冲进胡同,大喊:“败火!小豆冰棍管够!”
秦淮茹拍打着棉猴儿上的煤灰,笑着骂道:“小祖宗,春联牌得配上口诀……”接着,她哼起自编的莲花落调子:“东家西家仔细瞧,春联牌儿挂得高——”这调子在四合院中回荡,给小院增添了几分热闹的春的气息。
三伏天,知了声声,吵得人心烦意乱。傻柱光着膀子,往青石板上泼着井水,抱怨道:“这老天爷是要把人熬油啊!”话音刚落,许大茂那熟悉的身影又蹬着挂满冰棍箱的自行车冲进胡同,依旧喊着:“败火!小豆冰棍管够!”
李满仓依旧蹲在东厢房檐下雕刻,不过这次是一块防火枣木牌。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在刻刀上。小翠在一旁举着蒲扇,努力给他扇风,说:“满仓哥,街道说让咱给大杂院雕防火门牌,这单接不接?”
“接!”赵文博的声音再次从西厢房传来,旱烟杆一晃一晃的,“正好试试新调的防火漆。”此时,老人脚边的泡桐花釉浆和槐米胶水,在蝉鸣声中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棒梗带着半大小子们继续忙碌着量门框尺寸。路过中院时,三大爷的画眉突然疯狂扑棱翅膀,大声叫着:“着火了!着火了!”这一叫,惊得刘婶抄起水盆就往公用水管跑,结果发现只是傻柱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
“虚惊一场!”秦淮茹笑着递过刚冰好的绿豆汤,接着又哼起那熟悉的莲花落调子,这次是关于防火门牌的:“东家西家仔细瞧,防火牌儿挂得高——”
话还没说完,天际滚过闷雷。许大茂抱着冰棍箱就往家跑,边跑边喊:“要坏醋!我那库房顶棚漏雨!”紧接着,铜钱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青砖上,腾起一阵呛人的土腥味。
暴雨倾盆而下,全院老少都挤在东厢房串防火珠。小翠教女学员们用蜡果模子浇琉璃珠,傻柱则拿着炒勺搅着松香,整个屋子弥漫着树脂的香气。突然,“咔嚓”一声巨响,院当间的老槐树杈裂了道口子。
“接雨!”李满仓眼疾手快,抄起雕防火兽的边角料就往树杈裂缝里楔。金丝楠木遇水泛出荧荧青光,神奇地把裂口撑得严丝合缝。聋老太太拄着拐杖站在雨帘里,银发上沾着水珠,喃喃说道:“这可是老辈说的‘青龙衔枝’……”
白露时节,胡同里飘起煮毛豆的香气。李满仓在石榴树下给防火门牌上桐油,动作娴熟而专注。忽然,垂花门外传来中气十足的吆喝:“领蜂窝煤喽!”
二十几个街坊在煤堆前排起了歪歪扭扭的长龙,大家呼出的白气和煤灰混在一起,往天上飘去。这时,许大茂蹬着加装木托架的自行车冲进胡同,喊道:“你要的洋灰袋子!”车后座绑着鼓鼓囊囊的麻包,他还得意地说:“东郊水泥厂刚拆的包装,这帆布比供销社的还结实!”
李满仓抖开印着“东方红”字样的帆布,朝西厢房喊:“小翠!把防火漆刷子拿来!”自从故宫漆器修复组发来邀请后,院里的晾布架就一直没闲过。聋老太太眯着眼穿针引线,把帆布裁剪成防火罩的雏形。
“李哥!”棒梗举着冰猴儿从月亮门窜进来,兴奋地说:“王大爷说废品站新到批蜡果树!”说着,冰猴儿尖啸着撞上煤堆,溅起一蓬黑雪。
秦淮茹拍打着棉猴儿上的煤灰,笑骂道:“小祖宗,蜡果是供销社橱窗的摆设……”话还没说完,李满仓已经抓起棉手套,说:“走!瞧瞧去!”
头场雪纷纷扬扬飘落,给四合院披上了一层银装。街道王主任领着穿中山装的干部走进院子,对李满仓说:“小李,部里决定成立古建保护队……”说着,递上大红聘书,聘书下压着一张泛黄图纸——竟是箭楼风铃托架的原始设计图。
傻柱正在厨房剁饺子馅,看到图纸后,突然举着油乎乎的手喊:“这纹路跟灵芝上的云头纹对得上!”众人立刻围过来观看。就在这时,许大茂蹬着挂满年货的自行车冲进院,大声喊道:“接大活儿!南洋华侨订五百套防火门牌!”
