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肺都要气炸了!
前些日子四哥说好了不处罚他,结果今天又来了诏令,削去了他一个郡。
虽然是刘恒和群臣争斗,利用了一下刘长的一个郡。
可是在他眼里,四哥以前那些都是装的,就是对他不客气,要对他动手了。
这可气坏了他。
巧的是,像这种头脑简单的主子,身边总会有一些狗头军师。
那狗头军师看到了机会,于是给刘长出了一些坏主意。
一个谋反的种子,就在刘长的心里悄悄地埋下了……
……
“这许多医书上记载都很潦草,许多东西都不完善,因为战争丢了不少,现存下来的都是一些残章断简了。”
苏云看着这些医书,喃喃自语。
苏云在想办法给灌婴治疗,几乎将大汉官方藏的医书都找了个遍,也没找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因为战争损毁的东西太多了,要不是当年刘邦入了咸阳,萧何命令人将这些书籍资料全部打包带走,现在恐怕都被项羽焚烧成了灰烬。
苏云有心找些行医之人,集全力将以前能找到的医学知识汇总在一起,编纂成一本医书。
若能流传于后世,教无数人行医,解救苍生于水火,也不失为自己的一项功德。
就在苏云思考这个的时候,程不识回了家,身后还跟着个周亚夫。
是苏云将周亚夫喊来的,苏云想和周亚夫商量一下,让他出任北军的中尉。
他在北军也待了十年了,治军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让他来接替自己也能服众。
周亚夫进得门来,先向苏云行了礼。
苏云对他有提携之恩,又从中帮他维护一家人的关系,他记这一份恩情。
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骨子里虽然有一种骄傲,但也有一种侠义之气,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苏云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客气,直接切入了主题,“不用这么客气,这些年你在北军做得很好,我每天要处理政务还要叫太子读书,忙得很,实在没时间再去管理北军了。
我会向陛下谏言,任命你为北军的中尉,以后这北军就交给你了。”
周亚夫听闻让自己出任北军中尉,心中惊喜的很。
北军的中尉也参与守卫皇宫,手底下都是精锐之士,如果不是皇帝亲近的人,是不可能坐上这个位置的。
要真有苏云从中提携,他坐上中尉的位子,未来定会成为刘恒的近臣,前途无量。
周亚夫强忍着心中的惊喜,跪倒在地,这些年,苏云对他家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云叔,大恩不言谢,这些年的恩情,我深记在心中,日后有机会定会回报。”
——————————
送走了周亚夫,程不识留在了家里。
“怎么样?在北军待了一段时间,感觉如何啊?”
一提到这,程不识来了兴趣,开始滔滔不绝的和苏云讲着军中发生的有趣故事。
从他身上,苏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自己当年初入军队,后来又跟着刘邦征匈奴、灭英布,在军中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自己回到家都会挑一些和小丫头讲。
战争是残酷的,可因为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让战争多了几分色彩。
在那孩子讲得正起兴的时候,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下人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上前去打开了府门,迎面走进来的却是一个太监。
“长青侯在家吗?陛下招他立刻进宫,有要事相商。”
看到是个不认识的太监,下人吃了一惊。
“在的在的,坐在那里聊天的就是我们家侯爷。”下人说着,看向了苏云的方向。
苏云默然。
丁旺是贴身太监的时候,都是他来唤苏云进宫,一般在门外喊一声,不用敲门苏云就知道了,下人也不去开门。
故人已逝,早已形成的默契被打破,真叫人难以接受……
……
“陛下,找我来那么急,是有什么大事情?”苏云依旧是人未到,礼先至。
“云哥,你看看淮南国的官员递上来的这封奏章,我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奏章上面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就两句话:淮南王刘长在自己的封地内颁布法令,驱逐朝廷派遣来的官吏,甚至自己任免淮南国的丞相和2000石以上的官员十几人。
这些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随便一条拿出来都是要砍头的!
苏云知道刘恒和刘长关系好,拿不定刘恒的主意,于是淡淡地问道:“这奏章上的内容可信吗?”
“非常可信,因为不止一个奏章奏过来了,那边有一大堆呢!”刘恒说着,指了指旁边的一摞奏章。
刘恒捂着大了几圈的脑袋,“你说朕这个七弟啊,朕是觉得只有他这一个亲弟弟了,才对他如此宠爱,没想到他竟然恃宠而骄,做的这些行为,哪一项不是砍头的大罪,你让朕怎么保他?
朕要是姑息纵容他,天知道他会不会再犯下更大的错误;
况且让其他诸侯国看到怎么想,他们以后要都效仿这七弟,朕还如何立威啊!
你说就这一个弟弟,怎么让朕这么不省心?”
苏云上前帮他顺了顺气儿,“不如把他抓到京城来,让他来给你解释一下。
他这个人你也清楚,没什么心眼儿,肯定不是想造反,大概就是上回削了他一个郡,他心里不舒服,这才和你赌气。”
从他的语气就能看出来,刘恒肯定是舍不得罚这个弟弟的,不然也不会叫自己来商量了,直接捉了下狱就是了。
刘恒摇了摇头,“算了吧,他还是太年轻,做事太鲁莽了,让他知错改错就是了,没必要再折腾到京城来。”
苏云很快又想了个办法,“那不如让你舅舅写封信,送到淮南国去,委婉的告诫他一下,让他收敛一些。”
朝中适合写这封信的,也就是苏云和薄昭,但苏云不想掺和刘恒家的家事,就怕得罪了刘长,还不讨好。
就怕刘长之后真的造反,再打出什么清君侧的名义来,以这封信为借口,把自己清掉,那可真是掉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薄昭是国舅,这事也算是他们的家事,出了事让他担责,也没啥大事。
刘恒想了想,最后还是赞同了云哥的看法,派人将舅舅薄昭请了过来。
薄昭也很有才华,很快就按刘恒的要求写好了。
就是举了刘兴居的例子,告诫刘长,让他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千万不要再惹事。
刘恒命人快马加鞭将这封书信送到淮南国,并嘱咐使者要亲自送到淮南王手上。
苏云又把让周亚夫接替自己中尉的事情告诉了刘恒,刘恒想了想,还是答应了。
削弱功臣们至关重要,可培养一个将帅更重要,将来还要与匈奴开战,这都是不可或缺的。
————————
望着淮南国的方向,刘恒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希望七弟刘长看了之后能有所收敛吧,自己真的不想对弟弟动屠刀啊!
……