腊月廿三祭灶,全院老少又挤在东厢房串防火珠。小翠教女学员们用蜡果模子浇琉璃珠,傻柱拿着炒勺搅着松香,屋里依旧飘着树脂香。突然,“咔嚓”一声,院当间的老槐树杈又裂了道口子。
“接雨!”李满仓再次抄起雕防火兽的边角料往树杈裂缝里楔,金丝楠木再次发挥神奇作用,把裂口撑得严严实实。聋老太太站在雨帘里,喃喃说着“青龙衔枝”。
雨霁天晴,街道王主任又领着人进院,说:“老李,华侨送你的新鲜玩意儿!”掀开油布,一台海鸥牌电风扇转了起来,风把防火罩设计图吹得满院飞。棒梗追着图纸跑,忽然指着墙根说:“这儿长蘑菇了!”
许大茂扒拉开青苔,眼珠子瞪得溜圆:“这...这是灵芝吧?”赵文博的旱烟杆差点掉地上:“雷击木引来的仙草!”
立秋那天,四合院支起八仙桌,砂锅里炖着灵芝老母鸡,香气四溢,引得胡同口的野猫直挠门。李满仓把雕好的防火门牌分给街坊,黄杨木牌上雷火纹里嵌着荧光粉,在暗夜里就像星星落满屋檐。
当晚,严馆长坐着红旗轿车来到胡同,对李满仓说:“小李,亚非拉青年联欢会要咱出件国礼……”话还没说完,许大茂从晾衣绳后头探出头,问:“能换外汇不?”
月光洒在防火兽门牌上,李满仓摸出华侨送的电子表。绿莹莹的指针跳向子时,西厢房传来聋老太太的呓语:“宝华楼的更钟...该上弦了...”
晨雾裹着煤烟,笼罩在垂花门。邮局的三轮摩托突突地开进胡同。李满仓掀开补丁门帘,就看见工艺馆严主任捧着个锦盒站在当院,他戴着白线手套,按着漆皮掉尽的边角说:“侨联指名要套带响动的物件,这回得劳您巧手。”
锦盒里,鎏金的兽面铜环泛着青苔,凹槽处几点荧光忽明忽暗。赵文博的烟袋锅里火星子突然跳得老高:“呦嗬,这主铃舌尖包的是老磁器口的铁渣?”
东厢房窗纱突然簌簌乱颤,原来是晾着的防火罩图纸被生了锈的电扇叶“哗啦”卷成了麻花。许大茂蹬着梯子拆扇页,腰间的黑色人造革钱包撞得叮当响:“南郊机修厂五三年的老货,活该让小年轻们开开眼。”
“您往这儿瞧!”棒梗伸出冻疮手,指向扇轴凹槽,“上回折的那杆红缨枪头不正合槽?”话刚说完,傻柱就抡起铁火钳,把灶膛里的火苗引到枪头,烧得通红。铜铁相嵌的瞬间,檐角冰溜子“啪嗒”碎了一地。
聋老太太茶碗里的茉莉末泼出朵花,她颤巍巍地说:“十七年啦…宝华楼的更篓子又响了!”说着,她的银簪子粘在铜环上,釉面立刻洇开碧色的波纹。
废品站的铁门被北风刮得咣当响。李满仓扒拉火盆的手突然停住,他看到蜡果树下压着半本《营造纪要》残卷。泛黄的插图上,更钟悬索的纹样竟和电扇铁片严丝合缝。三大爷咳嗽着凑过来瞧:“建春门南拆牌楼那会儿,这书还是某机关的引火纸...”
西厢房的煤球炉烧得人嗓子发紧。小翠攥着槐胶往石膏模上拓纹路,荧光粉混着蜡油凝成蛛网。她说:“早市上粮油店的胡掌柜求了套祛火符,要嵌在门环背面——他家灶台开春烧塌过两回。”
月到中天,墙根的灵芝突然暴涨,裂开的纹路里沁出青荧荧的汁水。秦淮茹端着祭灶的兔儿爷碗去接,说:“九道湾的老中医说这是食火的精怪...”话没说完,就被许大茂蹬车带起的雪片迷了眼,车后座麻袋缝里漏出几缕灰白陶土。
腊八那天,载货的绿皮卡车刚拐出院门,房管所的小年轻就挟着图纸追进来:“劳您给东门外的展馆刻套镇火的雕花梁...”红印泥还没干透,中院公用水管的铅皮突然炸开。傻柱锯断冰镐挖到三尺深,冻土里赫然半截铜铃,碳化的珠串穗子缠着片语录纸。
此时,在总字号的邮局里,译电员小李紧握着一份远洋电报,眉头紧锁。电报上外轮遇险的位置正对着宝华楼更钟的地脉线,防护箱的苎麻绳浸足了月光。小李回想起小时候祖母讲过的宝华楼更钟传说,据说这更钟能驱散邪恶,保护一方平安。
小李决定将电报内容告诉四合院众人。当晚,四合院内灯火通明,大家围坐在一起。小李详细讲述电报经过后,每个人的脸色都凝重起来,他们深知此事关乎宝华楼更钟,更关乎整个四九城的安宁。
“咱们得想个办法,不能让那艘船上的货物出事儿。”李满仓表情严肃,他望向众人,目光坚定,“咱们得把更钟的力量传递出去,让它保佑那艘船平安。”
经过商议,众人决定重铸更钟,并将其悬挂在宝华楼的旧址上。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收集材料,有的负责铸造,有的负责雕刻和镶嵌。
铸造过程困难重重,原来的铸造技艺因年代久远已经失传,他们只能依靠残存资料和记忆摸索前行。但没有一个人有放弃的念头,因为他们心中都怀着对四九城安宁的守护。
经过数日不分昼夜的努力,一尊崭新的更钟终于铸造成功。新更钟虽没有原来的古朴沧桑,却散发着新时代的独特光芒。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更钟缓缓悬挂在宝华楼的旧址上。那一刻,四合院仿佛被一种神秘力量笼罩,静谧而庄严。
就在更钟悬挂的第二天,令人惊喜的消息传来——那艘遇险的外轮奇迹般地脱险了,船上货物也完好无损,仿佛从未经历过狂风巨浪。四合院的众人欢呼雀跃,他们坚信这是更钟的力量发挥了作用。
这次事件让四合院的众人深刻认识到传统技艺的价值。他们决定将更钟的铸造技艺和相关传说故事整理成册,留给后人学习传承。
宝华楼的更钟再次成为四九城的独特风景。四合院的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节奏,却又多了一份对传统的坚守和传承。
每天清晨,傻柱依旧早早起床准备饭菜,炊烟袅袅升起,与晨光交织成温馨画面。小翠和秦淮茹忙着打扫院子、整理家务,她们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赵文博和许大茂拿起工具修理破损家具和电器,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
李满仓更加用心地维护更钟,定期检查悬挂和敲击装置。他还会给年轻一辈讲述更钟背后的故事和技艺,希望这份珍贵文化遗产能代代相传。
四合院的孩子们在院子里快乐地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为古老院落注入新活力。他们偶尔也会围在李满仓身边,听他讲那些关于更钟和四合院的往事,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向往。
在这样平凡又温馨的日子里,四合院众人学会了珍惜生活、尊重传统。更钟的每一次响起,都像在提醒他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然而,平静的生活总有波澜。一天,四合院里突然来了一位特殊客人。他衣着朴素却气质不凡,手中拿着一份陈旧的卷轴。众人围拢过来,只见他缓缓展开卷轴,竟是一份关于更钟的古老图纸,上面记载着一种失传已久的铸造技艺。
这份图纸的出现,瞬间打破了四合院的平静。众人的目光聚焦在图纸上,眼中满是惊讶与期待。李满仓小心翼翼地接过图纸,仔细端详,他的手微微颤抖,意识到这份图纸将给四合院带来重大变化。
“这图纸……”李满仓声音有些激动,“或许能让我们把更钟铸造技艺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众人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许大茂第一个开口:“那咱是不是能接更多大活儿,把咱这手艺传得更远?”赵文博也抽了口旱烟,缓缓说道:“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说不定能让老祖宗的玩意儿重放光彩。”
秦淮茹担心地说:“可这新技艺咱都没试过,能成吗?”小翠则笑着安慰:“怕啥,咱们以前不也克服了那么多困难嘛。”
棒梗和孩子们在一旁听得热血沸腾,嚷着:“我们也要帮忙!”
面对这份神秘图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四合院众人陷入了沉思与讨论。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因这份图纸而变得不同寻常。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他们又将在传统技艺的探索道路上,书写怎样的新篇章呢?而这失传已久的铸造技艺,又会给宝华楼更钟以及四合院的未来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期待,四合院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